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中的設計

設計中的設計

《設計中的設計》是2006年11月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原研哉,翻譯是朱鍔。該書是由設計大師原研哉解釋並闡述關於設計的思想和原理的經典之作。

簡介


讀原研哉的這本《設計中的設計》,我自認是從門外漢的角度閑看。據說此書2003年在日本出版后,先後加印十七次,可見其在設計業內的受歡迎程度。作者撰寫的初衷是“想寫本一般人也能閱讀的書”,對於一個平面設計師而言,用一本書的篇幅把“設計”這個詞語表達明白,實屬不易。這個語詞在我們的直覺里,總是被等同於設計師“主體創作性”的同義,似乎是設計師靈感的延伸,但是原研哉先生的聰明之處,在於他不一開場就來些設計法則與技巧,他更關注設計師的內層觀念在工業時代的體現,工業時代的生產線是各式的模型與容器,設計師的觀念、思想則是不同的“流質”,通過設計師對“信息”形態的“認知”,使“信息的美”最終得以“傳達”。
這種“信息構築”的設計也是廣義上的“信息設計”:“設計不是一種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質的感覺能力與洞察能力”。這句話或可代表作者的“設計觀”,設計是我們觀察和認知世界的一種方式,原研哉對設計的認知中心,一切都是以“建築”為核心而生髮出去的,作者曾說過:“建築是綜合一切的最高水平……平面設計、工業設計、紡織品設計等只不過被看成被建築統一前的低水平的、被切割成片的小房間而已”。正是這種設計觀直接決定了作者對“設計”內部的理解,如果說在杉浦康平這裡,設計之所以成為設計是最重要的,在“作品”里找到“造型”的源頭,在天地人的“形式”里找到共鳴的造物方式;原研哉更關注的是“信息”的形態,他的“設計”是一個信息流動的“黑箱”,即設計學是一種潛在的“交流學”。
這種信息不是無機質數據的堆積,而是“人體五官感覺所能提供的豐富情趣知覺對象物的情感體驗”。這點在原研哉所倡導的“REDESIGN——二十一世紀日常用品的再設計”中,最能鮮明體現作者設計日常的“交流學”。佐滕雅彥所設計的“出入境章”,出境的是一個向左飛的班機,入境的是向右飛的飛機,飛行的意象以及向左向右的“區分對待”已經包含著一種“關注的體貼”,用原研哉的話,即“感動的萌芽”。在這裡,設計品是內在的人際交流,在“日常的驚喜”中完成一種內在“關懷”。設計師面出熏把掉落的小樹枝做成火柴的樣子,其“篝火”意象的聯想早已遠離工業的機械,而具有理想燃燒的味道。原研哉自身的設計也是把目光放在如何傳達更有效的信息上,在作者和閱讀者之間建立一種心照不宣的交流。
原研哉對“設計意識”的重組和重新反思,是在信息時代的媒介特性的基礎之上,看到書籍中“紙早已不是傳播媒介的主角,我們要做的是將它從擔當的實際任務中解放出來,回復到它‘物質’向度充滿魅力的本來面目”。作者對書籍的功能性反思中,試圖擴大“媒介”自身的信息表達方式,從以往的“無意識平面”,轉化為媒介‘物質特性’也是信息表達的方式。“在長野冬奧會上,原研哉建議使用一種特種紙,能夠在字的凹陷處有冰一般半透明的效果,這種由”材料特性“生髮的”聯想空間“進一步擴大了”媒介“信息交流的範圍和方式。本書的卓越之處在於建立一個用“信息學”與“交流學”反思設計學的空間。從以往來看,設計被牢牢捆綁在藝術法則的空間內,如今似乎在原研哉的視角中,都成了“信息”的不同形態。設計是信息傳達的一個埠,設計師似乎是站在這個埠的守望者。在“設計中的設計”,或者是作者的一個開放性的黑箱,它暗示著你,你不要挖空心思去思考黑箱內部的結構,是文化性、民族性、時代感、藝術規律,這些設計元素通通都在黑箱裡面,設計品只是在完成一種信息的交流,設計自身也是“信息之美”綻開的花朵。

目錄


自序 原研哉
設計的日常(譯序)朱鍔
第一章 設計到底是什麼?
哀聲何來?
設計的產生
設計的整合
二十世紀後半葉的設計
規格化、量化的生產方式
風格再塑
概念創造品牌
後現代主義的嬉戲
電腦技術的設計
超越現代主義
第二章 RE-DESIGN——二十一世紀的日常用品再設計
日常生活的陌生化
藝術與設計
RE-DESIGN:二十一世紀的日常用品再設計
坂茂與衛生紙
佐藤雅彥與出入境章
隈研吾與捕蟑盒
面出薰與火柴
津村耕佑與尿不濕
深澤直人與茶包
再設計的國際巡展
第三章 信息建築的思維方式
“五感”的領域
信息的構築
長野冬季奧運會開幕式的節目冊
特種紙的研發
踏雪的記憶
婦產醫院的標識系統
柔化了的觸覺空間
白桌布的信息啟示
松屋銀座的二次設計
可觸摸的媒介
通過模型確認“白色”與“觸摸感”
具有關聯性的觸覺設計
發生在銀座的事情
作為信息雕刻的書籍
第四章 無中生有
田中一光的囑託
無印良品的起源和使命
這樣就好
WORLD MUJI
EMPTINESS
標誌:地平線
外景地:尋找地平線
第五章 對消費慾望的引導
設計的方向
企業價值觀的演變
綜合化了的企業機能
精準的市場調研
對消費慾望的引導
日本人的生活現狀
豐富日本人的生活概念
俯瞰設計
第六章 在日本的我
日本文化的深層含義
《陰翳禮讚》:日本古典美學的大成
再造成熟文化
大自然的禮物:稚敘苑與天空的森林
以國際視點重新審視日本文化精粹:小布施堂
探究“無”的意義:無何有
形態是產生吸引力的根本
第七章 有過這樣的世界博覽會嗎?
主旨:“自然的睿智”
綠色環保:日本能做什麼?
森林裡到底有什麼?
設計的衍生
設計對象:身邊的自然和生命體
媒介的自我增殖
沒有終點的項目
第八章 設計領域的再配置
世界平面設計師大會
設計認知的醒悟
設計與信息
信息之美
清晰
獨創
幽默
生命科學與美
與信息和設計有關的三個概念
傳達設計
視覺傳達
平面設計
VISUALOGUE
再次出發
後記 原研哉
編後記

作品鑒賞


大約九年前,我在籌備“視覺語言從書”的過程中,認識了原研哉。當時做這套書的目的,是想向中國系統地介紹日本設計師和設計動向。為此,我走訪了許多設計師,和他們交談,進行採訪。
之所以選擇原研哉,是因為我覺得他的設計既感性又理性。他的設計不是純粹的平面設計,而是以建築設計為出發點來思考設計。雖然他做的是平面設計,但在他的理念中,即使是“平面”,也是立體建築物的一個部分,所以具有一種很特別的氣質。
後來,我經過與他的詳細交談才了解到,原來他進入平面設計領域其實是一個偶然。他一直想從事的是建築設計,而他的母親是一個書法家。建築世界的空間感與書法世界的文化感,讓他在一開始的時候對平面設計心存抗拒。
正如他在本書中所提到的,在他剛從事這個行業時,他不認為自己是一個設計師。因為在他看來,僅僅是依靠設計的才能謀生並不是成為一個設計師的充分理由,一個真正的設計師,應該能夠豐富設計這一概念。
“設計師的工作,並不只是設計實踐。在當前環境中,為設計找到一個合適的場所,並對設計領域重新配置,對於設計師來說,也許是更為重要的工作。”在本書的最後一章中,原研哉認真闡述了“設計領域的再配置”這一問題。顯然,他對設計的思考已經遠遠超出了技術層面,而是圍繞信息傳達這一設計的本質功能,以充滿自省的精神在深化和反思自己的設計意識。
在原研哉看來,設計不是一種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質的感覺能力和洞察能力。所以,設計師要時刻保持對社會的敏感度。這在《設計中的設計》一書中,他正是以這一想法為中心展開論述。
“設計到底是什麼?”為了給出自己的答案,原研哉回顧了現代設計的發展歷程,並且策劃了“RE-DESIGN——二十一世紀的日常用品再設計”展覽,通過與許多設計師的互動一起來思考設計與日常生活的關係。
在設計實踐中,原研哉試圖建立一種信息建築的思維方式,讓平面設計不僅能作用於人的視覺,而且能夠觸動人的所有感官。作為日本著名品牌“無印良品”的設計委員,原研哉以“無中生有”的理念為圭臬,凸現了“無”的力量。同時,作為一名非常具有社會責任感的設計師,他也把引導消費慾望作為自己的任務之一,並對其進行了深入的思考。
中國的經濟正在高速發展,經濟的繁榮給設計也帶來了新的契機。在這種時候,能夠聽到原研哉作為一名優秀的設計師對設計工作的思考,無疑是正逢其時。這也與我個人的一些想法不謀而合。
回國以後,我也一直在從事設計工作。設計是什麼?當中國的經濟發展駛入了快車道,創意時代的到來已成為無法拒絕的現實,“設計”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的同時,是不是也應該回到開頭,回答一下這個最為基本的問題?原研哉並沒有在這本書中給出一個明晰的答案。但他給了我們彌足寶貴的啟示。我想這也正是《設計中的設計》一書的真正意義所在。
設計在哪裡?最令我們視而不見、習焉不察,而恰恰又離不開的大概就是設計了。我們穿戴著經過設計的衣、帽;生活在經過設計的房屋裡,使用著設計過的各種日用品、電器等;在經過設計的建築物里使用他人設計的工具勞動著;就連我們漫步的街道也是經過設計過的。我們無意識地生活在設計的海洋中。生活本身,就是設計的起源地;而設計,歸根結底就是我們對生活的發言。
想想我們曾經為之讚歎的那些古人留傳下來的美麗器物吧,它們的巧奪天工令今人心馳神往,無法想象在那樣一個時代如何會有這樣的“設計”。但在當時,這也不過是人們為了改變自己的生活而做的努力吧。生活是最殘酷的淘洗,只有適合生活的器物,才能代代相傳,躲過漫長時日的侵襲。而藝術也好,文明也好,借著這些物質存在,才為我們所感知、認識、欣賞、繼承。
今天的中國,已經越來越受到世界的矚目。正如原研哉在書中所談到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的一個新基準,他囑咐日本人應該對此保持平靜和內觀,再造成熟文化。那麼我們呢?僅僅是依仗著青春期般的熱情是不夠的,我們也應該關注自己腳下的這塊土地,爭取在“這塊土地”上做出屬於中國又屬於世界的設計。當創意成為產業,當設計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身為設計師的我們,是不是應該更加冷靜和謹慎呢?
“日常”是原研哉反覆提到的一個詞。在他看來,這是設計的源泉,也是設計的意義。《設計中的設計》這本書說到底,是在提醒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一個設計師,因為你可以設計的不僅僅是一般意義上的“設計”,還有你的生活。

編輯推薦


設計到底是什麼?作為一名從業二十餘年並且具有世界影響的設計師,原研哉對自己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了給出自己的答案,他走了那麼長的路,做了那麼多的探索。“RE-DESIGN——二十一世紀的日常用品再設計”展真是一個有趣的展覽,但又不僅僅是有趣,它分明是為我們揭示了“日常生活”所具有的無限可能性。若我們能以滿懷新鮮的眼神去觀照日常,“設計”的意義定會超越技術的層面,為我們的生活觀和人生觀注入力量。
當你因為讀完讀完這本觀念設計書而感到越來越不懂設計時,這並不等於你對設計的意識倒退了,而是證明你在設計的世界里又往更深處邁近了一步。喜歡設計的人,從事設計的人以及了解設計的人希望可以讀此書。

作者介紹


原研哉,日本設計中心代表,武藏野美術大學教授,無印良品諮詢委員會委員。
日本設計中心代表、武藏野美術大學教授。在《長野冬季奧運》開、閉幕式節目紀念冊和《2005年愛知萬國博覽會》的文宣設計中,深根日本文化設計理念的推廣。於《松屋銀座百貨》更新計劃中,橫跨空間到平面實踐整體設計的方向。在《梅田醫院》指示標誌設計中,則表現出「觸覺」在視覺傳達中的可能性。所策劃的「日常用品再設計展」在世界各地巡迴展出且深獲好評,此展獲頒全世界Industrial Design Biennale工業、平面設計兩部門大賞。自2001年起擔任無印良品諮詢委員會委員,其廣告宣傳設計也獲得東京ADC全場大賞。書籍設計方面,亦獲得講談社出版文化賞、原弘賞、龜倉雄策賞……等等,不論在日本國內外均獲頒許多的獎項與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