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八仙慶壽的結果 展開
- 一種古老的歌舞戲
- 八仙戲
八仙慶壽
一種古老的歌舞戲
八仙慶壽,是一種古老的歌舞戲,傳說始於元代。流傳於山西忻州市的游邀、北宋、高鋪一帶。游邀村有一建於元代的黃堂神廟,每年伏天村民送神到七峰山鐘乳石洞避暑,農曆九月十五日再將神接回廟內。送神接神都舉辦廟會,唱戲3天。每遇旱年祈求得雨,要在接神出洞時“跳社”,表演“八仙慶壽”。
從藝人師承關係推算,至少已有145年的歷史。舞蹈表現八洞神仙赴瑤池為南極仙翁慶壽故事。有報到、點名、採茶、醉酒等情節。表演者22人,主要人物是大莊子、二莊子、八仙及南極仙翁。每個人物身後跟隨一個手持涼傘的侍從。表演時且唱且舞,動作比較簡單、自由。主要場圖有”大圓場”和“蛇盤九顆蛋”等。唱詞311句,曲牌有〔燒香陣〕、〔道四句〕、〔點名〕、〔採茶〕、〔醉酒〕等。伴奏無弦樂,只有大鼓、鐃、鈸敲擊簡單的鼓點。
八仙得道的時間有先後之分,各自來歷亦精彩紛呈。資格最老的是李鐵拐,原是一條形體魁梧的漢子,由西王母點化成仙,隱居碭山修道,號凝陽子。有一天,他應太上老君和張果老邀請,神遊華山。臨行前吩咐一個替他干雜活的小道士:“倘我七日不回,便將我的軀體焚化”。不料到了第六天,小道士的哥哥來報母病甚危。小道士急欲回家探視,一夜未睡。到次日正午,見老李的魂靈還不回來,便將其軀體殼燒了,匆匆踏上省親之路。向晚,老李的元神歸還碭山,不見軀體,失魄無依,正惶惶然,突然發現路邊有一餓殍,忙從囪門跳入,借屍還魂。這餓殍蓬首污面,還是個跛足。老李臨水自顧,好不煩惱,便去向西王母訴苦。王母說這是定數,無鬚生惱,送他一根鐵拐杖,並封他為東華教主。從此,他又以“李鐵拐”知名。又稱“鐵拐李”。
鐵拐李不忍再回碭山,另闢終南為福地。到東漢時,有一位偏將鍾離權,因出征失利,逃入終南山中迷了路。遇一碧眼胡僧指點他:“東華真人在此,何不拜師學道?”鍾離權徹悟,在山中尋覓多日,終得拜在李鐵拐門下,得道后,號稱正陽子。到唐代時,鍾奉師傅命,出遊長安度人,自稱“天下都散漢”,所以民間又呼其為“漢鍾離”。
漢鍾離所度之人即呂洞賓。呂原是書生,兩考進士不中。遇上鍾時,正在長安酒肆狂飲。鍾以病、死、財、祿、聲、色等考驗他十次,他均不為所動,遂得由鐘點化成仙,道號純陽子。不過純陽子不像他老師善隱,每常散游江湖,解人危厄。某日,閑逛洛陽,恰遇唐代大文豪韓愈的侄子韓湘子因賭博輸錢拿不出來,為人所困。呂見此人有道根,便替他解困,旋同游嶺南。來到廣州后,見一位十三四歲的少女,隨父叫賣炊餅。呂看這位姑娘有仙質,便與韓湘子裝成乞丐,天天去她的攤前討餅吃,這少女不顧父親反對,有必與,毫無吝色。呂洞賓瞅個機會,往她嘴裡塞個仙姚,食后頓悟,即隨呂、韓赴終南山修道。這位與韓湘子一起修鍊的少女,就是八仙中唯一女性何仙姑。
呂洞賓率徒回終南時,鐵拐老祖已出山雲遊,還收了個徒弟藍采和。相傳藍是五代時人,自幼落拓,常穿破衫在鬧市行乞,且一腳著靴,一腳赤裸。李鐵拐顯形人世時,眾人都當他是一個殘丐,只有藍采和與他情投意合,左跛右顛,打伙兒行乞,漸悟成仙。
未幾,鍾離權領著徒子徒孫一起出山尋找鐵拐老祖。此時人世間已經由五代入宋。他們在黃河擺渡時,碰見了宋仁宗的內親曹國舅。這位國舅爺正想隱跡山林學道,鍾離權和他交談一番,贊他能識本業面目,遂引入仙班。隨後,他們在東京找到了李鐵拐和藍采和,歡宴之際,當年同老李一起游華山的張果老騎著驢子闖來了,說是西王母壽慶在即。於是八仙共赴瑤池,為王母賀壽。
《八仙慶壽》圖所展示的,就是眾仙會集松柏台上,仰望雲間、口頌祝詞的情景。此圖便在壽慶場合使用,除明示壽星得八仙祝吉可獲無韁之壽的祥瑞外,圖中的松柏壽石、仙禽蟠桃、祥雲瑞靄等景物,在傳統民俗文化里均有祝壽的涵義。
此外,民間又有將八仙各自的法寶(具體歸屬參見“八仙過海”)予以特寫,並組合為形式不同之裝飾形圖案的習俗,稱《暗八仙圖》,緣其象徵意義而廣受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