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鎮紙的結果 展開
- 中國古代傳統工藝品
- 書鎮
- 2015年美國上映電影
鎮紙
中國古代傳統工藝品
鎮紙是中國古代傳統工藝品。指寫字作畫時用以壓紙的東西,常見的多為長方條形,因故也稱作鎮尺、壓尺。
最初的鎮紙是不固定形狀的。鎮紙的起源是由於古代文人時常會把小型的青銅器、玉器放在案頭上把玩欣賞,因為它們都有一定的分量,所以人們在玩賞的同時,也會順手用來壓紙或者是壓書,久而久之,發展成為一種文房用具——鎮紙。
白玉鎮紙
瓷鎮紙
銅虎鈕鎮紙
古代鎮紙大多採用兔、馬、羊、鹿、蟾蜍等動物的立體造型,面積較小而分量較重,材質多為玉、陶瓷、銅以及水晶等等。明清兩代,書畫名家輩出,極大的促進了文房用具的製作和使用,鎮紙的製作材料和造型也有了新的變化,材料除了繼續使用銅、玉之外,還增加了石材、紫檀木、烏木等等。
清田黃石雕異獸書鎮紙
宋周密《武林舊事·車駕幸學》:“……內宮進牙界方”。宋岳珂《愧郯錄·鎮小殿子》:“御前列金器,如硯匣、壓尺、筆格、糊板、水漏之屬,計金二百兩”。其材質有石、銅、牙、金等,形狀各異。明代鎮尺有木、銅、玉、石等材質,多為尺狀,明朱之蕃詩:“文木裁成體直方,高齋時半校書郎”。清代鎮紙材質較明代增加了瓷、象牙等,仍以尺形為主。銅因其體重為鎮紙較為普遍,《文具雅編》:“銅者,有青綠蝦蟆,偏身青綠;有蹲虎、蹲螭、眠龍;有坐卧娃娃、有鎦金辟邪、卧馬,皆上古物也”。
名家作品尤為難得
刻書畫鎮紙一般由書畫家作稿,其程序也與刻銅墨盒一樣:先挑選中意的鎮紙,或木、或竹、或牙、或銅。按常理,有聲望的書畫家所挑選的必定是材質精良、造型別緻的光板鎮紙,在上面均勻地塗上一層白粉以襯其底,然後書畫家便在其上縱橫馳騁地構思創作。
鎮紙上的書畫作品,其實是書畫家本人作品的袖珍化,它的章法、筆法、氣韻應與大幅作品一致。事實上有一部分書畫家不大會作袖珍小品。以前沒有複印機和照相技術可以隨心所欲地放大和縮小,所以一般能在小小的鎮紙上作書畫,又能得其神韻的書畫家必然功力深厚。待書畫家完工後便由鐫刻名家在其上按書畫的特點,一刀一刀地細心地鐫刻完成。雕刻家務須深諳書畫家的筆墨、個性,用手上的刀將書畫家作品的特徵進行再創作,將其特色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因此小小的鎮紙凝聚了書畫名家和鐫刻名家的共同心血,也可說是他們的聯袂之作。這種聯袂不是隨意的,因為書畫的章法、筆法、氣韻,必須與雕刻的風格氣韻相匹配,故每件成功的上品皆極為難得。
與筆墨紙硯四寶相類,鎮紙可稱為古代文人文房中的“小五”。古代文人在書房中,常將小型的青銅器、玉器放在案頭欣賞,同時用來壓紙或者壓書,由此出現了鎮紙,又稱紙鎮、鎮尺。
明代白釉黑花卧虎瓷鎮紙
材質珍稀、雕工精良、設計巧妙、年代久遠的鎮紙有很高的收藏價值,但在(2014年)的收藏市場上,常見的是紫檀、紅木、雞翅木等材質的鎮紙,價格在千元以下,沒有引起藏家更多的關注。在大型拍賣會上,鎮紙的整體成交價格也不高,單件藏品以十萬元以下成交的居多,間或有幾千元成交的低價品,難與硯台、毛筆、印章相提並論。
鎮紙的收藏價值一定比不上硯台和印章?廣東藏家古月認為,衡量一類藏品是否有價值,一要看其人文價值,即包含的歷史文化內涵如何,二要看其工藝價值,雕工是否細膩、設計是否獨特,三要看材料價值。
中國人使用鎮紙的年代可以上溯秦漢,不遜於硯台和印章。歷經漫長的歷史,鎮紙雕琢工藝分出了刻畫、刻書、浮雕、圓雕、光板等幾十個門類,因各地風俗、各朝代流行不同而異彩紛呈,風格迥異,以其工藝價值與人文價值,完全有資格進入高檔古玩的收藏範疇。
從材料價值而言,鎮紙比硯台更佔優勢。硯台所用石材,一定是適合研磨的特殊材料,鎮紙的功能只是壓住紙張,材料選用十分廣泛,與印章無異,清明兩朝的白玉、田黃鎮紙在拍賣會上最受追捧,一些廣州收藏者則偏愛花崗岩、銅製的鎮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