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安防
電磁安防
電磁安防,全稱電磁環境安全防護,是指為防止各種電磁場對通信和電子設備的攻擊、干擾及對電磁信息安全和人體健康的影響,而採取的抑制和防護措施。
人類電磁安防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紀,1752年7月本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 1706—1790)著名的風箏實驗及其後於1753年避雷針的公布揭開了人類對抗雷電的歷史,也拉開了電磁安防的序幕。1873年麥克斯韋(James Clerk Maxwell 1831--1879)發表的科學名著《電磁理論》系統、全面、完美的闡述了電磁場理論,也將電磁安防的概念從原本的直擊雷防護進而拓展到雷電電磁脈衝的防護。
1945年第一次核試驗,核電磁脈衝踏上舞台,其後1962年美國高空核電磁脈衝實驗以及童年的蘇聯核電磁脈衝實驗引起了科學界的廣泛關注,揭開了核電磁脈衝的神秘面紗,進而發展電磁脈衝武器(E-bomb),電磁脈衝攻擊與雷電電磁脈衝共同納入高能電磁脈衝範疇,雷電電磁脈衝防護與電磁脈衝攻擊防護構成了電磁安防主體。
20世紀60年代末,TEMPEST技術提出,其後隨著計算機網路的快速發展,微電子技術的普遍應用,也將微電子設備的電磁兼容和民用電磁輻射防護及電磁信息安全納入電磁安防範疇,電磁安防正式成為覆蓋軍、民包含電磁脈衝攻擊防護、民用電磁輻射防護及電磁信息安全的多元化行業。
在我國,電磁安防行業起步較晚,自上世紀80年代末建立開始,直到本世紀初我國雷電電磁脈衝防護標準的制定和實行才步入正軌,但是巨大的市場需求推動行業井噴式發展。
2004年12月21日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CCSA)電磁環境與安全防護技術工作委員會在北京召開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全會。會議聽取了信息產業部(現更名為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代表發起單位所做的仇報情況彙報,通過了電磁環境與安全防護技術工作委員會(TC9)的研究和各工作組的設置及分工。“電磁環境與安全防護技術工作委員會(TC9)”的研究範圍為:電信設備的電磁兼容;雷擊與強電的防護;電磁輻射對人身安全與健康的影響以及電磁信息安全。三個工作組分別是:電信設備的電磁兼容工作組(WG1)、電信系統的雷擊防護工作組(WG2)和電磁輻射與安全工作組(WG3)。 我國電磁安防行業正式步入成熟發展階段。
電磁安防的防護對象分別是人、電子信息設備及設備工作環境。
就防護對象可劃分為:
雷電與強電的防護:即高能電磁脈衝直擊防護,對雷電和強電磁脈衝直接打擊進行防護,是針對電子信息設備本身的防護;
電信設備的電磁兼容防護即電磁脈衝引起的高頻譜衝擊以及電磁環境干擾破壞電子設備進行防護同時降低或限制電磁設備本身對外產生的電磁干擾,是針對設備工作環境的防護;
電磁輻射以及電磁信息安全防護即人類生存環境中存在的自然電磁輻射及人為電磁輻射以及降低或限制電磁輻射引發電磁信息安全威脅進行的防護,是針對人以及人的行為的防護。
就技術特點和技術針對性可劃分為:
雷電電磁脈衝防護:實際上雷電電磁脈衝防護是高能電磁脈衝防護的一種特殊形式,是針對自然界自然活動產生的高能電磁脈衝及電磁干擾進行防護,主要特點是電磁脈衝衝擊大、時間短、頻譜跨度較大。
電磁脈衝攻擊防護:高能電磁脈衝武器防護與雷電電磁脈衝防護構成高能電磁脈衝防護,其防護對象主要針對高能電磁脈衝武器(E-BOMB),由於E-BOMB的技術保密性要求,各國針對此類電磁脈衝打擊和防護標準的定義和判斷標準都存在一定的差異,而電磁脈衝攻擊防護實際上就是針對E-BOMB的矛與盾的博弈。
民用電磁輻射防護:民用電磁輻射防護是針對人類生存環境中高輻射設備或電子產品產生的輻射的防護。近年來,隨著人們對於生活品質的不斷追求,電磁輻射威脅以及電磁污染獲得了越來越大的關注,大到變電站、通訊基站小到微波爐、手機信號都納入了民用電磁輻射防護的範圍內。儘管就目前為止世界上並不存在具體的電磁輻射標準,但是就電磁輻射引發的電磁污染防護已經越來越普遍。
電磁信息安全防護:電磁信息安全防護是TEMPEST技術中針對電磁泄露信息的防護部分。信息設備在運行過程中因產生電磁輻射而容易造成信息泄漏,從信息設備產生的電磁泄漏中獲取信息已成為竊取秘密的一條新途徑。近年來我國不斷出現的電磁信息泄露引起了越來越大的關注,而電磁信息安全防護,就是通過電磁屏蔽技術針對電磁輻射信息進行的防護。
雷電電磁脈衝防護:
雷電電磁脈衝防護技術已經成熟,在我國,各大防雷企業部門都能夠根據防護對象的不同設計並實現完整的雷電電磁脈衝防護一體化解決方案——雷電防護系統。完整的雷電防護系統包含直擊雷防護、接地保護、等電位連接、電磁屏蔽以及過電壓保護五大部分。
電磁脈衝攻擊防護:
高能電磁脈衝武器防護與雷電電磁脈衝防護技術的主體思想實際上是完全一樣的,都是抑制、疏導、泄放入地的過程,但是根據高能電磁脈衝尤其是核高能電磁脈衝釋放速度快、頻譜跨度大的特點,需要以快速反映介質(納秒級),配合屏蔽體快速鉗制降低電磁能量層級,再通過接地系統泄放入大地。
目前,最常用的高能電磁脈衝武器防護技術是介面窗技術、屏蔽設備等。
電磁輻射防護技術:
電磁輻射品種繁多,但其主要技術卻大體相同,都是以高導物質構築屏蔽層隔斷或降低電磁輻射強度。目前主要的電磁屏蔽層分別是金屬屏蔽層和多離子屏蔽層。
目前市場上出現的電磁輻射防護產品主要以小型屏蔽膜、屏蔽衣以及屏蔽塗料為主。
電磁信息安全防護技術:
電磁信息安全防護技術主要是電磁能量屏蔽技術,是以高複合型屏蔽材料或物質,通過無縫式連接技術完全隔絕屏蔽體內電子設備運作時所產生的電磁信息泄露。
電磁信息安全的主要防護技術為:TEMPEST技術中的防護部分,其主要包含射頻電磁屏蔽技術、信號入口防護、殼體新型覆蓋材料技術、一體化等電位連接技術等。
電涌 | 沿線路傳送電流、電壓或功率的存在時間特別短的瞬態波,其特性是快速上升后緩慢下降 |
過電壓 | 在特定條件下所出現的超過工作電壓的異常電壓升高現象 |
接地 | 將導體連接到“地”,使之具有近似大地(或代替大地 的導電體)的電位,可以是地電流流入或流出大地(或代替大地的導電體) |
等電位連接 | 將不同的電氣裝置、導電物體等,用接地導體或浪涌保護器以某種方式連接起來,以減少雷電流在它們之間產生的電位差 |
殘壓 | 當衝擊電流通過SPD時,在SPD端子間呈現的電壓峰值 |
離子液體 | 全部由離子組成的液體,如高溫下的Kci、KOH呈液體狀態以及室溫下的熔融鹽等 |
常溫熔射 | 以超聲加速的固體顆粒的動能在撞擊到鍍件表面時轉變為熱能,從而完成冶金焊接的噴塗方法 |
高能電磁脈衝 | 高能電磁脈衝武器防護泛指雷電電磁脈衝防護和高能電磁脈衝武器防護,通常特指針對這種人為的高能電磁脈衝武器防護 |
電磁安防 | 為防止各種電磁場對通信和電子設備的攻擊、干擾及對電磁信息安全和人體健康的影響,而採取的抑制和防護措施 |
電磁兼容 | 設備或系統具有在電磁環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對環境中任何事物構成不能承受的電磁干擾的能力 |
電磁信息安全 | 在一定頻段下,電磁波震蕩引起的向周圍發散的交變電磁信號,載波攜帶的信息波引起的信息外泄 |
雷電電磁脈衝(LEMP) | 作為干擾源的雷電流及雷電電磁場產生的電磁場效應 |
核電磁脈衝(NEMP) | 核爆炸時,除了產生光、熱、輻射能以外,還會把電子從空氣的分子中電離出來產生高強度的電磁干擾,這種干擾源叫核電磁脈衝 |
高空核電磁脈衝(hemp) | 指當核爆炸高度在30公里以上時產生的電磁脈衝 |
高能微波電磁脈衝(HPM) | 高強度微波輻射所產生的電磁脈衝 |
電磁屏蔽 | 對兩個空間區域之間進行隔離,以控制電場、磁場和電磁波由一個區域對另一個區域的感應和輻射 |
電磁泄漏 | 計算機或其外部設備在工作時通過電磁波將有用信息泄漏出去的過程稱為電磁泄漏 |
EMI | 是英文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的縮寫,電磁波與電子元件作用,產生干擾現象 |
電磁脈衝防護介面窗 | 針對移動設施的高能電磁脈衝武器防護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