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立新

吉林大學教授

吳立新,1960年6月24日出生,中國共產黨黨員,從事 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專業,主要研究方向是超分子結構與聚合物超薄膜。

個人簡介


吳立新[吉林大學教授]
吳立新[吉林大學教授]
姓名 吳立新 民族 滿族
出生日期 1960-06-24 黨派 中國共產黨
專業 高分子化學與物理
研究方向 超分子結構與聚合物超薄膜
主要學歷:
1978.10-1982-06 黑龍江大學化學系物理化學 學士
1986.09-1989.06 吉林大學理化所物理化學 碩士
1989.09-1993.05 吉林大學理化所物理化學 博士
主要學術經歷:
1993.5-1995.5 吉林大學超分子結構與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講師
1995.05-1997.05 中科院長春物理所,日本北海道大學 博士后
1997.06-1998.12 香港大學化學系 博士后
1997.09-1999.12 吉林大學超分子結構與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副教授
2000.01-現在 吉林大學超分子結構與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授
2002.05-現在 吉林大學超分子結構與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博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內容介紹


如何以分子或分子複合物為構築基元,通過分子間相互作用及其協同作用組裝成結構各異、形態可控的超分子組裝體對認識有序高級結構分子聚集體和開發新的功能材料在基礎研究和應用上都具有重要意義。這些組裝體具有哪些新穎的結構和功能上的特徵,如何表徵,如何形成材料、器件、機器及系統等問題代表了這一領域的基本科學問題。我們從功能組裝入手,選擇有機小分子,膠束,有機/無機靜電複合物,兩親性棒線齊聚物,表面活性劑/生物大分子(如DNA等)靜電複合物以及氫鍵複合物等作為構築基元,通過自組裝方法構築有序分子聚集體。我們期望通過修飾分子的親疏水性或改變化學微環境以及改變基底性質等方面實現表面和三維體系的有序化和調控,通過組裝和自組裝獲得多組分多結構雜化多層和相分離二維各向異性膜等。闡明這些問題有利於促進相關研究邁向新層次,新高度。目前我們的主要研究方向為聚合物及複合物組裝體系結構與功能特性研究,具體為:
1.表面活性劑/雜多陰離子靜電複合組裝:包括複合物製備及其結構,光物理和液晶性質
2.嵌段低聚物的自組裝:包括兩親性棒線分子設計與合成,納米微相分離與納米結構;
3.表面活性劑/生物大分子的複合組裝:包括複合物體系設計及其功能化;
4.有序分子聚集體的表面圖案化及功能組裝:包括氣/液界面聚集的布儒斯特角顯微鏡,表面可控化學生長與結構表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