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博物院
位於安徽省合肥市懷寧路268號
安徽博物院位於安徽省合肥市懷寧路268號,是安徽省唯一一家集自然、歷史、社教為一體的省級綜合類博物館,佔地面積約6.2萬平方米,展廳面積1.6萬平方米,地上6層,地下局部1層,建築高度37.7米,展廳15個,館藏文物21.8萬餘件。新館從側面綜合展示安徽的歷史文化亮點,老館則以陳列安徽近現代特色專題。建築造型滄桑厚重,體現了“四水歸堂、五方相連”的徽派建築風格。安徽博物院是安徽一標誌性文化設施。作為毛主席視察過的唯一一個省級博物館(安徽省博物館)的新館,“安徽博物院”使用毛體字作為招牌字。2011年,安徽省博物館更名為安徽博物院。
安徽博物院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第三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安徽博物院](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0/a/m0a5b83eb1a8a3c9b1b94d35530f9100b.jpg)
安徽博物院
1953年4月23日,在合併上述機構的基礎上成立了“安徽省博物館籌備處”。
1954年8月,建築面積達11580平方米的陳列大樓破土動工。
1956年2月工程竣工,同年11月14日安徽省博物館正式成立,是當時全國四大樣板館之一。陳毅為該館題寫館名。
1958年9月17日,毛澤東同志視察安徽省博物館時發表了重要講話:一個省的主要城市,都應該有這樣的博物館,人民認識自己的歷史和創造的力量是一件很要緊的事,陳毅同志題寫了館名。
1994年,安徽省博物館推出大型系列專題陳列《安徽古代文明陳列》,被全國文博界譽為具有推廣意義的“安徽模式”。
2001年,安徽省委省政府決定保留老館,規劃新館。
2005年12月,以安徽省博物館新館為主的文化博物園區項目正式立項。
2006年,安徽省財政撥專款完成對老館建築的維修改造。
2007年1月16日,安徽省博物館新館奠基,新館建築面積4.1萬平方米,展覽面積1萬平方米,建築造型體現了五方相連、四水歸堂的徽派建築風格;8月,安徽省博物館展覽陳列大樓被省政府批准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2月,安徽省博物館成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2008年5月,安徽省博物館被國家文物局評定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2010年5月17日,江澤民同志視察了安徽省博物館並親筆題詞。安徽省博物館是毛澤東主席唯一視察過的並就博物館事業作出指示的博物館。2010年6月,安徽省博物館進入第三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行列。
2010年12月28日,更名為安徽博物院。
2011年9月29日,安徽省博物館新館建成開放。
2013年,安徽省博物館陳列展覽大樓被國務院核定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館藏文物](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3/a/m3a532d36303a8e08607490b478ed2995.jpg)
館藏文物
安徽博物院新館展陳包括一個基本陳列――《安徽文明史陳列》,4個特色專題陳列――《徽州古建築》、《安徽文房四寶》、《新安畫派》和《江淮擷珍》。
![江淮擷珍](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d/1/md17e21b44927d4ba0114f616db7b7281.jpg)
江淮擷珍
![新安畫派](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3/8/m38b5486039abd05914943bb7060422ab.jpg)
新安畫派
![徽州古建築](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4/4/m44cf56d54627f818b134b115f9c2d643.jpg)
徽州古建築
![安徽文房四寶](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5/9/m59821ee9840d9a798314254672bb70a0.jpg)
安徽文房四寶
![安徽文明史陳列](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8/c/m8c1cb5804f9f26eae7749e0201e2375b.jpg)
安徽文明史陳列
![安徽古生物陳列](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d/8/md89578bb8a4a881b4f448a7d6bcda4a2.jpg)
安徽古生物陳列
![潘玉良美術作品陳列](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d/9/md95e7b3cc2904d9888146e9d951cb1d2.jpg)
潘玉良美術作品陳列
安徽博物院陳列大樓建築面積11580平方米,文物庫房4156平方米。館藏文物有歷代銅、陶、瓷、金、銀、玉器、貨幣、書畫、民俗、磚雕石刻、文房四寶、革命文物及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文物等,總計104684件。其中古籍109126冊(其中善本書8000餘冊),一級藏品135件。
潛山安徽龜化石 1971年發現於安徽省潛山縣,地質時代為古新世晚期。該標本為古生物學家葉祥奎教授1979年確立安徽龜屬(新屬)、潛山安徽龜(新種)的正型標本,對於研究龜類的系統發生和地史分佈,以及潛山盆地的古地理、古氣候,提供了珍貴的材料。 | |
蠶形玉飾 年代:春秋 尺寸:長6.3厘米 寬2.2厘米米 1955年5月在壽縣城西門蔡侯墓出土蔡國玉質裝飾品。形狀彎曲似玉 璜,兩面花紋一樣,通身刻帶形紋7道,帶紋上有6道是斜線紋,1道是人字形紋,表現出蠶的動態。頭部以穿孔做為蠶的眼睛。中國人民很早就知道養蠶,並把蠶的形狀雕刻在各種器物上,但用蠶做佩飾的卻不多。 |
“宜子孫”鐘形金飾 年代:東漢 尺寸:長2.3厘米,寬1.71厘米,厚0.55厘米,重1.8克 1955年在合肥市西郊烏龜墩磚石墓出土梯形鈕的中心穿一小孔,中部豎列“宜子孫”3篆書字,為漢代慣用的吉語。邊飾連珠紋,“子孫”兩字外側飾對稱的瓣葉紋。和漢草葉紋鏡的瓣葉紋相似,系用極細的金絲和金珠。作成花朵,與花莖瓣葉聯為一體,聯綴盤築而成。金飾光彩奪目,顯示了漢代的高度工藝水平。 | |
張成造剔犀雲紋漆盒 年代:元 尺寸:高6厘米 直徑14.5厘米 此盒底部邊緣有針刻“張成造”三字款。據記載,張成和楊茂都是元代著名的雕漆藝人。“剔犀”是指在漆胎上髹兩種或三種顏色相間的漆層,每色均髹一定的厚度。由於各色漆層相間,雕刻處便露出不同的色層。經過磨光,即為成品。此盒漆層厚約百道,深刻近底,斜面顯露紅黑線條。刀法圓潤,剛勁有力。此盒漆質堅密,光澤可鑒。 |
![]() 安徽博物院 | 鳳紋銅方鼎 尺寸:高22.8厘米 1965年安徽省屯溪市弈棋出土。立耳,直腹,平底,矮足。腹部四面紋飾相同,均為長冠垂尾的兩隻鳳鳥,作隔棱脊相對。主紋突出,上下以粗細凸弦紋為欄,無地紋,簡潔明快。短足作二箍節相疊,外圓內空,截面呈半環形。這種作法,亦屬少見。這件器物融合了中原和江南地區的青銅文化特色。 |
唐三彩雙系鳳柄壺 年代:唐 尺寸:通高22.5厘米 腹徑10.8厘米 1958年安徽省蕪湖市出土,直口,傘狀蓋,蓋上附乳釘小紐龍形柄。球腹,圈足。肩上堆貼對稱雙系。頸飾凸弦紋,形同竹節。肩飾凹弦紋三道。口外壁堆貼模印的葡萄葉,腹部貼模印葡萄和小鳥。造型莊重,裝飾生動別緻。胎色微黃,釉色美觀雅緻,是唐三彩中不可多得的佳品。 |
![]() 安徽博物院 | 獸面紋銅鬲 年代:商 尺寸:高23.2厘米 口徑15.3厘米 1944年安徽省阜南縣月牙河出土。獸面紋銅鬲(lì,音歷),圓口外卷,直頸窄肩,分襠,錐形空足。口沿置對稱的弓形耳,一耳與一足對應,應是沿襲商代早期的作法。頸飾變形夔紋。腹飾扉棱三道,與足對應。並以扉棱為中軸,構成三組獸面紋。 |
![]() 安徽博物院 | 雲紋銅五柱器 年代:西周 尺寸:通高31厘米 柱高16.5厘米 1959年安徽省屯溪市弈棋出土。器上豎五柱,等高,間距亦相同。方座中空,四壁微鼓,委角。長方形扁脊的兩側和方座四壁,均飾雙鉤雲紋。此種器形,不見於諸家著錄,用途待考。 |
![]() 安徽博物院 | 白陶鬶 |
![]() 安徽博物院 | 原始青瓷尊 年代:周 尺寸:高17.3厘米 腹徑13.4厘米 1959年安徽省屯溪市西周墓葬出土。高嶺土胎,胎色灰白,與著名的祁門瓷土近似。表裡均施灰白色釉,有脫釉現象。器身刻劃弦紋、斜方格紋和波紋等。口沿和肩部堆附捲雲紋。器形端莊,紋飾簡樸。 |
名字 | 時間 |
文物的科技保護1──青銅器文物去銹保護 | 2014.03.08 |
文物的科技保護2──文物檢測 | 2014.03.08 |
文物的科技保護3──石刻保護 | 2014.03.08 |
古舊字畫裝裱及修復 | 2014.03.08 |
該館編輯出版的書刊有《壽縣蔡侯墓出土遺物》、《安徽名人畫選》、《毛主席視察安徽省博物館》、《安徽省博物館藏品選》、《安徽畫家彙編》、《安徽古代文房四寶展覽圖錄》、《明清徽州社會資料選編》、《歙事閑談》(校訂本)、《新四軍在皖南》及《安徽文博》等。
職位 | 姓名 |
館長 | 朱良劍 |
副館長 | 黃秀英、鄧峰、李治益 |
信息截止2016年2月 |
李則綱,男,1956年1月14日至1958年5月出任安徽博物院首任館長。
組織機構
馬數鳴,男,1958年5月至1979年期間出任、復任安徽博物院館長。
祁超,男,1979年4月至1983年任安徽博物院館長。
趙春鳴,男,1984年7月至1987年5月任安徽博物院黨總書記兼副館長,1987年5月至1989年任館長。
朱世力,男,1989年至1994年期間任安徽省文物局局長兼省博物館館長。
鄧朝源,男,1994年7月至2000年8月任安徽博物院館長。
胡欣民,男,1995年調任安徽博物院,歷任館長助理、副館長,2000年9月任安徽博物院長,2009年9月轉任黨總支書記。
門票價格:免費。門票領取方式:散客從售票處領取參觀券,每日限制觀眾量3000人。團隊預約參觀須提前三天預約,網上預約時間為全天24小時,電話預約時間為每日09:00—16:30(閉館日除外)。
星期二至星期日9:00--17:00(16:00起停止取票、入場);星期一(除國家法定節假日外)閉館。
老館:安徽省合肥市安慶路268號。
新館:安徽省合肥市懷寧路268號(天鵝湖南500米)。
老館:
乘2、30、55、99、162、901路公交車到博物館站下。
乘114、126、127、133、138、525路公交車到城隍廟站下,向南至安慶路再向西到博物館。
乘17、122、126、133、162路公交車到三孝口站下,向北100米到博物館。
新館:
乘13路到祁懷路口下,向南直行500米到安徽博物院。
乘129路到安徽合肥體育中心下,向北直行600米到安徽博物院。
乘166路到安徽合肥體育中心站下,向西行100米至懷寧路再向北直行500米到安徽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