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西部陸海新通道的結果 展開
- 中新戰略性互通項目的組成部分
- 電影
西部陸海新通道
中新戰略性互通項目的組成部分
“西部陸海新通道”是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通道利用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等多種運輸方式,由重慶向南經貴州等省份,通過廣西北部灣等沿海沿邊口岸,通達新加坡及東盟主要物流節點,運行時間比經東部地區出海節約10天左右。
西部陸海新通道位於我國西部地區腹地,北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南連 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協同銜接長江經濟帶,在區域協調發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西部陸海新通道”是在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框架下,由中國西部省份與新加坡合作打造的陸海貿易新通道,以重慶為運營中心,以廣西、貴州、甘肅等西部省份為關鍵節點,利用鐵路、海運、公路等運輸方式,向南經廣西北部灣通達世界各地,運行時間比經東部地區出海大幅縮短。
《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從主通道、重要樞紐、核心覆蓋區、輻射延展帶4個維度,對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進行了空間布局。
——重要樞紐。著力打造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充分發揮重慶位於“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交匯點的區位優勢,建設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發揮成都國家重要商貿物流中心作用,增強對通道發展的引領帶動作用。建設廣西北部灣國際門戶港,發揮海南洋浦的區域國際集裝箱樞紐港作用,提升通道出海口功能。
——核心覆蓋區。圍繞主通道完善西南地區綜合交通運輸網路,密切貴陽、南寧、昆明、遵義、柳州等西南地區重要節點城市和物 流樞紐與主通道的聯繫,依託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國家級新區、自由貿易試驗區和重要口岸等,創新通道運行組織模式,提高通道 整體效率和效益,有力支撐西南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輻射延展帶。強化主通道與西北地區綜合運輸通道的銜接,聯通蘭州、西寧、烏魯木齊、西安、銀川等西北重要城市。結合西北地區稟賦和特點,充分發揮鐵路長距離運輸優勢,協調優化運 輸組織,加強西部陸海新通道與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銜接,提升通道 對西北地區的輻射聯動作用,有力促進西部地區開發開放。同時,注重發揮西南地區傳統出海口湛江港的作用,加強通道與長江經濟帶的銜接。
2017年8月,重慶、廣西、貴州、甘肅4省區市簽署“南向通道”(“陸海新通道”的前身)框架協議,建立聯席會議機制。如今,“陸海新通道”的合作範圍已擴展至重慶、廣西、貴州、甘肅、青海、新疆、雲南、寧夏、陝西9個省區市。
2018年6月和8月,青海、新疆相繼加入合作共建“南向通道”工作機制;2018年11月,中新兩國正式簽署《關於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建設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將“南向通道”正式更名為“陸海新通道”。
2019年1月7日,重慶、廣西、貴州、甘肅、青海、新疆、雲南、寧夏8個西部省份在重慶簽署合作共建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簡稱“陸海新通道”)框架協議,將合作推進“陸海新通道”建設,助推我國加快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對外開放格局。
2019年5月16日,重慶、廣西、貴州、甘肅、青海、新疆、雲南、寧夏、陝西9個西部省份在重慶簽署合作共建“陸海新通道”協議,標誌著陝西省正式加入“陸海新通道”共建合作機制,“陸海新通道”合作範圍進一步擴大,將助推我國加快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對外開放格局。
2019年7月10日,重慶市政府與四川省政府簽署《關於合作共建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的框架協議》,自此,四川省加入陸海新通道“朋友圈”。
2019年8月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印發《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的通知。
2019年10月13日,重慶海關、南寧海關、貴陽海關、蘭州海關等15個直屬海關在重慶簽署《區域海關共同支持“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合作備忘錄》,將在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促進沿線產業發展、完善監管模式等方面,支持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此次簽署合作備忘錄的15個直屬海關中,包括重慶海關、南寧海關、貴陽海關、蘭州海關、西寧海關、烏魯木齊海關、昆明海關、銀川海關、成都海關、呼和浩特海關、滿洲裏海關、拉薩海關、西安海關13個西部直屬海關,以及湛江、海口2個沿海直屬海關。
2020年8月1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一年來,廣西積極謀划,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助推廣西北部灣國際門戶港加快形成,通道產業集聚能力不斷加強,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按下“快進鍵”。
2021年5月11日,滿載著蛋氨酸、石板材、小麥等貨物的“西部陸海新通道”寧夏班列從迎水橋貨運中心首發開行。這標誌著寧夏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落實“向南開放戰略”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2021年12月13日,廣西北部灣港集團旗下欽北投公司與四川港投新通道物流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亞太冷(深圳)國際供應鏈有限公司正式簽約,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綜合冷鏈物流基地項目,標誌著“四橫四縱”國家冷鏈物流骨幹通道網路在西部陸海新通道重要港口上的布局邁出重要一步,為北部灣港發展國際冷鏈物流多式聯運,打造國際冷鏈物流門戶樞紐奠定了基礎。
截至2018年12月31日,“陸海新通道”的三種物流組織形式均已實現常態化運營,其中鐵海聯運班列共發運超過1000班,已從開行之初的每周一班發展到每天雙向對開,國際鐵路聯運(重慶—越南河內)班列共開行55班,重慶—東盟跨境公路班車共開行661班。“陸海新通道”目的地已覆蓋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亞、德國等全球六大洲71個國家和地區的155個港口。
截至2019年3月31日,“陸海新通道”國際鐵海聯運班列累計開行901班;國際鐵路聯運(重慶—越南河內)班列累計開行67班,重慶—東盟跨境公路班車累計開行846班,目的地已覆蓋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亞、德國等全球六大洲71個國家和地區的166個港口。
截至2019年9月底,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跨境公路和跨境鐵路三種物流組織形式均已實現常態化運行,目的地已覆蓋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亞、德國等全球90個國家和地區的190個港口。
2021年上半年,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共開行2705列、發送26.9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112%、319%,凸顯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給我國經濟帶來的強勁發展動力。
“陸海新通道”是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
利用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等多種運輸方式,由重慶向南經貴州等地,通過廣西北部灣等沿海沿邊口岸,通達新加坡及東盟主要物流節點;向北與中歐班列連接,利用蘭渝鐵路及西北地區主要物流節點,通達中亞、南亞、歐洲等區域。
“陸海新通道”已與中歐班列和長江黃金水道實現聯通,並已初步實現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有機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