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史

美國羅茲·墨菲所著的圖書

亞洲史,主要講述了近現代以來亞洲各國的政治體制、革命運動、宗教發展等各方面的歷史。另有同名書籍《亞洲史》。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材料充實有新理、觀點材料縱橫貫通的著作。它聚焦於伊朗以西、俄羅斯以南的“季風亞洲”地區,即東亞、南亞、東南亞,將其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講述。從而,此書不致成為國別史的堆砌,而全面詳細地展示季風從亞洲古代至今數千年來政治、經濟、文化的演變歷程。其中,尤以中國、印度、日本、朝鮮、越南為重點,是一本了解亞洲歷史的很好的入門書。羅茲·墨菲是著名的美國中國史學家,曾師從著名漢學家費正清,其理論框架和治史風格也繼承了費正清的治史傳統,對亞洲飽含熱情和讚揚。他直言不諱的宣稱:“亞洲人及其文化因為代表著全人類歷史中最重要、最豐富、最多彩的篇章。對世界歷史的任何探討必須給予亞洲以顯著地位,當然亞洲史本身也自有其重要的價值。”書中不但高度評價了亞洲各主要文明的傳統成就,對於它們的現代化歷程和未來的發展也持肯定和讚許態度。

圖書信息


作 者:羅茲·墨菲(Rhoads Murphey)譯 者:黃磷
書 號:978 -7-5100-3710-8/C·165
開本:787×1092毫米 1/16 印 張:40 插 頁:4
字 數:656千 版 次:2011年8月第1版
印 次:2011年8月第1次印刷 定 價:80.00元
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後浪出版諮詢(北京)有限公司

作者簡介


羅茲·墨菲,美國中國歷史學和地理學專家,出生於費城,1950年獲得哈弗大學博士學位。64年任密歇根大學教授,此前曾在華盛頓大學任教,也曾任台灣大學和東京大學客座教授。1954-1956年為駐亞洲外交官聯合會主席。1974年獲密歇根大學突出貢獻獎。作為亞洲研究協會前主席,曾擔任《亞洲研究雜誌》、《密歇根中國研究報》以及亞洲研究協會主辦的《專論》等刊物的編輯。社會科學研究理事會、福特基金會、古根海姆基金會、國家慈善捐贈會和美國學會理事會會員。著有《上海:進入現代中國的鑰匙》(1953)、《地理學入門》(1978,第4版)、《地理學的研究範圍》(1982,第3版)、《條約口岸與中國的現代化》(1970)、《中國出迎西方:條約口岸》(1975).其中《外來者:西方人在印度和中國》(1977)獲得密歇根大學出版社年度最佳圖書獎。

重點推薦


我一直很欣賞這本書,因為它內容全面,地圖清晰,飽含南亞、東南亞、東亞和中亞的地區安排……這本書至今仍是一本了不起的成功之作。
Sue Gronewold,基恩大學
本書的極大長處是對亞洲的所有方面進行了考察,沒有其他書是這樣做過或用過同樣的方式做過。
John F. Weinzierl、萊昂學院
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羅茲·墨菲撰寫的這部《亞洲史》足與其師費正清和賴肖爾等人的《東亞文明:傳統與變革》相媲美。對於一個西方學者來說,撰寫一部地域廣袤、文化複雜多樣的地域史,是相當難能可貴的。
陳奉林,外交學院

中文序言


早就需要編寫一本亞洲史教科書了,這種需要因相關課程內容的膨脹及選修此課程的學生成倍增加而更為迫切。本書主要是為選修亞洲歷史的學生撰寫的,但對那些攻讀世界史或非西方史的學生亦將有所助益。對大多數人來說,“亞洲”主要指波斯(伊朗)以東和前蘇聯以南的地區及其文化,而這也正是本書論述的焦點。地球上這一遼闊而多姿多彩的區域,從公元前3000年前後直到現在,容納了全世界大約一半的人口,它有時被稱為“季風亞洲”,是亞洲的一個總體上比較溫暖和潮濕的部分,它截然不同於中東地區的沙漠景觀和前蘇聯的寒冷地帶。當然,它的有利氣候造成了它那高密度聚居的大量人口,這又與西亞和北亞的空曠地帶形成了鮮明對照。這樣定義的季風亞洲,從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接壤處的開伯爾山口開始向東延伸,經過印度、東南亞的大陸部分及島嶼,直到中國、朝鮮和日本。
季風亞洲的不同地區居住著不同的民族,它們各有其悠久的文化,而且在兩千年前或更早幾乎全都達到了高度發展水平。考慮到這些亞洲文明所經歷的悠久歷史和它們在遠古時期就擁有了大量人口,在亞洲生活過的人應該比世界其餘部分的總和還要多。亞洲人及其文化因而代表著全人類歷史中最重要、最豐富、最多彩的篇章。對世界歷史的任何探討必須給予亞洲以顯著地位,當然亞洲史本身也自有其重要的價值。
了解亞洲主要文明的入門書
本書可以單獨學習,也可以輔之以每章後面列出的補充讀物或原始資料(除正文中引用過的外)。各章的篇幅相近,因而全書既能作為半年學期或兩個季度學期或全年的教程,也可以作為一門內容更廣的世界史課程的一部分。
第3章對亞洲各類傳統社會進行了比較分析,並與西方傳統作了一定的對比。第12章講述現代西方國家開始對偉大亞洲文明傳統發起衝擊,其後各章則越來越多地關注西方的壓力和亞洲的回應,內容從殖民主義、半殖民主義和掠奪性戰爭,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及亞洲的獨立和革命運動的興起。最後一章考察了21世紀開始時亞洲發展所面臨的重大課題,包括它空前高速的經濟增長率,這種高速增長的原因,以及亞洲向當代世界領導地位的攀升。
幾乎所有亞洲史教科書都集中論述四大文明中的某一個,僅有少數幾本介紹了中國和日本之間相互緊密關聯的歷史,有時也簡略涉及朝鮮,本書則對後者以及往往被忽略的越南給予了較多的注意。與其他課本不同的是,本書對不屬於季風亞洲的中亞也有所涉及。亞洲四大文明的每一個都有大批專家在研究,這些專家的大多數都極少偏離自己的主要知識領域。但是,我們有令人信服的理由把亞洲史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研究和學習,這樣做對於本科學生來說可能特別合適,對於專家也不無裨益。本書坦然聲稱崇尚比較分析法,並對每個主要傳統給出一種從其開端至今的均衡的歷史。第21章又回過頭來探討有關亞洲的普遍特質和跨文化比較這一命題。本書總的來說採用了最新的學術成就,它反映了作者40多年涉足亞洲事務及其歷史的職業生涯,其中包括長期居留亞洲進行的研究和觀察。它是為那些對亞洲史毫無背景知識的新學生們撰寫的,它用明晰簡潔的語言介紹了亞洲史的主要特徵。
重點突出社會史和文化史
過去二十年或更長時期內,歷史著述的一個新特點是越來越重視社會和文化方面,并力圖儘可能多地再現普通人的生活。本書對這些問題給予了特別優先的關注,儘管有關古代亞洲,也和古代其他地方一樣,可資利用的知識很少。然而,每一章除了重大政治和經濟事件及其進展外,還盡量涵蓋了有關社會、文化動向以及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內容。另一個特點是介紹了亞洲所有主要宗教(第2章),考察了每一種宗教信仰如何適應並反映使它得以興旺起來的社會狀況。對社會文化發展的強調特別明顯地表現在書中採用的大量照片。幾乎每章都附有的地圖進一步表明了所述事件發生的舞台。本書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反覆強調每一種亞洲文明的地理基礎,以及該文明演進中環境所起的作用。最後,每一章都特別注重了婦女所起作用的演變,既個別地介紹了各領域卓越婦女的作用,也整體地介紹了每個亞洲社會中婦女地位變化中的作用。
特色和原始資料
不僅僅是為了使敘述生動,同時也為了實現前述各項目標,本書多數章節都附有該章節所述時代某個城市的市民生活圖,而且特別關注普通人的生活。出於同一目的,也收入一些人物傳記性質的肖像,其中很多是著名婦女肖像。所有這些都有助於再現歷史真貌。幾乎每章都有摘自有關原始文件的加框引文,這更加強了讀者似乎身臨其境的參與感,同時也提供了歷史學家研究的文本。最後,除末章外,每章後面列出了相關的網址和很多推薦的補充讀物,它們主要選自有關該章內容的最新學術成就,但也有一些出自經典的或權威的著作,這些補充讀物通常都反映了不同的學術觀點。
同其他學科一樣,隨著我們對歷史事件的觀點的改變,隨著每一代新人在歷史事件中尋找新課題,歷史著作的撰寫也在不斷的變化之中。本書反映了這些變化,它呈獻給讀者的是大多數專業人士今日心目中的亞洲史。它的及時性,它收集的新近事件的完備,成了它的重要優點。亞洲史是一個迅速發展的知識領域,現在是放棄分別講述單個國家(就像我們長期以來對西方史一樣)的做法,而將它作為一個整體呈獻給初學者的時候了。不論用何種標準衡量,亞洲史在全球舞台上至少與其他地區的歷史同樣豐富,同樣重要,同樣悠久或者更為悠久。21世紀的世界看來很可能會以亞洲為主導,它的影響甚至將超過它傳統而輝煌的過去。我們需要更多地了解它,包括了解它的現在和未來,而達此目的的最佳方法,就是學習它的歷史。
第六版的修訂
本書再次經過仔細審核修訂,收入了直到2008年的新材料。我感謝許多讀者提出的修改建議,它們幾乎全被我愉快地採納了。第六版的修改和補充內容有:
·論述中亞——包括蒙古、阿富汗和伊朗——的篇幅有所增加。
·增加了介紹所有亞洲國家婦女地位的材料。
·五篇新的“交叉文化短評”,包括:
第10章:亞洲的婦女
第15章:帝國主義與亞洲
第16章:亞洲民族主義的興起
第17章:糖和橡膠:生產過剩的謊言①
第20章:印度與全球市場
·十三份新加框文件,包括:
第6章:馬可·波羅談南印度
第11章:一位母親給兒子的信(顧若璞寫於1632年)
第13章:17世紀中國人和西方人對對方的看法
·對正文進行了許多修改,以反映最新學術成果和最新事件,如貝娜齊爾·布托的被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