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社會資本的結果 展開

社會資本

社會資本

社會資本是指個體或團體之間的關聯——社會網路、互惠性規範和由此產生的信任,是人們在社會結構中所處的位置給他們帶來的資源。

社會資本是社會學家首先使用過的一個概念,最早把社會資本概念化的是Granovetter,但學術界至今對究竟何為社會資本尚未形成統一概念,不同的學者從其學科範疇與研究範式出發,對社會資本概念作出了不同的界定。歸納起來,這些概念主要形成了微觀、中觀和宏觀等三個研究層面。

基本涵義


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
根據世界銀行社會資本協會(the world bank's social capital initiative)的界定,廣義的社會資本是指政府和市民社會為了一個組織的相互利益而採取的集體行動,該組織小至一個家庭,大至一個國家。
對於“社會資本”概念,尚沒有為人們普遍認同的定義,從其基本內涵看,社會資本是相對於經濟資本和人力資本的概念,它是指社會主體(包括個人、群體、社會甚至國家)間緊密聯繫的狀態及其特徵,其表現形式有社會網路、規範、信任、權威、行動的共識以及社會道德等方面。社會資本存在於社會結構之中,是無形的,它通過人與人之間的合作進而提高社會的效率和社會整合度。
微觀層面和中觀層面的社會資本研究,主要著眼於個體行動者的關係指向特徵及其自身社會地位狀況對其所能獲取的社會資本的影響,或者是關注行動者所在的社會網路整體的結構性特徵及網路間的互動、制約對個體社會資源獲取能力的影響。由於社會資本是蘊含於社會團體、社會網路之中,個人不能直接佔有和運用它,只有通過成為該網路的成員、或建立起網路連帶,才能接近與使用該資本。
社會資本是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存在於人際關係的結構之中。社會資本與物質資本、人力資本一樣,這種個人與組織的他人之間的聯繫可以給他個人帶來未來的收益。社會資本往往是針對某種組織而言的。他在該組織中社會資本的多少反映了他與組織中其他人之間的人際聯繫。在長期來看,可以給他帶來的額外的利益的大小,其外在的指標可以表現為聲譽、人緣、口碑等等。
宏觀層次的社會資本研究主要從區域或國家的角度出發,研究社會資本存量對該地區經濟增長的影響。在這個層次上,社會資本是組織內部為了成員間的相互利益而普遍認同和遵守的規範。普特南在對義大利中北部地區的研究中發現這些地區瀰漫著濃厚的信任與合作風氣,這種豐富的社會資本能協調人們的行動、提高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的投資收益、推動區域經濟發展。而著名學者福山給社會資本下的定義是:社會資本是促進兩個或更多個人之間的合作的一種非正式規範。一個組織的社會資本的多寡反映了該組織內部所共同遵守的規範的強弱和成員之間凝聚力的大小,或者說組織對成員影響力的大小。如果個人違反了該組織的規範,就會受到懲罰,其社會資本減少;相反,如果遵守規範,他的社會資本就會不斷增加。也有學者概括為,一個社會的信任度、行為規範特徵、連接網路的緊密程度,決定社會資本的狀況。
Montgomery把社會資本這一概念引入到小額貸款領域。他認為,由於借款人的故意賴賬行為會損害小組中其他成員的利益,也會損害該借款人在周圍社區中的聲譽和信譽度,從而會大大減少他個人的社會資本。如果借款人認為貸款的數額不足以彌補由於賴賬而造成的自己在社會資本上面的損失,那他就不會故意不還款。Besley和Coate則討論了連帶責任對借款人還款積極性的影響,以及小組成員通過彼此存在的社會資本,對小組中出現債務拖欠的成員施加“同伴壓力”。中國學者張捷也提出利用社區信用資源提升單個中小企業的信用水平進而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思路。
由此可見,社會資本概念對我們探討集群融資具有重要的啟示。在產業集群發展的初級階段,社會資本的信用機製表現為非正規金融的發展。儘管基於小團體範圍的社會資本不能適應大規模合作生產組織體系,但是,產生於社會資本的信用機制同樣可以為正規金融安排所運用,問題的關鍵是如何將這種信任機制通過正式的途徑傳遞給外部金融機構,同時不降低對組織成員的制約作用。這就需要應用社會資本理論,進行組織和制度上的創新,設計新的中小企業集群融資模式。

詳細釋義


綜述
有兩種含義。第一種含義,指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所有各個個別資本的總和,又稱社會總資本;第二種含義,指同私人資本相對稱的集團資本,包括股份資本和國家資本。
社會總資本
在資本主義的發展過程中,集團資本意義的社會資本,是隨著生產的迅速發展和企業規模的急劇擴大而出現的。個別資本家所掌握的資本數量,雖然也隨著資本積累而日益增加,但畢竟數量有限,難以舉辦規模巨大的企業以及像鐵路、郵電這類交通運輸和公用企業。利用資本主義信用制度建立股份公司,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集中大量的股份資本。利用國家財力以國有企業形式出現的國家資本,也可以有足夠的力量創辦個人難以舉辦的事業。K.馬克思把股份公司和資本主義國有企業的資本,稱為社會資本。他說:“那種本身建立在社會生產方式的基礎上並以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社會集中為前提的資本,在這裡直接取得了社會資本(即那些直接聯合起來的個人的資本)的形式,而與私人資本相對立,並且它的企業也表現為社會企業,而與私人企業相對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493頁)。
馬克思在比較多的場合,是從社會總資本的涵義來使用社會資本這一範疇的。在這種場合下,馬克思是把股份資本和國家資本也當作個別資本看待的。馬克思說得很清楚:“社會資本=單個資本(包括股份資本;如果政府在採礦業、鐵路等等上面使用生產的雇傭勞動,起產業資本家的作用,那也包括國家資本)之和”(同前,第24卷,第113頁)。
社會總資本的運動,反映著個別資本的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關係。個別資本在增殖價值中互相爭奪,彼此對立,但在運動中又相互依存,互為條件。一個資本家買進生產資料,同時就是另一個資本家賣出生產資料,個別資本在運動中相互交錯。一個不買進,另一個就不能賣出,它們互為前提,互為條件。
社會資本運動
社會資本運動的形式,如同個別資本一樣,先後採取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商品資本等形式。但能夠反映社會資本運動特點的,是商品資本的循環公式,即從資本的商品形式開始,經過貨幣形式,變為生產形式,再回到商品形式的循環運動。原因是:①它反映社會資本運動的特殊內容。這個循環運動的起點是一年間所提供的商品產品;作為起點的這個年產品,既包括不變資本價值和可變資本價值,又包括剩餘價值;既包括補償不變資本、用於生產消費的那部分社會產品,也包括用於資本家和工人個人消費的那部分社會產品。就是說,商品資本的循環,一開始就反映了社會資本的運動既包括生產消費、又包括個人消費的特點。②商品資本循環的全過程最能說明社會資本運動的要害問題。這種循環先經過兩個流通階段,即先要賣出商品,換得貨幣;再用貨幣去買回生產資料和勞動力。這一賣一買是社會資本運動能進入生產階段的前提。沒有這個前提,社會資本的再生產過程就要中斷。在資本主義私有制的條件下,由於競爭和生產無政府狀態的存在,個別資本之間的聯繫是自發地實現的。個別資本的運動一旦發生中斷(如商品發生滯銷)就會使整個社會資本的運動受到影響。

產生背景


在西方發展起來的社會資本理論,是建立在其市場發育完善、制度健全的基礎之上的,其社會網路、社會資本的運用,相對來說是以不與現存制度相抵觸、不損壞社會整體利益為前提的,以普遍信任等公民精神為主要方面社會資本,為多元社會提供了秩序和整合的基礎,有助於促進政府的民主和效率,並推動自發社會秩序的形成。因此社會資本被寄予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民主治理的厚望。
與西方社會不同,對於正處在現代化轉型的國家與社會來說,在社會資本方面一般都面臨多重困境,其一,社會的現代化轉型使得家庭、社區等傳統社會資本遭受侵蝕;其二,市場、法律等制度性社會資本尚未建立或健全,經濟社會發展和民主政治缺乏有效的制度支持;其三,在制度化缺乏的情況,“拉關係”等非制度化運作,成為獲取資源和減弱不確定性的重要選擇,國家與政府壟斷大部分社會資源的情況,也往往使得政府部門與官員的腐敗與尋租成為常態,促使人們陷入“非生產性努力”的惡性循環。因此,在這些國家與社會中,社會資本往往被看作是個體由以獲取資源的“關係”,社會資本研究也重點關注的是非正式制度性的社會資本。

分類


1、依據社會資本的性質,社會資本分為同質性社會資本和異質性社會資本。同質性社會資本主要是指關係網路的構成以熟人為主體,把有共同的鄰居、民族、宗教或家庭關係的人整合為緊密的社會關係,將之細分為家族型社會資本、宗族型社會資本、親族型社會資本、鄉土型社會資本、情感型社會資本等,具有一定的先賦性、封閉性和內聚性。異質性社會資本往往基於現代法理因素而建構,如基於業緣或趣緣關係建構的同事型社會資本、同學型社會資本、戰友型社會資本、興趣型社會資本,也有基於某一公益目的或行業利益目的而形成的,如現代公民型的各類社會團體組織、社會中介組織、各類行業協會、社區共同體等法理型社會資本。
2、大衛·科利爾(David Collier)把它分為政府社會資本和民間社會資本。前者被定義為影響人們為了相互利益而進行合作的能力的各種政府制度。這些制度已有文獻分析的包括契約實施效率,法律規則,國家允許的公民自由度. 民間社會資本包括共同的價值觀,規範,非正式網路,社團成員這些能夠影響個人為實現共同目標進行合作的能力的制度因素。
兩者的共同點在於這兩類社會資本都通過克服集體行動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從而解決社會秩序這個問題。
3、社會資本是一個多視角的概念,因此,社會資本具有多種表現形式。Uphoff將多種表現形式的社會資本歸納為兩類具有內在聯繫的社會資本,一類是結構社會資本,主要指社會組織和網路等客觀存在的社會結構,另一類是文化社會資本或者認知社會資本,主要指規範、價值、態度、信仰、信任、互惠等心理過程(Uphoff,2000)。
根據網路成員的特徵及網路的開放程度,結構社會資本分為由同質性網路成員組成的相對封閉的聚內(Bonding)網路社會資本和由異質性(Heterology)成員組成的相對開放的聯外(Bridging)網路社會資本。聚內網路成員之間的關係是強關係,成員從聚內網路獲得的資源可以促進自己的表達性行動,維持已有資源和獲得情感支持。聯外網路成員之間的關係是弱關係,成員從聯外網路中可以獲得額外的資源以支持自己的工具性行動。聚內網路可以促進網路成員內部的團結和凝聚力。聯外網路可以促進新信息在網路中的傳播,促進成員在市場中的競爭。
根據網路成員社會地位是否平等,網路又可以分為水平關係網路和垂直關係網路。水平關係網路成員的地位是平等的,聚內網路和聯外網路中,成員地位都是平等的,因此,這兩類網路都屬於水平網路。垂直關係網路中,成員的社會地位不平等,聯結(Linking)網路將不同社會地位的人聯結在一起,因此聯結關係網路屬於垂直網路。因此,結構社會資本包括水平關係網路和垂直關係網路,水平關係網路有兩類,聚內網路和聯外網路,垂直關係網路指聯結網路(Woolock,1998;Putnam,2000;Szreter,2002)。因此,結構社會資本可以分為三類:聚內強關係網路,聯外弱關係網路和聯結垂直關係網路。
文化社會資本主要包括規範、信任和互惠。
約定俗成的規範是一種強有力的,同時又是脆弱的社會資本。它可以促進特定的行動,但是也限制了他人的行動。約定俗成的規範對一個集體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它促成個人表現出利於集體的行為,限制個人謀取私利的行為。這樣的規範可以讓行動者內化或者通過外部制裁來強制執行。有效的規範可以解決公共物品問題(特別是投資不足或者是搭便車現象),因為通過內部的或者外部的力量使行動者對公共物品進行(足夠的)投資。
信任,從人類互動關係的立場來看,其可簡單定義為,信任個人,即意味著相信對方在出現損人利己的機會時,並不會去實現它(Gambetta,1988)。從經濟學者的觀點而言,“信任是雙方之間的相互信賴,其相信在交易過程中,彼此都不會做出傷害對方的行為(Sabel,1993)。特殊信任,建立在血緣、親緣與地緣基礎之上,並以道德、意識形態等非制度安排為保證的信任關係。對家人、親戚以及鄰里的信任即屬於特殊信任。普遍信任,建立在契約關係基礎上,以法律和正式的規章制度為保障的信任關係,這種信任管理的確立不以情感的存在為前提。生意夥伴之間的信任是這種關係的典範(林聚任,2007)。信任與社會關係密不可分。“信任是社會關係的一個重要維度,是與社會結構和文化緊密相關的社會現象(楊中芳和彭泗清,1999)。信任在關係中體現出來,關係是信任的舞台,信任在關係中既可能加強,也可能削弱甚至消失。什麼樣的社會關係產生什麼樣的信任。信任既可能是關係的結果,又可能是關係的源泉。我們研究信任,必定是在預設的關係背景中分析,我們研究關係,不可避免地要考慮到信任的產生和作用。因而對信任的研究本身,也是對關係的研究(林聚任,2007)。
互惠是不經過市場也不經過政治力量的直接交換,它不僅僅是交換各自需要的東西,而且也反映了雙方之間不同程度的親密關係(和少英和姚偉,2012)。互惠是指兩個行動者相互依賴的關係,或者指一種行為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兩個行動者之間產生的對稱交換,即交換雙方是平等的,任何一方都不佔支配地位。

特點


國外研究經驗證明,社會資本能夠減少不確定性和交易成本,提高交易的效率,鼓勵專業化,增加在人力資本,物資資本和觀念創新上的投資,社會資本決定了與生產(製造)和掠奪(拿走)之間的權衡。
社會資本除了正面的影響外,還存在負面的影響,而且後者也很重要。例如,一個集團內部加強合作,對集團內部成員帶來好的影響,而對於非集團成員往往不會帶來很好的影響。
儘管社會資本是無形的,而且其形式也各不相同,它還是有著自己顯著的特徵。首先,社會資本與物質資本、金融資本、人力資本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它們都能夠促進經濟發展,有助於控制經濟資源。具體地說,這些資本相同的特點包括:(1)是通過積累而形成的;(2)具有規模效應;(3)需要不斷地更新;(4)具有生產性。
社會資本不同於上述形式資本的特點有:

特性

對於收益者來說。社會資本不僅是一種私人資產,更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質,也就是說社會資本更具有集體而不是個人的特性。社會資本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是社會資本與其他資本最基本的差別。雖然社會資本可以為個人所用,但這種資本形式並不完全受個人支配。社會資本不象金融資本那樣容易轉移,也不象人力資本那樣具有流動性。

共存性

社會資本的所有者可能是個人也可能是組織,甚至有可能是社會整體。但無論屬於誰,社會資本具有不可轉讓性或者說不可讓渡性,每個人擁有的社會資本都是獨特的。社會資本與擁有者共存,並有其使用範圍。

可再生性

利用得越多,社會資本價值就越大。不同於物質資本,社會資本不會由於使用而減少但會由於不使用而枯竭。它具有可再生性,是非短缺的,會由於不斷地消費和使用增加其價值。

很快失去

雖然社會資本是隨著時間而“慢慢地”產生的,但它可以很快地失去,一個人或者一次失誤都會極大地浪費集體地信任資源和社會聯繫。

收益擴散

社會資本是社會結構和社會關係的一種特性,社會資本的作用不僅體現在生產價值上,而且體現在有關方面可以共享收益上,體現在對利益共同體的維持和促進上。因此較之其他形式的資本,社會資本更具有社會性,收益具有更大的擴散性。

不可模仿

社會資本具有生產的不可模仿性。社會資本更多地表現為歷史制度的沉澱,即人們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規範、情感等;它是社會大眾或絕大多數人認可的價值觀體系和文化資源,是一種“以人為本”的人文環境。這決定了社會資本的積累很難通過外部干預和主觀努力而形成。

衡量指標


1、加斯蒂爾自由屋(freedom house)的公民自由和政府自由指數
2 、國際風險指標(international country risk guide,ICRG)
3 、商業環境的風險智慧(business environment risk intelligence,BERI)
4 、國際商業(business international,BI)
5 、哈門那世界指南(humana's world human rights guide)
6 、經濟自由指數(economic freedom indexes)
7 、競爭力指數(competitiveness indexes)
8 、國際腐敗透明度指數( 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s 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
9 、世界價值調查(world values surveys)
(一)企業內部社會資本的培育途徑
企業內部的社會資本是指企業內部的個人或部門擁有的社會資本為組織帶來的價值的部分。其中個人或部門的社會資本沒有為企業帶來價值的社會資本為企業的潛在社會資本。培育企業內部的社會資本主要是營造企業內部成員和部門之間的相互信任、融洽、樂於奉獻與合作的文化氛圍。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扁平化的組織結構有利於企業內部社會資本的生成。
不同的組織結構對組織管理各有利弊,扁平化的組織結構可以減少中間層次,有利於溝通渠道與信息渠道的暢通,使組織內成員可以更好的溝通和信息的傳遞,從而增加組織內成員的交流和聯繫,這樣成員間由於有了更多的了解,容易建立起互相信任、合作的關係。扁平化的組織也是分權的一種表現,是管理者對組織成員的一種信任,分權可以發揮低層組織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企業成員的智慧、潛力的發揮往往取決於管理者對員工的信任與鼓勵。從而有利於組織成員把個人的社會資本轉化為企業的社會資本。
2.激勵機制培育社會資本。科學的激勵方法有利於組織目標更好的實現,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的合理運用,有效激勵組織成員實現組織目標為組織創造價值。積極的把個人的社會資本轉化為企業的社會資本,即企業的潛在社會資本轉化為企業社會資本。
3.重視企業文化對企業社會資本的影響。企業文化是在企業長期實踐中形成的,企業創立時就應該培育企業的核心價值觀。重視企業文化對社會資本的積累作用,通過建設誠實、信賴、公平、尊重、團結互助、融洽的企業文化,培育員工的企業歸屬感和集體榮譽感。企業管理者提供給員工美好的願景和共同的信念,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重視人的作用,尊重人及其人際關係,更好的發揮人的價值,使員工在充滿信任、責任和抱負的環境中工作。營造一種融洽、互信、團結的網路關係,促進企業微觀社會資本的積累。積極開放的企業文化是培育社會資本的潤滑劑。
4.重視非正式組織對企業社會資本的培育。非正式組織的成員是由於存在某些共同點自發形成的,非正式組織強化了人們之間的聯繫,也形成了非正式關係,從而對人們的知識、經驗、感情產生積極影響,不斷的聯繫增加員工之間的情感,給工作於其中的個人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從而營造了一種融洽的氛圍,也有利於培養員工之間的合作意識。在企業里,正式的契約關係與非正式的默契,相互支持,保持企業內部生產經營的穩定與有序,從而有利於組織目標的實現。
(二)企業外部社會資本的培育途徑
企業外部社會資本是指企業與外部組織進行互動能為行為主體帶來價值的非正式關係的總和。組織是與外界互動聯繫的,必處於一定的社會網路之中,把社會看成一個網路,組織看成網路中的結點,組織之間的邊則表示組織之間的聯繫。網路結構指出組織在社會網路中是否處於中心位置決定其資源多少與優劣。擁有良好的企業形象、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能力強的企業,外部組織更願意與這樣的企業合作建立聯繫。這樣企業使自己處於網路中心位置,增加企業的外部社會資本。
(1)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構建企業社會資本。企業形象是影響企業社會資本的重要因素,擁有良好形象的企業更可信,可以獲得更好的僱員和更多的顧客,同時獲得更多的合作機會。企業形象包括企業員工形象、產品形象、公關形象、售後服務形象等。擁有良好企業形象的組織,使自己更加值得信任。外部組織更願意與可信的企業建立關係,企業也容易與其他組織建立聯繫,從而就增加了企業社會資本存量。同時企業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多進行慈善活動,履行社會責任,建立良好的顧客關係,合作夥伴關係,得到社會信任,提升企業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獲得聲譽與口碑,企業通過塑造自己良好形象就是在提升企業社會資本存量。
(2)履行社會責任培育社會資本。企業為贏得廣泛的信任,獲得社會和消費者的忠誠和支持,首先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為消費者提供健康安全的產品和服務,不欺騙消費者,要有高尚的社會道德,不以犧牲他人的利益為自己牟利,不損害、欺騙合作者。如果企業為了短期利益,提供給消費者假冒偽劣、以次充好的產品,這樣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甚至危害他們的生命健康,那麼消費者將會對企業失去信任。企業與合作者之間不要將合作關係視為零和遊戲,彼此應放棄短期利益,追求長遠的目標,追求雙贏多贏。如合作的一方有不誠信的行為存在,其關係將被摧毀,組織間難以培育持久的信任,社會資本也無從積累。若想重新建立友好的關係,則要付出更多的成本與時間。
(3)強化企業能力,企業能力指企業實施戰略活動中的所有能力,企業與外部組織建立關係的能力、處理衝突能力、交流技巧能力等,這些能力強的企業就擁有更多的社會資本。同時企業的能力強也會吸引其他組織自願與之建立關係產生社會資本,強化企業能力,形成良性循環。

建構


中國社會“關係”意義上的傳統性社會資本並不缺乏,關鍵在於如何使其向現代公民意義上的社會資本轉變,完成帕森斯現代化模式變項中從“特殊”取向到“普遍取向”的轉變。中國正在經歷快速而巨大的社會變遷,城市化、民營化和伴隨跨國公司所導入的截然不同的職業道德與運行規則,已在削弱“關係”紐帶。市場經濟的發展使得社會資源已不再完全受自上而下的控制,人們有越來越多的機會與陌生人建立公平性的工具性關係。社會的組織化和法制化等制度化建設,普遍主義的原則逐步得到確立,公平正義的理念也在逐步深入人心。網際網路群體的興起,也使得腐敗等關係化運作的方式和空間受到一定的制約。
不過,也有分析認為,作為一種文化現象的“關係”,是不可能在短期內改變的。在中國社會僅靠建立法律和正式制度結構不足以割斷“關係”與不道德行為之間的內在關聯。一個可能有效的解決方法是,在保持其合法私人利益的同時,將基於“關係”的合作夥伴轉入公共領域,只要他們不違反社會的正式制度和規範。從世界各國的政治實踐來看,政府和政黨尤其是執政黨,在社會轉型期經常會通過改變和重塑社會價值觀念的方式來提高社會資本的存量與質量。國家和政府權力在培育現代意義的社會資本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可以通過提供穩定的制度框架和制度激勵,用法律手段調節社會衝突和矛盾,消除社會交往中的不確定性因素。
中國的國情決定了黨和政府在創建社會資本中有著重要作用。黨和政府在化解社會矛盾、形成構建和諧社會的社會結構、通過各種社會化主體強化核心價值和意識形態以促進社會整合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黨的十六大以來,黨和國家貫徹執行的科學發展觀戰略,以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新農村建設等一系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創新和實踐,對於形成現代性社會資本、促進社會和諧方面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戰略目標是要實現“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這對於社會資本建設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黨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提出“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註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擴大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推動建設和諧社會”。黨和國家在新時期的這些重大舉措,必將有力地促進社會資本的積累,也將大大推動傳統社會資本的轉型的和現代社會資本的發育。
通過制度和法制建設,對權力和私慾的制度約束,是根除當前中國關係性腐敗的關鍵。2010年1月1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建成包括反腐倡廉教育制度、監督制度、預防制度和懲治制度在內的反腐倡廉制度體系,要切實加強制度執行情況監督檢查,切實查處違反制度的行為,著力在領導幹部特別是高中級幹部中樹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沒有特權、制度約束沒有例外的意識,教育引導領導幹部帶頭學習制度、嚴格執行制度、自覺維護制度。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有公平、公正、公開的“陽光”規則加以支持,只有保證社會制度的公平,形成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制度和文化環境,才能夠使每一個社會成員致力於生產性努力,才能使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書目


林南,《社會資本》:關於社會結構與行動的理論[M]。張磊,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重要意義


社會資本對社區治理、公民社會和國家福利、經濟增長也具有重要意義。世界銀行(World Bank)認為社會資本的特點在於它塑造了一個社會交往質量和數量的制度、關係和規範。社會資本不僅僅是支撐一個社會的制度的加總,它更是把它們合在一起的粘合劑,社會資本是經濟增長、公民社會和有效政府的重要前提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