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家寺遺址

商代早中期淮河流域的高等級聚落

台家寺遺址,位於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朱寨鎮三河村白庄自然村。

2徠019年10月7日,台家寺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核定並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特色


台家寺遺址,是商代早中期淮河流域的高等級聚落。流經該遺址的潤河河道內曾出土兩批商代青銅器,其中1957年出土的青銅龍虎尊(現藏國家博物館)和饕餮紋尊(現藏安徽博物院)是中國青銅時代的瑰寶和重器,也說明了台家寺遺址的地位。
自2014年起,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武漢大學歷史學院考古系組成台家寺考古隊,在台家寺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工作。在3個年度的考古工作中,共發掘了16座商代房屋,273個商代灰坑,7座商代墓葬;確定了以台家寺遺址為代表的淮河流域的商文化屬於中原商文化系統。遺址的年代自早商時代晚期延續到晚商時代早期,其中在洹北商城時期是其最為發達的時間段。考古隊發掘出了完整的方形圍溝、大型建築、鑄銅遺跡遺物、奠基坑、祭祀坑、貴族墓葬等重要遺跡,出土大量遺物,揭示了商代高等級貴族在淮河流域的生產、生活、埋葬的場景,填補了一系列夏商周考古的空白。 
台家寺遺址貴族居住區北部大型台基及3座大型建築,屬於典型的商文化建築,在單體建築規模上,是整個南方地區僅次於三星堆和盤龍城的大型宮殿建築。東部的大型建築平面呈品字形布局,很有自己的特點,是在商文化中首次發現。

主要價值


台家寺遺址發現商代鑄銅作坊、出土大量銅容器陶范,是在商代這一時期都城以外首次確認了銅容器鑄造活動,也是商代兩處都城以外發現陶范數量和鑄造器類最多的。銅容器鑄造技術,是商代最為尖端的技術。台家寺遺址的考古發現打破了銅容器在夏商時期不能在都城以外製作的觀點;同時為商代金屬資源的控制與分配、鑄銅技術的控制與傳播提供了最為重要的直接資料。 

保護措施


2012年,台家寺遺址被評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9年10月7日,台家寺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核定並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台徠家寺遺址
台徠家寺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