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爾值模型方法
布爾值模型方法
布爾值模型方法(Boolean-valued model ap-proach)集合論獨立性證明的基本方法之一自從1963年美國數學家科恩(Cohen,P.J.)利用他所創立的力迫法,證明了連續統假設相對於ZFC公理系統的獨立性以及選擇公理相對於AFC公理系統的獨立性之後,人們對於力迫法給以極大的關注,試圖利用力迫法證明集合論以及其他數學分支中的獨立性問題。然而,科恩原來的方法較為繁瑣,且方法本身有相當大的局限性.1964年至1967年之間,由以色列學者索洛韋(Solovay, R. M. )、斯科特(Scott ,D. S. )、沃朋卡(Vopen}ca, P.)等人對科恩的方法進行了較大的改進,引人了布爾值模型的概念,避免了科恩原來方法中構造兼納模型的繁瑣細節,使得模型擴充過程變得相當自然而直觀.
拓撲的基,這個序拓撲的正則開代數R. O. (P)恰好構成一個完全布爾代數。當P滿足一定條件時,P與R. O. (P)的一個稠子集之間可建立一個序同構關係,從而在同構的意義下,可把兩者等同看待,因此,可以把力迫條件P看成為完全布爾代數R. O. (P)的子集。通過適當選擇力迫條件P,使得B=R. O. (P)具有一些特定的性質,使得Via,滿足某些特定公理。如令P= 2`",以“衛”作為偏序關係,可以證明V}B'IH V}I.如果令P = 2"""`"L,且假設GCH成立,可證明Vp 2}0- }:等。應該指出,公式的布爾值的定義實質上是一種真值定義,因此它不可能在ZFC系統中被完全形式化。法國數學家貝爾(Bell , J. L.)等人於20世紀70年代中期,利用兼納超濾的方法,實現了在ZFC系統的可傳模型中定義V力迫方法證明某些獨立性問題時,由於力迫條件與布爾代數只是一種同構嵌人關係,不像科恩原來方法那樣,力迫條件與被力迫項之間具有非常直接的關係,因此,在具體選擇力迫條件時仍然有一些較繁瑣的細節.1971年,休恩菲爾德(Shoenfield , J. R.)提出,可以直接利用偏序集,而不必將其嵌人到一個完全布爾代數中實現力迫擴張,從而彌補了布爾值模型理論的不足。由於布爾值模型方法具有簡單、直觀等優點,目前仍然有大量研究者偏好於使用這種方法.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