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四川盆地,長江上游地區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位於長江上游,地處四川盆地,東鄰湘鄂、西通青藏、南連雲貴、北接陝甘,是我國西部地區發展水平最高、發展潛力較大的城鎮化區域,是實施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組成部分。

建設規劃


軸雙核區
午召央財委六議,研究推渝區雙城濟圈建設,形質量展增極。
,共央政治局召議,審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會議指出,當前我國發展的國內國際環境繼續發生深刻複雜變化,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有利於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有利於拓展市場空間、優化和穩定產業鏈供應鏈,是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一項重大舉措。
2021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發布。這是指導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綱領性文件,是制定相關規劃和政策的重要依據。
規劃綱要指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位於“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交匯處,是西部陸海新通道的起點,具有連接西南西北,溝通東亞與東南亞、南亞的獨特優勢。區域內生態稟賦優良、能源礦產豐富、城鎮密布、風物多樣,是我國西部人口最密集、產業基礎最雄厚、創新能力最強、市場空間最廣闊、開放程度最高的區域,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戰略地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總面積18.5萬平方公里。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的重大舉措,對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有利於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增強人口和經濟承載力;有助於打造內陸開放戰略高地和參與國際競爭的新基地,助推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對外開放新格局;有利於吸收生態功能區人口向城市群集中,保護長江上游和西部地區生態環境。
規劃綱要明確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戰略定位,即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根據規劃綱要,到2025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經濟實力、發展活力、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一體化發展水平明顯提高,區域特色進一步彰顯,支撐全國高質量發展的作用顯著增強;到2035年,建成實力雄厚、特色鮮明的雙城經濟圈,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活躍增長極和強勁動力源。
規劃綱要共12章,提出了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9項重點任務,包括構建雙城經濟圈發展新格局、合力建設現代基礎設施網路、協同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共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國際消費目的地、共築長江上游生態屏障、聯手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共同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強化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等。

區域建設


縱向來看,在中國區域發展板塊上,成渝地區一直舉足輕重:2011年,國務院批複,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2016年,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印發的《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明確,到2020年,成渝城市群要基本建成經濟充滿活力、生活品質優良、生態環境優美的國家級城市群;2030年,成渝城市群完成由國家級城市群向世界級城市群的歷史性跨越。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橫向來看,《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明確將成渝城市群與京津冀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和粵港澳城市群並列。
中國四大地區中,成渝是唯一一個地處西部內陸的地區。
數據顯示,2018年,重慶和四川的地區生產總值合計超過6萬億元。成渝城市群人口和經濟總量都分別占川渝兩地總和的90%左右。2014年,成渝地區生產總值佔全國的5.49%,2018年這一比例已經提升至6.6%左右。

建設意義


培育發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有利於引領中國西部地區發展,拓展全國經濟增長新空間;有利於發揮溝通西南西北、連接國內國外的獨特區位優勢,推動長江經濟帶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契合互動;有利於探索西部地區新型城鎮化模式,引導1億人口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是國家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點區域,在中國區域發展格局中佔有重要地位。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指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有利於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打造內陸開放戰略高地,對於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要尊重客觀規律,發揮比較優勢,推進成渝地區統籌發展,促進產業、人口及各類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強化重慶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帶動作用,使成渝地區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助推高質量發展。
中共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強調,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突出中心城市帶動作用,強化要素市場化配置,牢固樹立一體化發展理念,做到統一謀划、一體部署、相互協作、共同實施,唱好“雙城記”。要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增強協同創新發展能力,優化國土空間布局,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進體制創新,強化公共服務共建共享。

合作大事記


2011年4月
國務院正式批複《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
2015年5月21日
重慶和四川簽署《關於加強兩省市合作共築成渝城市群工作備忘錄》,決定將推動交通、信息和市場三個“一體化”。
2015年12月26日
成渝高鐵正式通車運營,這是連接成渝的第一條高鐵。
2016年5月4日
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印發《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賦予成渝兩地的發展定位為:全國重要的現代產業基地、西部創新驅動先導區、內陸開放型經濟戰略高地、統籌城鄉發展示範區、美麗中國的先行區。
2018年6月6日至7日
四川省黨政代表團赴重慶市學習考察。其間,川渝簽署《深化川渝合作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行動計劃》和12個專項合作協議。
2019年7月9日至10日
重慶市黨政代表團來川考察,雙方簽署《深化川渝合作推進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重點工作方案》。
2020年10月16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
2021年10月20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
2021年11月
成都市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正式印發《發揮區(市)縣改革創新主體作用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工作方案(2021—2025)》。

專家說


推動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這一當務之急。
川渝鐵路網規劃圖(2張)
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員盛毅表示,長期以來各地均按照行政區域進行生產資料布局。而成渝經濟區實際上打破了行政“樊籬”,探索按照生產要素流動規律來進行生產布局,這必然對現有行政區劃和行政管理許可權提出新課題。“當前政府部門的一個重點,是在有條件地區開展統一政策、統一公共服務、統一道路建設等探索。”

行動事項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便捷生活行動事項
第一批
2021年1月,第一批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便捷生活行動事項正式發布,明確在2021年底前,推動實施以交通通信、戶口遷移、就業社保、教育文化、醫療衛生、住房保障等為重點的便捷生活行動,同步建立便捷生活事項清單化管理制度和更新機制。
第二批
2021年11月消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便捷生活行動(第二批)徵求意見稿》日前發布,涉及交通、身份認證、就業、教育、醫療、住房保障等九大方面29項具體舉措。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第二批便捷生活行動事項計劃在2022年底前實施到位。其中:
交通通信方面,包括推進川渝高鐵動車乘車證件電子化、推進公交客運便利化、推進通信一體化等;
身份認證方面,包括推進居住證互通互認等;
就業社保方面,包括推進參保證明互查互認、推進社保卡跨區域服務等。
教育文化方面,包括推進建設教育共享公共服務平台、推進川渝閱讀一卡通等;醫療健康方面,包括擴大門診慢特病費用跨省直接結算病種、推進檢驗檢查結果互認等;
住房保障方面,包括推進公積金跨區域異地繳存使用、推進公租房共建共享等;
生產經營方面,包括推進車輛轉入地直接辦理二手車異地交易登記手續等;
綠色低碳方面,包括推進共享低碳生活方式等;
應急救援便捷行動方面,包括推進毗鄰地區報警一體化處置機制建立等。
取消長途費
2021年12月1日零時起,四川、重慶正式取消川渝兩地間座機通話長途費,實現全國首例跨省級行政區域固定電話通信資費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