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義倉

富義倉

富義倉是舊時中國各地儲糧備荒的一種社會習俗。隋唐已有。富義倉,始建於清代光緒年間。位於浙江省杭州市霞灣巷8號,京杭大運河畔。地處勝利河與古運河交叉口,是清代國家戰略糧食儲備倉庫。其南面是反映接駕文化的御碼頭,往北是佛文化氣息濃厚的香積寺和大兜路歷史文化街區,東為特色臨水古街——勝利河美食街,西則與運河特色畫舫“乾隆舫”隔河相望。

歷史背景


富義倉
富義倉
富義倉始建於清光緒六年(1880年),浙江巡撫譚鍾麟因當時杭州糧食告急,遂令杭城士紳購糧十萬石分別儲存於原有的兩個糧倉。因原倉庫不敷存儲,購買霞灣民地十畝,再建倉廒。清光緒十年(1884年)七月,歷時四年糧倉建成,共耗白銀一萬一千兩,倉房共四排,可儲存穀物四、五萬石。同年冬天,譚鍾麟調任陝甘,臨行前將倉庫命名為富義倉,命名取“以仁致富,和則義達”之意。
它與北京的南新倉並稱為“天下糧倉”,有“北有南新倉,南有富義倉”之說。民國時期,改為浙江省第三積穀倉,短時做過國民黨軍用倉庫。解放后,杭州市糧食公司接管,作為民生倉庫分庫,後部分改為軍區家屬宿舍和杭州造船廠職工宿舍。

結構介紹


富義倉
富義倉
當時富義倉內共有五六十間糧倉,每間約20平方米,可存四五萬石穀物,還有礱場(去稻殼的碾坊)、碓房(舂米的作坊)、司事者居室等。門廳坐北朝南,佔地面積十畝,原有倉庫、礱場、碓房、司事房等。主倉東西相向而建,四列三進,一層磚木結構,硬山造。這裡是杭州百姓最主要的糧食供應地,也是江南穀米的集散地,當年的朝廷貢糧也是從這裡開始北運。
富義倉是杭州現存唯一的一個古糧倉,建國后其倉儲功能也幾經變遷,但作為“天下糧倉”的重要一員,運河文化、漕運文化、倉儲文化的實物見證,富義倉依然屹立在運河最南端。如今的富義倉是圍繞遺址保護,於2007年以原有的佔地範圍、用原有的材料、按原有的歷史風貌、原汁原味進行修復的,共有13幢建築。其杭州的運河航運倉儲古建築,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

旅遊交通指南


富義倉位於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霞灣巷8號。
附近公交車站和公交水上巴士碼頭及停靠線路:
公交車站或水上巴士碼頭停靠公交車或水上巴士線路
倉基新村杭州公交36路、76路、151路、251路、348路、516路、816路
賣魚橋杭州公交36路、76路、151路、251路、516路
勝利河杭州公交水上巴士上塘河線
信義坊杭州公交水上巴士運河線、餘杭塘河線
備註:杭州公交水上巴士為杭州公交集團的水上公交線路,每人3元,嚴格按碼頭停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