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塘鎮
安徽定遠縣轄鎮
藕塘鎮,全國重點鎮,位於定遠縣東南30公里處,與滁州市南譙區接壤。1984年改為區轄鄉級鎮,為藕塘區公所所在地。2007年4月,撤消原藕塘、朱馬、仁和三鄉鎮,成立藕塘鎮,鎮政府設在藕塘。
全鎮總面積191.5平方公里,轄17個行政村,一個居委會。其中政府所在地集鎮面積3.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12362畝。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藕塘鎮人口數為23861人。
AA級風景區--令狐山
荷月亭夕照
藕塘歷史建置沿革列表(未嚴格按照年代順序)
朝代 | 建置名稱 | 建置時間 | 治所 | 級別 | 隸屬 |
秦 | 不詳 | 不詳 | 不詳 | 不詳 | 九江郡 |
西漢 | 藕塘 | 不詳 | 藕塘 | 鎮 | 揚州九江郡 |
東漢 | 藕塘 | 公元25年(註:公元72年楚國令狐子伯稱相) | 藕塘下馬鋪 | 鎮 | 揚州九江郡,徐州下邳國 |
北宋 | 藕塘關 | 960年 | 藕塘老街 | 鎮 | 淮南路濠州,淮南西路濠州 |
南宋 | 藕塘關 | 1165-1211 | 藕塘老街 | 縣、州 | 淮南西路濠州 |
清 | 藕塘鎮 | 1645年 | 藕塘老街 | 鎮 | 江南省鳳陽府,安徽省鳳陽府 |
中華民國 | 藕塘鎮-定東南縣-藕塘市-定滁縣-藕塘鎮 | 1911年,1941,1944,1948,1949 | 藕塘鎮 | 鎮、縣、縣級市 | 安徽省,定遠抗日民主政府、定滁縣委,路西省委、第四專區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藕塘區-藕塘公社-藕塘區-藕塘鎮 | 1949年,1958年,1983年,1990年 | 藕塘鎮 | 建制鎮 | 皖北行署滁縣專區,安徽省滁縣專區,安徽省蚌埠專區,安徽省滁縣地區,安徽省滁州市 |
藕塘風貌
藕塘老街:藕塘幾代人的記憶所在,曾今的繁盛、喧囂都已定格成那美好而又憫懷的回憶。
1944年10月,經批准成立藕塘市(縣級),當地軍民稱藕塘為“小莫斯科”。 |
1948年3月,藕塘解放。 |
1949年建藕塘鄉, |
1958年成立公社, |
1983年改鎮。 |
1997年,面積55.2平方千米,人口1.7萬,轄藕塘、下李、大楊、馬劉、大趙、陶安、新集、冉周、塔山9個村委會。 |
2007年4月,朱馬鄉、仁和鄉併入藕塘鎮,鎮政府設在藕塘。 |
1個居委會、10個行政村 | |||
[2006年代碼]341125106 | 001街道居委會 | 200回民村 | 201塔山村 |
202下李村 | 203馬劉村 | 204大趙村 | 205冉周村 |
206陶安村 | 207農科村 | 208大楊村 | 209新集村 |
附:仁和鄉位於定遠縣東南部,距縣城30千米。緊靠定(遠)滁(州)公路。 | |||
[沿革]1949年設仁和鄉,1966年成立公社,1984年復鄉。1997年,面積48.3平方千米,人口1.5萬,轄仁和、仁和農科、大謝、瓦王、西楊、大徐、廟夏、崇山8個村委會。 | |||
[2006年代碼]341125216(10個行政村): | 200大徐村 | 201西陽村 | 202仁和村 |
203崗劉村 | 204農科村 | 205崇山村 | 206瓦王村 |
207大謝村 | 208郝陳村 | 209王莊村 |
附:朱馬鄉位於定遠縣東南部,距縣城22千米。定(城)藕(塘)公路經此。 | |||
[沿革]1949年設下馬鄉,1958年改朱馬公社,1983年改鄉。1997年,面積88平方千米,人口1萬,轄下馬、龐橋、陳圩、朱馬農科、川心、小周、朱集、祠山、南店、王、高李、潘許、小李、黃林、下關、大梅16個村委會。 | |||
[2006年代碼]341125217(18個行政村): | 200龐橋村 | 201下馬村 | 202川心村 |
203小周村 | 204祠山村 | 205朱集村 | 206陳圩村 |
207農科村 | 208錢湖村 | 209南店村 | 210高李村 |
211潘許村 | 212后王村 | 213黃林村 | 214下吳村 |
215大梅村 | 216小李村 | 217周王村 |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藕塘鎮人口數為23861人。
藕塘全景
2010年引進資金達3.39億元,實現利稅1600多萬元。2010年全鎮GDP總產值達5億元,工業總產值達1.79億元,較2006年增長95.1%。基礎設施實現由弱到強,累計投入資金1000多萬元實施集鎮綠化、集鎮亮化集鎮凈化、集鎮美化等“四化”工程,集鎮面貌一新。
花生加工、規模養殖和商貿旅遊三大支柱產業成為藕塘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花生產業已做大做強,形成了“買全國,賣全國”的大氣候,並建立了皖東最大的花生交易市場,是江淮地區最大的花生集散地。
該鎮擁有“吉凱宇”、“令狐塔”、“藕果”、“錐子山”等優質農產品遠銷浙江、山東等地。
依託令狐山。新集湖、朗峰西澗等獨特的綠色旅遊資源和烈士陵園的紅色旅遊資源,發展旅遊經濟。令狐山廟會遊客達30萬之眾。
現有卓藝中空玻璃、卡帝歐皮具縣入園項目2個,令狐山旅遊開發、定遠友山木業、定遠凱宇食品有限公司、泰源生物質燃料、定遠大全制米有限公司、強盛米業、富源養殖、定遠永健食品有限公司、定遠縣藕塘鎮小謝汽車修理廠、昌柱花生加工廠等鎮規模工業項目30個。
“藕塘”地名源於鎮內一景“月下石荷”。小鎮東北有一口方塘,塘內滿植蓮藕,中間豎立一座石雕荷花。
花生
藕塘花生種植歷史悠久,當地屬江淮丘陵地帶,氣候適宜,適合花生生產。花生產業已做大做強,形成了“買全國,賣全國”的大氣候。
鹵鵝
產於轄內朱馬街道,屬百年傳統秘方,材料選自當地肉鵝,味美鮮嫩,回味悠長,譽滿江淮。
小磨麻油
是古鎮的特色產品,產於藕塘老街的百年店鋪,曾作為貢品上奉朱元璋。
糕點
藕塘玉帶糕出自當地范氏家族,屬傳統手工藝,製作講究。
草雞
產於當地農村矮山,肉嫩細膩、質地鬆軟,雞蛋營養豐富。
藕塘鎮位於定遠縣東南30公里處,與滁州市南譙區接壤。
藕塘交通示意圖
交通線路:
古鎮藕塘遠眺
淮南---定遠---藕塘(85km)
合肥---定遠---藕塘(98km)
合肥---古城---藕塘(80km)
蚌埠---定遠---藕塘(90km)
定遠---岱山---藕塘(49km)
定遠---朱馬---藕塘(30km)
令狐山
皖東第一古塔--令狐塔
朗峰湖
朗峰湖
回民清真寺
藕塘清真寺始建於清朝初期,現有回民256戶,1108人,滁州市黃峰巔回民村民組和仁和鄉回民在內,均屬藕塘清真寺管理。藕塘清真寺曾文明皖東,歷史悠久。一九三八年日寇入侵中國,請針寺被燒成廢墟,國民黨統治時期歧視少數民族,更不關心少數民族風俗習慣,鄉老們自己籌集資金蓋了兩間草房充當大殿,請來了阿訇以維持宗教活動。解放后各級黨委、政府落實民族宗教政策,加強民族團結,對少數民族關懷照顧,撥款修建大殿水房、阿訇住房等,並請來阿訇,恢復了正常的宗教活動。
可是1966年文革期間,又被當作封、資、修,把清真寺搞的支離破碎,宅基地全部被亂人佔用,清真寺落得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黨中央落實了民族政策,有關部門給鄉老楊保榮在清真寺東側蓋了兩間草房,后因多種原因賣給上海人李金全,又轉賣中學凌老師,凌老師要拆草房在清真寺宅基建瓦房,寺管會及鄉老強行制止不種蓋屋,於1986年千方百計籌款1300元付給凌老師,把草屋要回歸清真寺所有,又請來阿訇應酬回民風俗。由於清真寺條件差,阿訇全靠回民籌款過日子,每月僅有60元生活費,先後請來八位阿訇均因生活無法維持辭位回家。
一九八八年鎮黨委書記王德群、鎮長劉世局率黨政一班人親臨林場,從大楊村規劃20畝地作為回民公墓地,墓地規劃后,林場少數群眾對規劃墓地不滿,背地破壞墳墓及墓地碑。事件發生后,寺管會成員及鄉老到鎮政府找到時任藕塘鎮的梅信仁鎮長,把毀壞墓碑及墳墓情況作了反映,梅鎮長當即通知派出所,所長穆和平開車找大楊村幹部查明問題真相,給當事人嚴肅批評並寫保證永不再犯。
墓地解決了,阿訇的住房及生活卻無法解決,清真寺沒有阿訇,回民就沒有領頭人,宗教活動就開展不起來,無常人沒有阿訇送,同時清真寺內黃篙等雜草長有一人多高,死了人抬金柙都無法進出。當時是在沒有好的辦法解決實際困難。一九九八年藕塘信用社調來徐大多主任,回民、二龍人,他的家庭很講教門,眼看清真寺這種狀況,宰割沒有阿訇,無常人沒有阿訇送殯,主動找到管寺人,解決了一些問題,開車到二龍鄉請來徐愛虎阿訇,徐阿訇不計較報酬,熱心為清真寺辦事,克服重重困難,一心幫助把寺建好,這至現在仍在清真寺坐位。
徐阿訇到位后,地方政府、回民村,尤其是在黨委書記范銘貴的安排下,鎮民政辦主任葛勝虎對清真寺的關心,經常給與救濟補阿訇生活不足的地方。
2000年黨委書記張鍾美上任后,多次到清真寺並請副縣長戴穎、人大副主任江道明等縣領導到清真寺視察,幫助聯繫有關部門解決了經費等實際問題,副鎮長戴勇親自帶土地、城建等部門拆除了兩戶佔用清真寺的建築,打通了直通府前街的西大門,方便了回民群眾,清真寺在修建的關鍵時候找到鎮長戴勇,他給於了大力支持,真是要人給人,要錢給錢,幫助解決阿訇生活困難。
2004年,鎮黨委書記李科明帶黨政一班人到清真寺調研,問長問短,問有什麼困難,問寺人提出公路距回民墓地有100米土路,回民死人送葬、走墳、盤墳,交通不方便。鎮黨委、鎮府在資金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擠出1000元修砂石路,路修通了,解決雨雪天氣送葬、盤墳、走墳的困難,為清真寺藕塘回民辦了事實。
2005年,在縣委統戰部副部長、宗教局局長梅俊華爭取和協調下,省民委撥款一萬元贖回了原阿訇常家余,鄉老梁文斗在清真寺宅基地蓋的七間瓦房。目前清真寺現有15間房屋即:大殿三間,廚房一間,水房一間,阿訇住房三間,空房七間租給學生住作為清真寺收入,大殿、阿訇住房有電扇,水房有浴霸,通自來水,通電話,院內通水泥路,水井兩口,並立有重建清真寺的碑文,院內栽花種草,路旁種樹,空氣新鮮,環境優雅,阿訇每月200元生活費,鎮府還經常給與其他救濟。2004年開齋節,市水利局、縣統戰部、宗教局、地方黨委政府、各個村支部、藕塘中學、藕小、民族小學,到清真寺參加開齋節,縣電視台還進行了攝像。阿訇的生活基本解決了,宗教活動也正常開展起來。
藕塘鎮黨委、政府和縣民委、縣宗教局的關心和大力支持下,藕塘寺管會一班人把團結穩定放在第一位,真心實意為回民,辦了幾件看得見、摸得著、能收益的事。為進一步改善回民老人的生活環境,寺內打算利用七間空房辦一所回民敬老院,以解決回民老人之所需。
中原局舊址
烈士陵園
劉少奇
藕塘烈士陵園位於定遠縣東南30公里處的藕塘鎮中心,緊連皇甫山自然保護區和琅琊山國家森林公園。陵園於1944年9月建成,佔地面積2.7萬平方米。1946年5月,陵園被國民黨軍隊炸毀、拆除。藕塘鎮在抗日戰爭時期為淮南根據地的中心地區之一,民國28年新四軍江北指揮部挺進津浦路西,創建了以藕塘為中心的革命根據地。老一輩革命家劉少奇、鄧子恢、譚震林、徐海東、羅炳輝
烈士紀念塔
打好旅遊牌
革命紀念館
園中的革命紀念館正廳屏展“名垂千古,浩氣長存”八個大字(系原省政協主席張愷帆手書)。
三個展室陳展有劉少奇、張雲逸、鄭位三、羅炳輝、譚震林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戰鬥過的歷史足跡;這裡有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赤衛隊和姊妹團使用過的紅袖標;有根據地軍民使用過的大刀、長矛、兩股叉;有1931年戴國卿英勇就義的場景畫面介紹。其中抗日戰爭時期的陳列品居多,有軍刀、手槍、手雷、望遠鏡、手錶等戰利品;有根據地軍民開展大生產運動中自製的紡車、草鞋、棉鞋、棉被和自己印刷廠印刷的流通券、飯票等。
展室後面一個放滿鮮花的玻璃盒裡,端放著三冊精裝的米黃色《革命烈士英靈錄》,裡面記載著2500名烈士的英名,其中團以上幹部17人,連級以上幹部110多人,中共黨員有790多人,佼佼者有林英堅、余海青、陳世新、陳康琪等。為了擴大和豐富展出內容,陵園又增設了新時期英烈及模範人物的遺物展台。
紀念館
革命紀念館於1978年建成,佔地面積360平方米,附屬設施有荷花池塘、金魚池塘各1個、及梅園、銀杏園、果園等。館內分一廳三室,正廳屏風上“名垂千古,浩氣長存”。三室分別陳展的是:第一室: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定遠地區黨、團組織發展情況和群眾運動情況;第二室:介紹抗日戰爭時期中共中央中原局書記劉少奇同志在新四軍生死存亡的關頭在藕塘地區主持召開了三次中央局會議,傳達了中共中央六屆六中全會精神。第三室:主要介紹四、五支隊及二師部分老同志在藕塘地區的活動以及根據地軍民對敵鬥爭情況和其它文物資料170餘件,其中《烈士英名錄》銘記著二千多個烈士英名,團以上幹部17人,連級以上幹部110多人。陵園於1989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烈士紀念建築物重點保護單位”、“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每年接待參觀人次可達10萬人以上。
《新民主》舊址
《新民主》報社舊址
2021年5月8日,被安徽省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領導小組命名為安徽省首批特色旅遊名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