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溪橋鎮
三溪橋鎮
三溪橋鎮,地處江西省九江市永修縣西北部,位於風景秀麗的(廬山西海風景區)柘林湖畔,柘林湖北岸,316國道穿境而過,是九江市“十五”計劃重點建設小城鎮。
三溪橋鎮距永修縣城40公里,東與梅棠鎮、白槎鎮交界,南與江上鄉一河之隔,西與武寧縣交界,北與德安縣接壤,距廬山西海風景區只有1.6公里。
全鎮總面積126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積13.8萬畝,柘林湖水面7萬畝,耕地1.1萬畝。人口1.4萬。下轄三溪橋1個社區,三溪橋、橫山、黃嶺、河橋、旭光、楊壠等6個行政村。
三溪橋山水資源極為豐富,高山地帶盛產山竹、香椿、銀杏、板栗、柑桔、水蜜桃、高山蔬菜和各種用材林等,水中盛產鱖魚、鱸魚等。柘林湖水域碧波浩淼,島嶼眾多,旅遊資源得天獨厚。目前已開發的景點有民俗文化村、大汪山度假村、燈島、聖水山莊等,是休閑度假的佳地。
三溪橋鎮,地處江西省九江市永修縣西北部,位於風景秀麗的(廬山西海風景區)柘林湖畔,柘林湖北岸,316國道穿境而過,是九江市“十五”計劃重點建設小城鎮。
三溪橋鎮距永修縣城40公里,東與梅棠鎮、白槎鎮交界,南與江上鄉一河之隔,西與武寧縣交界,北與德安縣接壤,距廬山西海風景區只有1.6公里。
全鎮總面積126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積13.8萬畝,柘林湖水面7萬畝,耕地1.1萬畝。人口1.4萬。下轄三溪橋1個社區,三溪橋、橫山、黃嶺、河橋、旭光、楊壠等6個行政村。
三溪橋山水資源極為豐富,高山地帶盛產山竹、香椿、銀杏、板栗、柑桔、水蜜桃、高山蔬菜和各種用材林等,水中盛產鱖魚、鱸魚等。
柘林湖水域碧波浩淼,島嶼眾多,旅遊資源得天獨厚。目前已開發的景點有民俗文化村、大汪山度假村、燈島、聖水山莊等,是休閑度假的佳地。
因轄地三溪橋村而得名。建國前夕屬白槎區柘林鄉,1949年屬廠區,1957年建三溪橋鄉,1958年改白槎公社柘林管理區。1969年修建柘林水庫將柘林、桂棠、楊壟合併為柘林公社,1983年更名三溪橋公社,1984年改鄉,1995年建鎮。1997年,面積214平方千米,人口1.3萬,轄三溪橋、橫山、黃嶺、河橋、旭光、楊壟6個行政村。2003年10月10日,撤銷三溪橋鎮,成建制劃歸柘林鎮管轄(贛民字[2003]260號批複)。2006年9月20日,恢復三溪橋鎮。
下轄三溪橋1個社區,三溪橋、橫山、黃嶺、河橋、旭光、楊 壠等6個行政村。
三溪橋山水資源極為豐富,高山地帶盛產山竹、香椿、銀杏、板栗、柑桔、水蜜桃、高山蔬菜和各種用材林等,水中盛產鱖魚、鱸魚等。三溪橋擁有鄉鎮企業21家,部屬駐鎮企業1家,年產值達3900萬元。
三溪橋柘林湖水域碧波浩淼,島嶼眾多,旅遊資源得天獨厚。目前已開發的景點有民俗文化村、大汪山度假村、燈島、聖水山莊等,是休閑度假的佳地。
三溪橋鎮近年通過“五抓”促進產業發展,推進新農村建設。近年來,三溪橋鎮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奮力趕超,堅持貫徹“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生態化”發展戰略,依託大山大水的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生態林果、特種水產、生態旅遊、環保型輕工業為重點的生態產業,是眾多客商日益關注的投資熱土。
三溪橋鎮
一是培植典型,挑選懂經營、會管理、能吃苦、講奉獻的種養加工大戶,對其優先安排各級培訓,優先協調解決生產資金,使種養大戶遍地開花,如三溪橋村金壠和溪源2006年以來柑橘種植面積達200畝以上大戶增加10戶,楊壠2007年發展500網箱的養殖大戶達3戶;二是激勵典型,每年“五一”在引進新品種、進行深加工、擴大銷售市場的先行者和種養大戶中,評選一批勞動先進分子在全鎮範圍內進行大力宣傳,營造產業致富光榮的濃厚氛圍;
通過培訓、座談和組織試點村農戶到大戶產業基地參觀等形式,廣泛宣傳典型和交流工作經驗。三抓新經濟組織帶動。該鎮先後建立了京發林業合作社、特種水產養殖合作社、柑桔種植合作社等。在具體創建工作中,本著“先組建后規範”的原則,逐步建立和完善合作社+農戶、公司+基地+能人等多種運作模式,充分發揮技術能人、經營能人的作用,實現資金、勞動、產銷有效聯合。目前,各種合作社輻射農戶已超過2000戶。
該鎮在積極做好加工企業與基地、農戶對接的同時,堅持走企業+基地+農戶的發展路子,使全鎮更多農副產品經過加工實現轉化增值。金龍果業有限公司總投資200萬元,年購銷柑橘達1500噸,產品遠銷東北及俄羅斯,每公斤柑橘銷售價格比本地市場高出0.1元,僅此實現桔農人均增收100—150元。永修柘林湖特種水產養殖公司獲得了對韓國、日本鱖魚出口“通行證”,年出口鱖魚300噸,產值5400萬元。
在發展產業的同時,該鎮注重抓好試點村農業生態游、休閑度假游項目建設,先後投資20萬元硬化了金壠、溪源試點村桔園路,在園中建造了風雨涼亭,使得一個集休閑旅遊、生態環保、優質高產的“三位一體”精品果園初具規模。此外,一個依託柘林湖畔水產養殖基地和“廬山西海活魚全席”農家漁館為標誌集垂釣、飲食、觀賞 為一體的鱖魚文化城也已基本成形。
316國道貫串南北18公里,永武高速橫串東西20.5公里,三附線3.8公里,是通行廬山西海主壩、附壩的必經之地,距廬山西海景區只有1.6公里,素有廬山西海“門戶”之說。鄉際道青梅公路6公里,村組公路320餘公里。公路硬化率達90%以上,公路網已形成,交通四通八達。
在這裡,既可觸摸歷史的沉積,又能品位自然的神韻,古有三溪匯合向西流傳說---三溪橋傳說石牌、見證“離了磨刀不稱李”說法的大唐吳王李恪的第十一世孫李道墓所在地磨刀村和宗教文化勝地---蓮花古寺,近有萬人建水庫和遷移重建家園的感人故事,今有金壠柑桔採摘游、新農村風情游、附壩風光景觀游、台州山莊休閑度假游、庫灣垂釣飲食特色游等多個鄉村旅遊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