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人文學院

本科層次民辦普通高等學校

長春人文學院(Changchun Humanities and Sciences College),是由吉林省鵲源國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舉辦,經教育部批准設立的本科層次民辦普通高等學校,入選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吉林省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立項建設高校、吉林省“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

長春人文學院始建於1988年,經歷了吉林國際語言文化學院、吉林對外經貿職業學院、東北師範大學人文學院等辦學階段。2020年,經教育部批准轉設為民辦普通本科學校,定名為長春人文學院。

截至2021年3月,學校有東、西兩個校區,佔地面積57.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6萬平方米;有12個基層學院,開設47個本科專業,專業碩士學位立項建設授權點4個;有教師733人,其中專任教師691人。

歷史沿革


吉林省對外語言文化交流中心
1988年7月,經東北師範大學申報,吉林省編製委員會批准,創辦了吉林省對外語言文化交流中心。該中心創辦的全部初始資金來自民間,是一個民間辦學機構。中心的管理人員和教師都來自東北師範大學。
吉林國際語言文化學院
1991年11月,經吉林省教委批准,建立吉林國際語言文化學院。學院設立董事會,設立了英語系、俄語系、日語系等系科,有英語、俄語、日語、國際貿易等9個專業。
1996年6月,吉林省教委批准學院為“高等教育學歷文憑考試試點學校”,有6個專業進行了試點。實行國家考試與學校考試相結合,考試由三部分組成:全國統考課程考試、省統考課程考試和學校課程考試,全國和省統考課程每專業不少於10科。
吉林對外經貿職業學院
2000年6月,吉林省政府批准吉林國際語言文化學院為民辦專科層次的普通高等學校,以實施專科層次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為主,納入國家統一招生計劃。
2001年3月,經吉林省政府批准,學校更名為吉林對外經貿職業學院。吉林國際語言文化學院繼續保留並承擔本、專科自學考試助學和開展國際交流的任務。
東北師範大學對外經貿學院
2001年9月,經吉林省同意,東北師範大學決定舉辦具有民辦二級學院性質的東北師範大學對外經貿學院,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學院經費自籌,財務獨立,當年招收了300名本科學生,開始實施全日制本科教育。
2001年到2003年,連續招收了1100餘名學生,頒發東北師大本科畢業證書和學士學位證書。
東北師範大學人文學院
2004年2月,教育部正式批准設立東北師範大學人文學院,由東北師範大學與吉林鵲源國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聯合辦學,屬於按新的機制和模式創辦的獨立學院。
2006年,中國教育學會、中育國際漢語教育(長春)基地正式在學校設立。
2017年,學校獲批吉林省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立項建設高校(2017-2020年),並獲批4個專業碩士學位立項建設授權點。
2019年10月,學校確定為吉林省“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及試點院系。
東北師範大學人文學院
東北師範大學人文學院
長春人文學院
2020年9月,學校入選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12月21日,教育部同意東北師範大學人文學院轉設為長春人文學院,同時撤銷東北師範大學人文學院的建制,舉辦方為吉林省鵲源國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2021年5月22日,長春人文學院正式揭牌成立。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截至2021年4月,學校有12個基層學院,47個本科專業,涵蓋了經濟學、管理學、文學、法學、教育學、藝術學、理學、工學、醫學等9個學科門類。
院系專業
社會福祉學院社會工作、應用心理學、城市管理
健康福祉學院康復治療、生物技術、中藥資源與開發、健康服務與管理
護理福祉學院護理學
兒童福祉學院學前教育
商學院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會計學、旅遊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
文學院漢語言文學、漢語國際教育
國際學院英語、翻譯、國際商務、商務英語、日語、俄語、朝鮮語
傳媒學院廣播電視編導、播音與主持藝術、影視攝影與製作
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數學與應用數學、網路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汽車服務工程、數字媒體技術、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藝術學院美術學、繪畫、服裝設計與工程、服裝與服飾設計、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廣告學
音樂舞蹈戲劇學院表演、音樂學、舞蹈學、舞蹈編導
法學院法學
教學建設
硬體設施
截至2017年1月,學院建有現代化教學大樓、實驗大樓、圖書館、室內體育館和標準化室外體育場,建有標準化教室、數字化多功能教室、專業實驗室和同聲傳譯教室,有10座現代化學生公寓、2座學生食堂和設施完善的福祉會館及生活服務中心。
質量工程
截至2021年4月,學校有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吉林省級特色專業3個,吉林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4個,吉林省級品牌專業建設點2個,吉林省轉型發展示範專業群1個,吉林省級教學改革建設試點專業2個,吉林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吉林省級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3個,吉林省級精品課程10門,吉林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2門,吉林省高校一流本科課程4門,吉林省級優秀課程26門。2016年9月,學院被批准為吉林省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
項目類別項目名稱
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城市管理
吉林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社會工作、漢語言文學、英語
吉林省級特色專業日語、城市管理、漢語言文學
吉林省級品牌專業漢語言文學、英語
吉林省級教學改革建設試點專業漢語言文學、英語
吉林省轉型發展示範專業群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群
吉林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傳媒教學實驗示範中心
會計實驗教學中心
吉林省級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影視藝術適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
中小企業經管類應用型人才校企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老年服務與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吉林特色新型高校智庫吉林省養老事業與產業發展智庫
吉林省級精品課程城市社區建設與管理、交際英語、語文學科教學論、寫作、高級英語閱讀、計算機網路、古代漢語、基礎會計、聯合創作、美國文學選讀
吉林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美國文學選讀、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吉林省高校一流本科課程語文學科教學論、現代老年護理技術、學習築夢、創業沙盤模擬實驗
吉林省級優秀課程城市社區建設與管理、文章解讀論、現代禮儀學、書籍裝幀設計、英語閱讀、中國古代文學、商業銀行實務、財務會計學、經貿俄語、政治經濟學、語文學科教學論、基礎會計學、中國古典舞基礎訓練、商法、數學分析、計算機網路、寫作課程群、古代漢語、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口譯實踐(日語)、英語國家概況、聲樂、蒙台梭利教育課程群、國際貿易實務、數字電路與數字邏輯、聯合創作
● 教學成果
截至2021年4月,學校近5年來,學校獲批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117項,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339項。連續6年參加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在國賽、省賽中共斬獲43個獎項。學校10個項目在教育部2020年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中獲批立項,2個項目在2019年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中獲批立項。
省級教學成果獎一覽表
獲獎等級課程名稱審批通過時間
教學成果三等獎法學專業“三有一自”人才培養模式的理論與實踐2013年
教學成果二等獎影視藝術適用性人才“學產研”培養模式2014年
教學成果二等獎以計算思維培養為導向深化大學計算機課程改革2018年
教學成果二等獎高校思政課“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模式的創新與實踐2018年
教學成果三等獎網路文學精品視頻課2018年 
學生成績
截至2017年1月,每年有千餘名學生獲得全國和省級獎勵。其中,有國際旅遊小姐大賽世界季軍,世界小姐吉林賽區比賽冠軍,長春凈月潭瓦薩國際滑雪節冰雪天使;有的學生成為奧運會、亞運會志願者和“感動吉林”十大人物、吉林省感動校園優秀大學生、“最美吉林人”、“長春好人”和長春市文明大學生。2008年以來,畢業生平均就業率達93.28%。
2015年,學生參加多項國際國內各類賽事獲獎1200多項;獲得“網際網路+”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吉林賽區金獎、國賽銅獎。

師資隊伍

截至2021年4月,學校有教師733人,其中專任教師691人。在專任教師中,具有正高級職稱的154人,副高級職稱的213人;博士119人,碩士442人;在專任教師中,教授、副教授比例達53%,具有碩士、博士學位教師的比例達81%。在教師隊伍中,有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務院政府津貼獲得者、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一級編導、國家一級演員、吉林省教學名師、吉林省拔尖創新人才、吉林省突貢中青年人才、吉林省新世紀人才、吉林省高校科研春苗人才等。有3人榮獲“吉林省高校科研春苗人才”稱號,1人榮獲“吉林省高校新世紀科學技術(人文社科)優秀人才”稱號;全校有27名博士生導師,有31名教師被聘為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導師;一批外籍教師常年在校任教。
孫偉志楊忠閆志才安亞人
於洋郭學賢金振邦隋銘才
韓彥婷劉瑩白傑
團隊名稱獲批時間負責人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教學團隊2008年郭學賢
寫作教學團隊2011年金振邦
服裝設計與工程教學團隊2012年關卓
英語教育方向教學團隊2013年孫影
語文學科教學論課程群教學團隊2014年劉莉萱
會計學專業教學團隊2016年安亞人
計算機應用技術課程教學團隊2016年楊喜權

獲得榮譽


2005年,學院獲陳香梅教科文獎辦公室、中國成人教育協會頒發的中國民辦教育創新與發展貢獻獎。
2007-2010年,學院被中共長春市委、市政府評為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
2009年4月,獲2005-2008年度吉林省教育外事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2011年,學院參加全省社會組織綜合評估,名列最高等級5A級社會組織榜首;被中國民辦教育協會高等教育專業委員會評為“中國民辦高等教育優秀院校”;被吉林省教育廳評為“十二五”期間吉林省教育科研工作先進單位;先後兩次被評為吉林省高校先進基層黨組織。
2012年,學院被中共長春市委、市政府評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先進單位。
2011-2014年,被中共長春市委、市政府評為文明單位。
2016年7月,獲吉林省教育科研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2019年,學校被認定為“全國民辦學校黨建特色項目建設基地”;原創話劇《鄭德榮》被評為“全國民辦學校首批黨建特色項目”,入選教育部“高校原創文化精品推廣行動計劃”。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1年4月,學校有省部級科研平台18個,其中有“十二五”立項建設的省級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個,省級社會科學重點領域研究基地2個,吉林省協同創新中心1個,省部級人文科學重點研究基地7個,省級高等教育研究基地4個,省級科研創新團隊1個,“十二五”吉林省高校立項培育重點實驗室1個,吉林特色新型高校智庫1個,建有東北福祉研究所,有1個應用語言學學會學術團體。
項目類別項目名稱
“十二五”立項建設的省級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人體資料庫與服裝版型研究中心
吉林省級社會科學重點領域研究基地吉林省社會福祉研究基地
吉林省中小企業發展研究基地
吉林吉林省協同創新中心吉林省健康福祉重大需求協同創新中心
省部級人文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吉林省社會福祉研究基地
吉林省中小企業發展研究基地
吉林省老年社會問題研究中心
高校影視藝術教育研究中心
吉林省養老事業與產業發展智庫
吉林省民辦高校翻譯教育研究中心
高校中文專業大數據教學研究中心
吉林省級高等教育研究基地吉林省IT教育研究基地
吉林省健康福祉教育研究基地
吉林省計算機公共教育研究基地
吉林省0-3歲嬰幼兒早期教養研究基地
吉林省級科研創新團隊吉林省中小微企業發展研究創新團隊
“十二五”吉林省高校立項培育重點實驗室4K超高清影視製作實驗室

科研成就

2019年,學校獲得各類課題資助經費464萬元,獲批實用新型專利21項、軟體著作權25項。
截至2021年4月,學校近5年來,共發表論文1315篇,出版學術專著、編著、譯著等各類著作36部,獲得省級以上獎勵28項,獲批省部級課題232項。獲批實用新型等專利70項,軟體著作權46項。
吉林省自然科學學術成果獎:一個有效的解決置換流水車間調度問題的微分進化演演算法(2017年,三等獎)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截至2021年3月,有館舍建築面積近15,000平方米,現有紙質圖書120多萬冊,電子圖書100多萬種,中國知網(CNKI)的13個資料庫,六大專輯及“數學”和“汽車工程”2個專題,優悅外文電子書1.1萬種,“超星匯雅電子圖書”35萬種(冊)“讀秀中文學術搜索”“超星發現系統”和“百鏈雲圖書館”,維普考試系統資料庫,新東方多媒體學習庫,上海逸尚信息諮詢公司的POP服裝流行前線(網站使用權)等;自建了“福祉專業資料庫”“漢語言文學資料庫”“隨書光碟庫”“特色光碟庫”和“教師論文庫”。西區圖書館
● 學術期刊
《東北師範大學人文學院學報》創刊於2008年,由東北師範大學人文學院學報編輯部編輯,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每年4月、10月各出版一期。學報以“提供學術論壇,推動學術交流,推進學科建設”為宗旨,刊發高水平的理論、學術文章。開設的欄目主要有政治理論研究、教育教學研究、文史研究、經濟研究、外語研究、圖書館學研究、藝術研究、自然學研究等。

學術交流

截至2021年4月,學校先後與日本、美國、俄羅斯、韓國、紐西蘭、義大利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20餘所高校和教育機構建立合作關係,通過採取“3+1”“2+2”等方式聯合培養各類專業人才,先後聘請外籍教師150人次,一批外籍教師榮獲吉林省“長白山友誼獎”和“優秀外國專家”稱號。學校是吉林省僅有的具有出國留學服務資格的民辦高校。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校徽
校徽
校徽
標識由三個“人”字重疊構成一座山峰形標識釋義。寓意眾人齊心協力攀登知識高峰,登上峰頂的人是善於藉助人梯刻苦鑽研的人,也是最成功的人。以人為本的大眾化教育、一流的質量、頂尖的水平、領先的高校是學院的奮鬥目標。
標識以藍色和白色構成,藍色—象徵世界本源色、希望色、寓意無限、理想與永恆。白色—象徵純潔、高尚。
校歌
《東北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校歌》
石曉峰、李紅冰詞
校歌
校歌
吳鐵軍曲
朝霞托起金色的太陽,美麗校園凝聚著智慧和力量。
人文精神滋潤我們的心田,在這裡我們將播種理想和希望。
勤奮開拓,自強育才。
青春年華在這裡,在這裡閃光。
祖國四方莘莘學子相聚一堂,愛的雨露孕育出桃李芬芳。
刻苦學習立志拼搏,時代重任挑肩上,為創造明日輝煌插上騰飛的翅膀。
勤奮開拓,自強育才。
青春年華在這裡,在這裡閃光。

精神文化

校訓
勤奮開拓、自強育才
校訓
校訓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董事長穆樹源
副董事長王之虹
校長呂英華
黨委書記、督導專員付宏政
監察委員會主任薛玉山
黨委副書記石曉峰
副校長王中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