向陽鎮

陝西省安康市紫陽縣下轄鎮

向陽鎮,隸屬於陝西省安康市紫陽縣,地處紫陽縣西南部。截至2020年6月,向陽鎮下轄2個社區、12個行政村。2011年,向陽鎮農業總產值900徠0萬元,工業總產值2.53億元,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0.48億元。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向陽鎮常住人口為16813人。

歷史沿革


向陽鎮
向陽鎮
因鎮區東側有向陽火車站,1984年設鎮依站名得鎮名。
徠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后,屬於城區十二保。
1951年,屬城關區太月鄉。
1958年,成立太月公社。
1984年,更名為向陽鎮。1997年,瓦房鎮、江河鄉合併入向陽鎮。
2011年,向陽鎮芭蕉鄉併入向陽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向陽鎮轄向陽街道社區1個社區,懸鼓、月池、址風、馬金、高壩、賈坪、營梁、金盆、院牆、銀定、江河、合埡、芭蕉、鍾林、三營、天生橋、雞鳴、顯鍾18個行政村。
截至2020年6月,向陽鎮下轄2個社區、12個行政村。人民政府駐懸鼓村。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610924104001121向陽街道社區
610924104002121太月社區
610924104201122月池村
610924104202122懸鼓村
610924104203220止鳳村
610924104205122賈坪村
610924104206122營梁村
610924104209220江河村
610924104210220院牆村
610924104212121鍾林村
610924104213122芭蕉村
610924104214220雞鳴村
610924104215220顯鍾村
610924104217220天生橋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向陽鎮地處紫陽縣西南部,南連高橋鎮,西鄰紅椿鎮,東、北與城關鎮接壤。轄區東西最大距離39千米,南北最大距離28千米,總面積132.8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向陽鎮境內地形以中山丘陵為主,最高點位於風筒店頂峰,海拔1500米;最低點位於任河流域馬金段,海拔300米。

氣候特徵

向陽鎮氣候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5.1℃,1月平均氣溫-5℃,極端最低氣溫-10℃;7月平均氣溫26℃,極端最高氣溫38℃。無霜期年平均268天。

水系水文

向陽鎮境內河道屬長江流域漢江水系。主要河流任河渚河等。任河境內流長15千米,渚河境內流長10千米。另有月池溝、瓦房溝、大鐘林溝、小鍾林溝、顯鍾溝、溫家溝6條支流,總長度63千米。

自然災害

向陽鎮境內自然災害主要有暴雨、泥石流。2010年7月18日—7月23日,境內遭受5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並引發泥石流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38億元。

自然資源


向陽鎮境內農業耕地面積2.0萬畝,可利用草地面積1萬畝,林地面積15萬畝。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向陽鎮轄區總人口2.4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0.3萬人,城鎮化率12.5%。另有流動人口1000人。總人口中,男性1.28萬人,佔53.3%;女性1.12萬人,佔46.7%;14歲以下3384人,佔14.1%;15—64歲17664人,佔73.6%;65歲以上2952人,佔12.3%。2011年,向陽鎮人口出生率10‰,人口死亡率5.41‰,人口自然增長率4.5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82人。
截至2018年末,向陽鎮戶籍人口23125人。
2021年6月,紫陽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向陽鎮常住人口為16813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向陽鎮財政總收入1224.1萬元,比上年增長12.2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4.1萬元,比上年增長17.7%。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150萬元,增值稅130萬元,企業所得稅1萬元。
2011年,向陽鎮農民人均純收入5346元。
2018年,向陽鎮有工業企業5個;其中,規上企業2個。
2018年,向陽鎮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5個。

第一產業

2011年,向陽鎮農業總產值9000萬元,比上年增長13%。
向陽鎮糧食作物以玉米、水稻為主。2011年,向陽鎮糧食生產3115噸,其中玉米1200噸,水稻750噸。
向陽鎮主要經濟作物以茶葉為主。2011年,向陽鎮茶園面積2.8萬畝,產量450噸。
截至2011年末,向陽鎮累計造林4萬畝,其中防護林3.95萬畝,經濟林500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5萬株,林木覆蓋率51.7%,活立木蓄積量40萬立方米。2011年,向陽鎮水果種植面積400畝,產量10噸,主要品種有桃、李子、柑橘,其中桃1噸、李子1噸、柑橘8噸。
向陽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向陽鎮生豬飼養量1.3萬頭,年末存欄7606頭;羊飼養量5000隻,年末存欄240隻;牛飼養量246頭,年末存欄179頭,年末存欄179頭;家禽飼養量5萬羽,上市家禽2.3萬羽。2011年,向陽鎮生產肉類220噸,其中豬肉200噸,羊肉10噸,牛肉10噸;禽蛋20噸;畜牧業總產值135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15%。

第二產業

2011年,向陽鎮工業總產值2.53億元,比上年增長23.7%,工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45.6%。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向陽鎮有商業網點120個,職工243人。2011年,向陽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0.48億元,比上年增長10%;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0.35億元,比上年增長6%。
截至2011年末,向陽鎮有郵政局1個,報紙、期刊發行3萬份(冊),業務收入1800萬元。
截至2011年末,向陽鎮有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2個,電話交換機總量600門,固定電話用戶500戶,電話普及率20%;行動電話用戶1.6萬戶,寬頻接入用戶100戶。全年電信業務總量25萬元。
截至2011年末,向陽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6000萬元,比上年增長67%;各項貸款餘額4000萬元,比上年增長50%。

交通


向陽鎮境內有包茂高速、310省道、襄渝鐵路複線3條交通幹線交會。包茂高速公路境內20餘千米,310省道境內長30餘千米。2011年,向陽鎮有通村公路12條,總長150千米。

社會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向陽鎮有鎮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9個;各類圖書室25個,藏書10萬餘冊;從事音樂、美術、書法和文學業餘創作人員12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
截至2011年末,向陽鎮有廣播電視站1個,有線電視用戶621戶,入戶率62.1%。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向陽鎮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195人,專任教師7人;小學12所,在校生1313人,專任教師72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647人,專任教師79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向陽鎮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200萬元,比上年增長20%。預算內教育經費佔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64.2%,比上年提高了20個百分點。

衛生事業

2011年,向陽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2個,其中門診部(所)20個,病床30張;固定資產總值19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31人,其中執業醫師1名,執業助理醫師8名,註冊護士3名。2011年,向陽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8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體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向陽鎮有學校體育場8個。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占常住人口的20%。

社會保障

2011年,向陽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279戶,人數465人,支出164.61萬元,比上年增長8.6%,月人均295元,比上年增長8.6%;城市醫療救助152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708人次,共支出307萬元,比上年增長40%。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185戶,人數1970人,支出200.9萬元,比上年增長12.6%,月人均85元,比上年增長9%。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67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8.3萬元,比上年增長8%。有敬老院1家,床位64張,農村五保集中供養54人。社區服務設施1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2個,社區服務站12個。五項社會保險(不含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合計260萬元,比上年增長177.8%;基金支出合計130餘萬元,比上年增長140%。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7335人,參保率35.6%。

基礎建設

截至2011年末,向陽鎮鎮區鋪設幹線水管15千米,年工業用水1萬噸、生活用水3.25萬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日污水處理能力27噸,工業廢水處理率90%。
截至2011年末,向陽鎮鎮區擁有35千伏及以上變電站1個,主變壓器5台,年售電量累汁完成0.0508億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9%,供電可靠率98%。

文化


瓦房店會館群
瓦房店會館群,又稱北五省會館,位於紫陽縣向陽鎮瓦房店任河與渚河交匯處,距紫陽縣城8千米,是陝南保存最完整的清朝中後期古建築之一,總體結構保存完整,其石刻、木雕蘊涵深厚的歷史文化和很高的藝術價值,在陝西會館遺址中尚屬少有。
會館在明清時期就已十分繁榮,茶馬古道在一千多年前就已融入絲綢之路,是一條重要的商貿通道,而陝西紫陽就是這條茶馬古道上的發源地之一,產於紫陽的“紫陽毛尖”便是從這裡盛名,並躋身於全國十大名茶之列。特別是至今保存完整的約300平方米的壁畫,為陝西罕見、全國少有,對研究商貿會館史、建築史、美術繪畫史、民俗文化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2013年5月3日,瓦房店會館群被國務院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芭蕉渡口
原芭蕉鄉(後撤並於向陽鎮)位於紫陽縣城西南11千米,曾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共安康地委所在地。境內風光旖旎,有千年楓樹、天生石橋、斷嘴石雞、鍾林飛瀑等特色景觀,是古代“茶馬古道”的一處驛站。
向陽鎮
向陽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