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溪街道

碧溪街道

碧溪街道隸屬於江蘇省常熟市,是中國農村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歷史典範之一“碧溪之路”的發祥地,上世紀80年代,就以“離土不離鄉,進廠不進城,亦工又亦農,集體同富裕”的“碧溪之路”享譽全國,實現了鄉鎮企業的繁榮發展和小城鎮建設的協調推進。

截至2015年,碧溪街道區域總面積110.2平方公里,下轄24個村、5個社區,常住人口10.44萬人(動遷居民6萬人),登記外來人口5.55萬人。

簡介


碧溪街道,全國鄉鎮企業發展的起源地,位於常熟市東北部,是建設中的常熟市城市副中心和常熟港、江蘇常熟經濟開發區所在地,距常熟市區22千米。面積113.7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0.5萬人,其中動遷居民5.6萬人,登記外來人口4.5萬人。轄6個社區、26個行政村。蘇嘉杭高速、338省道過境。
昔日的碧溪,曾經以“離土不離鄉”的“碧溪之路”享譽全國。如今的碧溪,憑藉國家級常熟經濟開發區、國家一類口岸--常熟港、常熟出口加工區、常熟市城市副中心--濱江新市區等無形品牌而日顯生機;依託世界第一斜拉橋--蘇通長江大橋橋頭堡、蘇嘉杭高速和沿江一級公路交匯等區位優勢而倍增活力。

歷史沿革


碧溪之名始於宋代,因村南九潭十里、源頭活水、淙淙細流、綠波粼粼、清冽澄碧、匯成一溪,謂之“碧溪”。宋代高宗南渡,沿江經濟日趨繁榮,四方邑民集貿成“市”,而謂之“碧溪市”。
1950年稱碧溪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改鄉,1986年改鎮。
1997年,面積26.5平方千米,人口2.7萬,轄凌巷、溪東、溪西、草庵、儀橋、牛角、福興、西周、東街村、韓村、白岩、殷弄、胡長、河壩、周涇、干巷、徐庄橋、徐村、熊家涇、陳家壩、李村、道院22個村委會和碧溪、西周、東街、熊家4個居委會。
1999年6月,碧溪鎮、滸浦鎮、吳市鎮合併為新港鎮
2003年4月,新港鎮與東張鎮合併設立新港鎮,鎮政府駐碧溪。
2004年8月,開始實行“一級政府、兩級管理”的運作模式,組建碧溪、滸浦、吳市、東張四個管理區,下轄26個行政村、4個集鎮社區居委會。
2005年7月,與常熟經濟開發區實行“區鎮互動、統分結合”的管理體制。
2008年6月,經蘇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更名為碧溪鎮。
2010年撤銷碧溪鎮,設立碧溪街道。
旨在加快推進沿江地區城市化進程、實行區域一體化管理,碧溪新區(碧溪街道辦事處)應運而生。2010年8月30日,“中國共產黨常熟市碧溪新區工作委員會”、“常熟市碧溪新區管理委員會”正式揭牌。據了解,常熟市碧溪新區與常熟市碧溪街道辦事處合署辦公,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
原東張鎮位於常熟市北部,距市區36千米。1949年稱東張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改鄉,1992年改鎮。1997年,面積35平方千米,人口3萬,轄石龍、五房、香塘、白蓮、東塘灣、橫塘、湖漕、南新、三江、阮橋、馬路、白艾、東周、北梅苑、婁橋、北新、塘角17個村委會和東張居委會。
原滸浦[Xupu]鎮位於常熟市東北部,距市區20千米。常(熟)港(口)、常(熟)電(廠)公路過境,長江、常滸河流境。1949年稱滸浦鎮,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86年復設鎮。1997年,面積16.5平方千米,人口2.5萬,轄滸西、趙園、留下、問村、李袁、桐壩、滸東、高家、蘇壩、許灣、鐵異、唐家12個村委會和塘西、西弄、塘東、望江、新港5個居委會。
碧溪街道
碧溪街道
原吳市鎮位於常熟市東北部,北臨長江,距市區32千米。1949年稱吳市鎮,1957年改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改鄉。1992年改鎮。1997年,面積32.4平方千米,人口2.9萬,轄金橋、泗湖、三灣、周家橋、廟涇、虎路、總管、小市、汪涇灣、馬橋、薛家巷、虹涇、屆弄、萬福、沿江、高浦、磚場、包唐、湯家橋、年步、阮灣、金涇22個村委會和吳市、徐六涇、吳市第二3個居委會。

行政區劃


[2006年代碼]320581103:
~001吳市市鎮居委會
~007碧溪社區
~008東張市鎮居委會
~009滸浦集鎮社區
~200溪南村
~202港南村
~203溪東村
~204溪西村
~205福興村
~206周涇村
~207李村
~208小市村
~209馬橋村
~210太平橋村
~211萬福村
~212泗湖村
~213三灣村
~214周家橋村
~215留下村
~216滸東村
~217滸西村
~219李袁村
~220新苑村
~221龍橋村
~222中南村
~223白蓮村
~224橫塘村
~225東江村
~226新閘村
~227徐虎村,街道辦事處駐濱江新市區江南大道1號。

碧溪之路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碧溪的鄉鎮企業迅速發展,逐步探索出了一條農民“離土不離鄉,進廠不進城,亦工又亦農,集體同富裕,鎮小信息通,建設兩文明”的“碧溪之路”,當時在全國引起了強烈反響。
“碧溪之路走的就是一條創新之路,30年前,這裡的農民就知道如何通過工業化生產,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常熟經濟開發區管委會書記張俊華如此評價。他告訴記者,上世紀80年代初,碧溪的鄉鎮企業已是遍地開花、村村辦廠,1984年碧溪企業就達60多家,吸納1萬多名職工,工業成為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
1984年1月,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胡啟立視察碧溪,對碧溪發展鄉鎮企業、建設新型集鎮、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做法予以充分肯定。當年“人民日報”、“新華日報”等各大媒體就予以報道,指出碧溪農民離土不離鄉,進廠不進城,到鎮上做工、經商、從事服務業,這對我國農村安排剩餘勞動力,繁榮商品經濟,具有戰略意義。從此,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鄉鎮企業、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蘇南模式”代表,“碧溪之路”成為全國農民嚮往的小康之路。
如今,碧溪的鄉鎮企業紛紛改制,成立了眾多股份公司、私營企業,特別是毛衫產業不斷壯大,形成了產供銷一體的羊毛衫大市場,數千門店攤位吸引了國內外眾多客商。
碧溪街道
碧溪街道
2008年,碧溪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50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萬元。在碧溪鎮所在的常熟經濟開發區內,不僅有國家一類口岸——常熟港,世界第一斜拉橋——蘇通長江大橋,而且成功吸引了芬蘭UPM、瑞士諾華等26家世界500強企業在此落戶,形成了電力能源、精細化工、汽車零部件等五大主導產業。作為“中國毛衫名鎮”的碧溪鎮,再次成為常熟乃至江蘇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發展後勁最強的區域之一。
“碧溪新路”正是以牢牢抓住民生根本,提升群眾生活品質為落腳點,譜寫出了一篇和諧發展的協奏曲。碧溪人民,已經從家庭富裕步入講究品位,從物質豐富走向精神享受,並提前向信息現代化的城市生活不斷發展;停靠在農民小區里的馬自達、廣本等各式家庭用轎車,讓村裡的年輕人開著私家車上班的夢想成為現實。
城鄉一體化發展離不開產業的繁榮。而碧溪卻牢牢抓住了產業升級這一關鍵,譜寫出了一篇融合發展的大文章。工業支柱地位不斷增強、服務業成為鎮域經濟的重要增長極、高效生態農業發展的的檔次不斷提升,十分可喜的是,三次產業呈現出提檔升級、融合發展的良好形勢。
碧溪鎮“安居樂業、舊貌換顏”的背後,是一條傳承和創新的工業化帶動城市化之路。鎮黨委書記張俊華語重心長地說:“所謂傳承,就是繼承和發揚碧溪人解放思想、敢為人先的創業精神,以轉型升級的理念不斷拓寬鎮域經濟的發展空間;而創新,則是突破傳統的發展模式,根據市場需求和經濟運行規律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不斷提升產品附加值和企業抗風險能力”。我們欣喜的切身感受到,剛剛過去的金融危機並未給碧溪的經濟帶來多大影響,這不無得益於碧溪科學的經濟結構。在後經濟危機的今天,碧溪產業發展始終呈現較強的發展後勁,吸引著國際資本和跨國公司的集聚:區域內芬蘭UPM、瑞士諾華、日本住友、香港華潤等世界500強企業紛紛落戶,總投資超100億美元,在機械裝備和紡織服裝兩大傳統產業基礎上,新興建材、高檔造紙、電力能源、汽車零部件、生物醫藥等五大主導產業的優勢日益凸現,對經濟總量支撐作用也不斷增強。
工業振興,科技先行。碧溪鎮在積極發揮區位優勢,加速推進三次產業和城鄉一體化協調發展的同時,以創新創牌、增加技改投入、不斷完善工藝技術、全力推進節能減排為抓手,增強工業發展科技含量,向科技求效率、擴市場、增後勁。毛衫服裝企業通過不斷提高整體裝備水平,強化研發、設計和市場營運,在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下逆勢增長,先後湧現出了金開順、揚帆等行業領軍品牌;曾以普碳鋼為主打產品的蘇南特鋼公司經過十幾年的差別化、特種化探索,不斷追求增加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逐步實現了特種鋼冶鍊、大型構件鍛壓、船用曲軸精鍛產業鏈延伸,成為區域龍頭企業;“政府幫我們建了一個科技和信息的平台,有了這個平台就使得我們的企業發展如虎添翼。”常熟市天銀機電公司總經理趙雲文說道。2009年10月,天銀機電與國防科技大學合作協議簽約,並以良好的效益和成長的前景尋求進入資本市場的通道,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的進一步擴張。在政府的穿針引線下,江蘇省自動橫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前不久落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雪亮電器公司,大大拓展了公司的自主研發和創業平台。2009年4月,繼雙系統之後,耗資近千萬元自行研發的單系統全自動無極選針電腦針織橫機成功投產,僅這一新產品,就申報了6項國家發明專利……
作為蘇南新農村建設的先行者和試驗區,“碧溪之路”邁向“碧溪新路”,凝結時代智慧,聚焦時代光芒。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科學發展的大潮下,鎮域經濟的改革和發展又該何去何從?“破繭化蝶,需要勇氣,更需要智慧”。鎮黨委書記張俊華說:“轉型升級的關鍵在創新,創新的關鍵在於人的思想,只要我們全體黨員幹部群眾解放思想、大膽實踐,從根本上解決往哪轉?轉什麼?怎樣轉?這三個根本問題,就一定能闖出一條符合發展規律、符合時代潮流、符合百姓意願的富民強鎮之路!”

常熟經濟開發區


江蘇常熟經濟開發區成立於1992年,現已發展成為江蘇省內最成功的臨江型工業園區之一,位列江蘇省各級各類開發區前十強。常熟經濟開發區著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工業園區和現代化、國際化、生態化的濱江新城。
碧溪街道
碧溪街道
作為常熟經濟開發區主體區域所在的碧溪鎮全鎮行政區域已被納入開發區整體功能規劃體系,成為開發區發展的配套載體。 2009年,常熟經濟開發區完成國內生產總值88.52億元,財政總收入23.76億元,綜合發展水平連續多年位列江蘇省開發區前十強。相比之下,碧溪鎮的經濟發展空間受限,一、二產業發展增速放慢,經濟結構正由第一、二產業為主向第三產業轉變,非農產值佔全鎮國內生產總值九成以上。同時,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工業向開發區集中,農民向城鎮集中,已基本脫離傳統農業生產模式。2009年,碧溪鎮總人口10.5萬人,其中,非農人口比例已上升到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