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龍歸鎮的結果 展開

龍歸鎮

廣東省韶關市武江區轄鎮

龍歸鎮,隸屬於廣東省韶關市武江區,位於武江區中西部。東鄰西聯鎮、曲江區白土鎮,南與曲江區樟市鎮、羅坑鎮相接,西與江灣鎮、乳源瑤族自治縣候公渡鎮毗鄰,北與重陽鎮相連,行政區域面積237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末,龍歸鎮人口28656人。截至2020年6月,龍歸鎮轄1個社區、15個行政村。

2004年,龍歸鎮社會總產值達4.73億元,其中,工農業總產值達3.6億元。

歷史沿革


龍歸鎮清末已有龍歸圩,屬風沖都。
民國時期,設龍歸鄉,先後隸屬曲江縣六區、五區和二區管轄。
新中國成立初,為曲江縣轄的二區,管轄江灣、芙蓉、沐溪、甘棠等地。
1955年6月,更名龍歸區。
1957年12月,改稱龍歸鄉。
1958年10月撤鄉,成立龍歸人民公社。
1959年,劃出白芒、壩廠2個大隊,歸屬韶關市管轄。
1961年6月,江灣大隊從龍歸劃出,成立江灣人民公社。
1965年,劃出沐溪、陽山兩個大隊。
1975年,劃出甘棠大隊,均歸韶關市管轄。
1977年11月,成立鳳田人民公社,后稱鳳田鎮,歸屬曲江縣管轄。
1983年11月,龍歸人民公社改稱龍歸區公所。
1986年12月,撤區改稱龍歸鎮。
2001年11月,因行政機構改革,撤銷鳳田鎮,併入龍歸鎮。
2004年8月,龍歸鎮划入武江區管轄。
龍歸鎮
龍歸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6月,龍歸鎮轄1個社區、15個行政村。鎮政府設在龍歸街。
龍歸社區續源村山前村奇石村
坳頭村龍安村衝下村留村村
馬渡村寺前村鳳田村后坪村
方田村龍歸村社主村盤村村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龍歸鎮四面環山,地勢西高向東傾斜,西南面筆架山脈伸延全鎮。

水文

龍歸鎮境內有續源、江灣、乳源3條主要河流,各河流長約45千米,由西向南注入北江

自然資源


龍歸鎮水力、礦產資源豐富,水能蘊藏量1萬多千瓦,煤炭儲量546萬噸,有大量的鐵礦石和螢石。山林面積1.81萬公頃,其中有林地面積1.62萬公頃,生態公益林0.71萬公頃,森林覆蓋率70.74%。
龍歸鎮
龍歸鎮

人口民族


截至2019年末,龍歸鎮戶籍人口41059人。

經濟


2017年,龍歸鎮耕地面積0.4137萬公頃,糧食播種面積0.316萬公頃,糧食產量1.9576萬噸。龍歸農村經濟總收入13.3892億元,同比增長10%;13.3892億元,同比增長10%;增長8.5%。全鎮財政預算收入0.165266億元,同比增長6.7%。

交通


龍歸鎮境內有國道323線和京珠高速公路穿越。京珠高速公路韶關市區出入口韶關北站設在鎮轄的社主村。龍歸至區政府公路里程16千米,距曲江區公路里程18千米,均有專線巴士對開直達。至2004年底,全鎮各行政村均通鄉村公路。

社會


基礎設施

2004年底,龍歸鎮完成西線公路、舊城改造一期工程建設和益龍路整治,安裝街道路燈,完善一批美化,綠化和亮化工程建設。全鎮已實現城鄉電話程式控制化、傳輸數據化,至2004年底,建有行動電話基地站9個,開通程式控制電話4300多門,可直撥國內及世界各地。全鎮15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實現村村通電話。鎮郵電支局設有直撥長途電話、電報、傳真等服務。

教育事業

1992年,龍歸鎮有中學2所,小學19所,在校學生4740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9.78%。
2017年,龍歸鎮有初中1所(龍歸中學),小學1所(龍歸中心小學),幼兒園8所,教學點7個,在校學生2900人。

文化事業

1992年,龍歸鎮有文化娛樂場所32個。群眾文化生活有文學創作、攝影、燈謎、舞獅、琴棋書畫等。
2017年,龍歸鎮有文化站1個,廣播站1個。全鎮參加農村1個,廣播站1個。

醫療衛生

1992年,龍歸鎮醫療保健設施有衛生院1所、衛生醫療站15個。

社會保障

2017年,龍歸鎮參加農村保10518人。

新農村建設

2017年,龍歸鎮完成兩個扶貧重點村共13個自然村莊規劃編製工作,重點打造合、羅屋、山前新村、晏屋村等4個精品建設點,以點帶面推進新農村建設點建設,農村面貌得到較大改觀;完成所規劃村的“三清三拆”工作,基本建立各村長效衛生保潔機制。
龍歸鎮
龍歸鎮

文化


地名由來
龍歸鎮因地形有五座龍狀山嶺盤成一圈,俗稱“五龍歸位”,故得名龍歸。
圩市文化
逢新曆每月“3”、“8”的墟日,龍歸墟農副產品交易興旺。
地方特產
● 綜述
龍歸土特產有淮山粉葛、蓮藕、生薑等,龍歸冷水豬肚聞名。
● 龍歸豬仔
龍歸豬仔,該縣民謠“龍歸豬仔白土妹”便是對其的讚譽。龍歸豬仔以多和好養而被縣內外農民所喜愛,乳源及鄰近鄉(鎮)農民飼養活豬都喜歡到龍歸採購豬仔。
● 龍歸馬蹄
龍歸馬蹄種植歷史悠久,以個大肉嫩、清甜多汁、爽脆無渣。
● 龍歸黑皮蔗
龍歸黑皮蔗具有莖粗節疏、清甜爽脆、汁多渣少的特點。1992年種植250畝,總產量2194噸。

旅遊


景點

● 綜述
龍歸有著名的“九子石”、文武閣、董村寺、三皇石等名勝古迹。
● 龍歸安民祠
龍歸安民祠位於龍歸鎮政府西面約4千米的龍安村前。祠宇規模不大,面積80平方米。該祠分前、后兩廳,中隔一天井。磚木結構,抬梁式,風火山牆,普通瓦面,灰脊,塔或脊剎。正面門楣牆上繪有壁畫,正中一組是“八仙過海”,右旁為“山水”,左旁繪“萬卷藏書”,左山牆檐下繪有《三國故事》中的“三顧茅廬”,右邊是唐朝故事“薛仁貴救駕”。山祠壁畫是境內最完整的一處。祠內天井右壁嵌有一通“重修安民祠碑”碑文,說明此祠先後於清嘉慶八年、道光丙午年重修。
● 董村文武閣塔
董村文武閣塔是一座六角5層樓閣式空心塔,青磚結構,內外牆面均為石灰漿批盪,塔距地面107米,塔門正西向,券頂,石灰岩條石徹築。門高3.9米、寬1.66米,牆厚0.78米,門楣有石刻“文武閣”3字,每字15釐米。此塔建於何時、是否重建,未見記載。

代表人物


歐震
歐震(1890~1969年),國民黨高級將領。民國五年(1916年)畢業於省立韶州中學后,執教縣屬周母墟小學后投筆從戎,在粵軍任排長。民國十三年(1924年)在粵軍講武堂畢業,編入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12師張發奎部下任職,參加北伐以後歷任團長、旅長、師長。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任軍長,參與淞滬、無錫東亭諸役的對日作戰。抗戰勝利後任第10集團軍總司令。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在孟良崮戰役中任第三兵團司令官,被陳毅等指揮的華東人民解放軍打敗。后歷任廣州綏靖公署副主任兼省警衛司令、海南防衛副司令海南被收復后,去台灣入國民黨革命實踐研究院受訓,並任國民黨“國家安全委員”、“建設計劃委員會委員"。1969年2月13日在台灣病逝。3月,蔣介石追晉歐震為陸軍上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