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氏腫腿蜂

管氏腫腿蜂

管氏腫腿蜂,拉丁文名:Scleroderma guani Xiao et Wu,屬膜翅目、腫腿蜂科下,是天牛等多種蛀干害蟲的重要寄生性天敵,對於控制天牛危害具有重要作用。管氏腫腿蜂適合在5-10℃的條件下儲存,主要儲存雌蜂成蜂,幼蟲和繭不宜儲存,時間不宜超過3個月。管氏腫腿蜂是鑽蛀性害蟲幼蟲和蛹的體外寄生蜂,主要用於防治粗鞘雙條杉天牛,輕楊天牛,楊干象,白楊透翅蛾,星天牛等多種鑽蛀性害蟲。管氏腫腿蜂寄生的害蟲種類很多,初步統計有鞘翅目鱗翅目、膜翅目3目22科50餘種昆蟲,其中天牛類寄主佔20餘種。

分類地位


管氏腫腿蜂,屬膜翅目 Hymenoptera 、腫腿蜂科 Bethylidae。1973年和1975年先後在廣東和山東發現,隨後在國內許多省市查明,均有分佈。1977年原河北林業專科學校首次在室內繁殖成功,1983年經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蕭剛柔教授和國家林業局造林司總工吳堅鑒定並定名為管氏腫腿蜂,2008年經許再福和何俊華訂正為哈氏腫腿蜂(Sclerodermus harmandi) 。

管氏腫腿蜂形態特徵


管氏腫腿蜂形態特徵
管氏腫腿蜂形態特徵
1、成蟲
雌蜂體長3mm~4mm,分無翅和有翅兩型。頭、中胸、腹部及腿節膨大部分為黑色,后胸為深黃褐色;觸角、脛節末端及跗節為黃褐色;頭扁平,長橢圓形,前口式;觸角13節,基部兩節及末節較長;前胸比頭部稍長,后胸逐漸收狹;前足腿節膨大呈紡錘形,足脛節末端有2個大刺;跗節5節,第5節較長,末端有2爪。有翅型前、中、后胸均為黑色,翅比腹部短1/3,前翅亞前緣室與中室等長,無肘室,徑室及翅痣中室後方之脈與基脈相重疊,前緣室雖關閉但其頂端下面有一開口,這些特徵是腫腿蜂屬所具有的特徵。雄蜂體長2-3mm,亦分有翅和無翅兩型,但97.2%的雄蜂為有翅型。體色黑,腹部長橢圓形,腹末鈍圓,有翅型的翅與腹末等長或伸出腹末之外。
2、卵
乳白色,透明,長卵形,長0.3mm左右,寬0.1mm左右。
3、幼蟲
黃白色,體長3mm~4mm,頭尾部細尖。
4、蛹
離蛹,蛹初期為乳白色,羽化前為黑褐色,外結白繭,長4mm~4.5mm。

生物學和生態學特性


管氏腫腿蜂一年發生的代數因不同地區而異。在山東一年5代,在廣州一年可完成7-8代。雌蜂具有較強的搜索能力,能咬破樹皮或穿越蟲糞障礙搜索到寄主。雌蜂爬行較快,一分鐘可爬行0.5m左右。腫腿蜂為典型的抑性寄生蜂,其在產卵之前,會用尾刺刺螫寄主,並注射毒素致其麻痹,然後清理寄主再產卵,其產卵方式為卵諧產類,即成熟一批卵產一批卵,因此,腫腿蜂一生可以多次產卵,室內飼養條件下,最多可以產卵4-5次。其吸食寄主體液補充營養,因而在補充營養過程中,會導致部分寄主死亡。腫腿蜂單次的產卵量在幾粒至幾十粒不等,多為十幾粒至二十幾粒。一頭雌蜂一生可產卵100多粒。腫腿蜂具有很強的撫幼習性,產完卵之後,母蜂並不離開,一直守候在後代附件,清理感病的個體,或移動幼蟲到營養豐富的部位,攻擊入侵者,直到後代羽化之前,母蜂才離開尋找新的寄主寄生。腫腿蜂雄蜂比雌蜂先羽化,一般早1-2天,先羽化的雄蜂會咬破雌蜂的繭並與其中的雌蜂交配。管氏腫腿蜂的雌雄性比為18:1,雄蜂羽化后3-5天即死亡,而雌蜂一般可以存活30-60天,補充營養之後壽命更長。雄蜂全部具翅,而雌蜂絕大多數無翅,形似螞蟻,只有不到5%的雌蜂具翅。腫腿蜂的發育與溫濕度密切相關,在26℃完成一個世代約30天,其中卵期和幼蟲期較短,卵期約1-2天,幼蟲期約6-7天,蛹期較長,約20天左右。另外,林間管氏腫腿蜂以雌成蜂越冬。
成蟲在寄主蟲道或蟲癭中越冬,在山東每年發生5代;室溫25~27攝氏度,相對濕度60~80%,平均每代歷期一個月,全年可繁殖11代,雌蜂壽命一個月左右,雄蜂壽命8~11天左右。該蜂上顎發達,體壁堅硬,因而鑽蛀能力強,找到寄主以後,反覆,蟄刺寄主並分泌毒素使寄主麻痹,吸取寄主體液補充營養。腫腿蜂的卵都摻在寄主幼蟲節間、蛹的觸角、足、腹部等褶皺部位,卵散產。每雌蜂可寄生多頭輕楊天牛牛沖。孵化后的幼蟲頭部及胸部2~3節扎入寄主體壁內,其餘皆露於寄主體外,腹部朝上,與寄生體構成桑椹狀,幼蟲平均有9.9~12.6天。

蜂的人工繁殖


寄主有20多種,包括輕楊天牛,粗鞘雙條杉天牛,大袋蛾,棉紅鈴蟲,中華蜜蜂等多種天牛、蛾、蜜蜂的幼蟲,每頭寄主能育出的蜂依蟲種及蟲體大小而異。繁蜂方法有指形管法,小木盒法,蟲癭群體法,其中蟲癭群體法雖寄主有效利用率較低,但簡便實用,易於推廣。同時大量剪除天牛蟲癭可將幾蟲口密度,是一舉兩得的治蟲措施。釋放:五月中、下旬,將指形管掛於樹上,高處。
目前常用的繁蜂方式主要有指形管繁蜂法、小木盒繁蜂法和蟲癭群體繁蜂法。

管氏腫腿蜂寄主種類和應用


1、寄主種類
管氏腫腿蜂寄生的害蟲種類很多,初步統計有鞘翅目、鱗翅目、膜翅目3目22科50餘種昆蟲,其中天牛類寄主佔20餘種。主要害蟲有:粗鞘雙條杉天牛SemanotussinoausterGressitt、雙條杉天牛Semanotusbifasciatus(Motschulsky)、松褐天牛、青楊天牛、星天牛AnoplophorachinensisForster、光肩星天牛A.glabripennis(Motsch)、桃紅頸天牛AromiabungiiFaldermann、咖啡虎天牛XylotrechusgrayiiWhite、中華鋸花天牛Apatophysissinica(SemenorTianShanskii)、菊天牛PhytoeciarufiventrisGautier、玫瑰多帶天牛Polyzonusfasciatus(Fabr)、梨眼天牛BacchisafortuneiThomson、桑天牛Aprionagermari(Hope)、杉棕天牛CallidiumvillosulumFairmaire、柏膚小蠹PhloeosinusperlatusChapuis、梳角竊蠹PtilinusfuscusGeoffroy、二齒莖長蠹SinoxylonjaponicumLesne、楊干象CryptorrhynchuslapathiL.、楊黃星象LepyrusjaponicusRoelofs、六星吉丁蟲ChrysobothrissuccedaneaSaunders、白楊透翅蛾ParanthrenetabaniformisRottemburg、楊大透翅蛾AegeriaapiformisClerck、梨小食心蟲GrapholithamolestaBusck等。
2、在林業害蟲防治中的應用
生產中應用腫腿蜂開展過防治的害蟲有:青楊天牛、松褐天牛、雙條杉天牛、粗鞘雙條杉天牛、光肩星天牛、栗山天牛、雲斑天牛、星天牛等。對小型天牛效果好,對大型天牛效果防治如掌握適當的放蜂期和放蜂量,也可收到良好效果。詳見表1。
表1應用腫腿蜂防治效果
防治蟲種地點放蜂量寄生率
青楊天牛山西蟲蜂比1:358.2%
松褐天牛江蘇省句容、無錫市5000 頭 /hm 233.33% ~ 48.68%
雙條杉天牛北京市蟲蜂比 1:3 ~ 635%
粗鞘雙條杉天牛廣東省化州市1600 頭~ 2500 頭 /hm 262% ~ 64%
光肩星天牛內蒙古呼和浩特市2 次 / 年、每次 100 頭 / 株防治率 86.02%
栗山天牛遼寧省桓仁縣6 頭~ 15 頭 / 株36.6%

儲存


管氏腫腿蜂適合在5-10℃的條件下儲存,主要儲存雌蜂成蜂,幼蟲和繭不宜儲存,時間不宜超過3個月。

放蜂技術


影響人工放蜂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放蜂時間、放蜂量、放蜂方法等。最主要的是放蜂時間,主要在寄主個體比較適合其寄生的時期釋放效果最好,對於中大型天牛而言,幼齡幼蟲期釋放效果最好。放蜂時,溫度不宜過高,以20-30度為宜,超過35度,不宜放蜂。

產業化


目前,國內管氏腫腿蜂的產業化發展較為迅速,但仍然供不應求。主要是優質的繁殖寄主難以獲得。2011年,國家林業局在中國林科院森環森保所成立了林業害蟲生物防治工程中心,致力於花絨寄甲、腫腿蜂、赤眼蜂白僵菌及昆蟲病毒等天敵的產業化。該中心不僅能提供上述產品,更重要的是提供與此相關的技術。致力於我國無公害防治害蟲的產業化發展。
目前,國內能大量提供管氏腫腿蜂的單位有:國家林業局生物防治工程中心、北京市西山林場、四川農業大學森保室(主要生產川硬皮腫腿蜂)、江西省創新林業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