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井

丹井

在虎頭岩附近,白雲溪濱,為巨石上一圓穴。舊志記載:“軒轅黃帝曾在此煉丹,故名。

丹井簡介


丹井
丹井
丹井直徑0.6米,深1.7米,口小底小腹大,最深處為螺形尖底。旁刻“丹井”二字,字體蒼勁古樸,為明代軍事家、詩人、戲曲家汪道昆手書。汪任兵部左侍郎時,曾和戚繼光一道,在浙閩沿海指揮抗倭戰爭,運籌畫策,功冠一時。距丹井30米處,又有“葯臼”,直徑1.5米,深1米,自日向下游傾斜、據說黃帝煉丹時常在此搗葯,故成臼狀。丹井、葯臼看起來似人工所鑿,其實都是第四紀冰川的遺跡。冰川裹帶而來的冰川礫石佈於溪中,石上丹井、葯臼則由冰川溶蝕、攪拌,加之常年雨水沖刷而形成、這種罕見的井、臼,乃是冰川特殊加工的“珍品”,亦是稀有的自然景觀。南宋進士程元岳寫有《觀黃山仙人葯白》詩一首:“葯臼空遺千載名,丹成人向九天行。我來欲覓刀圭劑,只聽寒泉佩玉聲。”

詞典解釋


丹井dān jǐng
1. 丹石之井。
晉 王嘉 《拾遺記·晉時事》:“傍有丹石井,非人所鑿……續人發以為繩,汲丹井之水,久久方得升之水。”
2. 煉丹取水的井。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謝靈運》:“乳竇既滴瀝,丹井復寥泬。”唐 顧況 《山中》詩:“野人愛向山中宿,況在 葛洪 丹井西。”清 吳偉業 《送楊懷湄擢臨安令》詩:“許椽 仙居丹井在,謝公 游策碧雲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