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思橋村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新市鎮轄村

子思橋村,是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新市鎮轄村,位於新市鎮中部、德桐公路旁,區域面積0.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740.45畝、轄區內9個村民小組,全村農戶口176戶,總人口686人,2008年全年集體經濟總收入21.3萬元人民幣,2008年蛇類繁殖300萬條,產值5000萬元,人均收入11313元,是德清縣有名的養蛇專業特色村。

政治


現任領導

村支部書記、村主任楊根妹
支部委員、治保主任、民兵連長陸金良
支部委員、婦女主任、團支部書記楊美琴
村主任助理茹麗麗

經濟


大多村民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養蛇,很多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養殖能手。村上有170戶人家有150戶從事養蛇,800人的村莊飼養著300多萬條蛇。子思橋村享有“中國第一蛇村”之美譽,但集體經濟相當薄弱。
蛇類基地
“中國第一蛇村”子思橋村蛇類養殖基地共養殖近400萬條赤練蛇,飼養了500多條“毒蛇之王”。各種蛇類成功實施人工孵化。蛇類繁育技術已經“出口”到韓國,幫助韓國設計建立起了面積為10000平方米的標準化養殖池。
子思橋村能繁馴的蛇類有眼鏡蛇、王錦蛇、赤練蛇、蝮蛇。其中眼鏡蛇與蝮蛇是劇毒蛇,藥用作用巨大價值高,蛇毒是抗血栓葯的絕好原料。烏梢蛇、五步蛇正在飼養試驗中,生活習性規律還在摸索中。最成熟的是赤練胎蛇,子思橋有100多戶農戶在孵化,已經註冊了國家原產地保護,已經榮獲了市著名商標、市名牌產品,製成赤練胎蛇膠囊的生產企業也已經通過了GMP認證。整個基地的產值比去年增長了10%左右。
久負盛名的“中國第一蛇村”新市鎮子思橋村又將亮相中央電視台一套節目,播放時間在2月7日下午4時26分,時長20分鐘。據悉,央視一套科技博覽欄目對子思橋村的“一村一品”——蛇業的繁殖與銷售很感興趣,拍攝了這個專題片。2006年至今,央視頻頻關注該村,共有六次共計5小時播齣子思橋的蛇村發展之路。

新農村建設

子思橋村
子思橋村

旅遊


子思橋村
子思橋村
子思橋村是浙江省德清縣境內的一個風景如畫的江南小村,說起這個小村,附近村子的很多人都充滿了畏懼,在這個只有800多人的村子里,竟然盤踞著上百萬條蛇,其中還有很多是毒蛇。因此人們都習慣的把這個村子叫做“蛇村”。
子思橋村總共只有170戶人家,最多的時候竟然達到300多百萬條。一個小小的村莊,怎麼會有上百萬條蛇呢?這些蛇又是從那裡來的呢?村子里之所以會有這麼多蛇,還得從一個叫楊洪昌的人說起。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子思橋村是德清縣出了名的窮村子,而對於年僅20多歲的楊洪昌一家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那時候我年紀還輕20多歲,那個腰那個痛,痛了之後呢,我們這個在農村都干農活,挑袋子,有的插秧,割稻都是彎腰的事,那麼彎腰的活幹了以後,越干越痛,晚上翻來複去睡不著覺,那麼走路這個腿有的沉到了下面很不舒服,後來這個病越弄越嚴重了。
為了治病求醫,他幾乎走遍了縣裡的各大醫院。
大夫,我這個病是個什麼樣病,你這個病是一種強直性脊椎炎
醫生對楊洪昌的這種由風濕引起的疾病也是也是無能為力,只能建議他服用一些抗風濕的蛇類,但在當時蛇作為一種十分稀少的中藥材,價格十分昂貴,要幾十塊錢一條。
我們農村生活條件來講,五六十塊錢我們不可想象的。
在那時楊洪昌一家人干一天農活的收入只有2、3毛錢,一年的收入加起來也只不過一百多元,家裡沒有更多的錢讓他來買葯治病。
為了得到治病的蛇,他不得不冒險去捕蛇。我們村子里那時候到處都是蛇,那麼我們覺得拿一些蛇來吃,吃了之後呢,因為我有這個病,吃了以後,能幫我把這個病治好。
可楊洪昌當初並不知道,蛇,是靠信子發出的紅外線探測物體的熱量,來捕食獵物和逃避天敵的,因此很難捕到蛇。
但他很快就在捕蛇的過程中找到了一些小竅門,不過捕蛇熟練了,有時候也難免會大意。
我們第一次被蛇咬的時候是抓蛇的時候,那麼咬到的時候也很擔心,這手會不會腫起來,會不會中毒,那麼後來擔心還是擔心的,後來看看手還是沒有腫起來的,我們這裡古代的都這麼說毒蛇咬的腫起來,後來看看很長時間沒有腫起來,這個心就放下了,沒事,這個蛇不是毒蛇。
俗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可楊洪昌沒錢買葯,只能自己捕蛇來吃,為此他從書本中了解一些區分有毒蛇無毒蛇的方法和蛇的習性。
掌握了捕蛇的竅門,楊洪昌捕到的蛇也越來越多。除了能滿足自己食用外,他還將多餘的蛇賣給收購藥材的小商販。
那麼後來吃了吃身體也好起來了,慢慢地好起來了。很有效,那麼抓蛇的時候素質比較好,能抓幾十斤蛇,兩三毛一斤的話,一天賣到十多塊錢,所以我們那時候,他們幾個村,這個抓蛇的積極性也很高,因為它能夠收入好。
楊洪昌病情有了好轉,而且還靠買蛇賺到了錢,這讓他更加堅定了捕蛇的信心。村子里的一些人看到楊洪昌賣蛇掙到了錢,也紛紛放棄了農活專門從事捕蛇。
不抓蛇的時候,我們這個村是湖州地區最窮的一個村,一天平均男勞力的話就是三毛多,女的就是兩毛左右,那麼抓蛇的時候收入還是比較好的。
一時間,捕蛇成村裡很多人賺錢的手段,可這蛇越捕越少,有時候一天連一條蛇都捕不到,這讓楊洪昌可犯了難。
那麼我們像這個蛇,我們是覺得這個蛇越抓越少,抓完了以後我們這個產業要不行了,我們這個錢又賺不到了。我想來想去,還是最終我們還是要找出路子來把蛇養出來,養出來,越養越多,這樣呢,我們的錢越賺的越多,我們這個發展更長久。
要是捕不到蛇,不但賺不到錢,而且自己的病也很有可能複發,這可怎麼辦呢?這讓楊洪昌產生了一個新奇的想法……
2010中國新市蠶花廟會巡遊
子思橋村
子思橋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