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兆堤
內地男導演、編劇
武兆徠堤(1920年11月18日—1992年9月3日),祖籍山西省襄汾市,出生於美國匹茲堡市,中國內地導演、編劇,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
1948年,與蘇里、吳茵共同創作歌劇《鋼骨鐵筋》,後由成蔭改編為劇情電影《鋼鐵戰士》。1954年,擔任工業題材影片《無窮的潛力》的副導演。1955年,與蘇里聯合執導戰爭電影《平原游擊隊》,該片獲得中國文化部優秀影片三等獎。1957年,獨立執導個人第一部電影《地下尖兵》。1959年,由其執導的劇情電影《冰上姐妹》上映。1964年,執導戰爭電影《英雄兒女》。1971年,執導京劇戲曲藝術片《沙家浜》。1980年,將話劇《陳毅出山》改編為劇情電影《山重水複》。1992年9月3日,武兆堤病逝,享年72歲。
武兆堤
1936年,參加中共影響下的抗日組織“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后又加入成成中學師生抗日游擊隊。1937年,輾轉赴西北戰地委員會游擊四支隊劇團擔任演員。
1938年2 月,進入山西民族革命大學學習文藝;同年秋天,畢業分到二戰區文工團。1939年1月,因不滿國民黨軍中上級官員的作為,與同學結伴從團部出逃,前往延安。在逃亡途中,為掩人耳目,從此改名“武兆堤”。到延安后,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先後於抗大文工團、東北軍政大學文工團、中南軍政大學文工團擔任戲劇隊長、導演、演員等。
1948年,與蘇里、吳茵共同創作歌劇《鋼骨鐵筋》,後由成蔭改編為劇情電影《鋼鐵戰士》 。1949年,其將柳青的小說《銅牆鐵壁》改編成了電影劇本《沙家店糧站》 。1951年,武兆堤隨中國人民志願軍奔赴朝鮮戰場。
徠作品
1955年,與蘇里聯合執導戰爭電影《平原游擊隊》 ,該片獲得中國文化部優秀影片三等獎;同年秋天,進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專修班學習。1957年,從北京電影學院導演進修班結業,回到了長春電影製片廠 (前身東北電影製片廠),並與王炎聯合執導現實題材影片《尋愛記》 ,不久后又完成了獨立執導的第一部故事影片《地下尖兵》 。
1958年,執導劇情片《工地青年》,該片講述了學校出來不久的見習技術員尚越在工地上成長的故事;同年,執導紀錄性藝術片《紅領巾的故事》 ;此外,還與尹一青、紀葉聯合編寫了電影劇本《並肩前進》,此劇本後由嚴恭執導。
1971年,與馬爾路、姜樹森聯合執導京劇戲曲藝術片《沙家浜》 。1980年,武兆堤被文化部任命為北京電影製片廠副廠長兼導演;同年,將話劇《陳毅出山》改編為劇情電影《山重水複》 。1992年9月3日,武兆堤病逝,享年72歲。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1980年 | 《山重水複》 | 電影 |
1971年 | 《沙家浜》 | 電影 |
1964年 | 《英雄兒女》 | 電影 |
1962年 | 《七天七夜》 | 電影 |
1959年 | 《冰上姐妹》 | 電影 |
1958年 | 《紅領巾的故事》 | 紀錄片 |
1958年 | 《工地青年》 | 電影 |
1957年 | 《尋愛記》 | 電影 |
1957年 | 《地下尖兵》 | 電影 |
1955年 | 《平原游擊隊》 | 電影 |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1964年 | 《英雄兒女》 | 電影 |
1959年 | 《冰上姐妹》 | 電影 |
1958年 | 《並肩前進》 | 電影 |
1954年 | 《沙家店糧站》 | 電影 |
1950年 | 《鋼鐵戰士》 | 電影 |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1954年 | 《無窮的潛力》 | 電影 |
榮譽獎項 |
▪ 1955 中國文化部優秀影片三等獎 《平原游擊隊》 (獲獎) |
在武兆堤創作的一批影片里,一以貫之地感悟著英雄的品質並盡其所能地呈現出英雄的壯舉,努力探索並推動著新中國電影的英雄敘事,流露出新中國電影特有的、充滿著樂觀主義和理想主義色彩的精神氣質。當然,新中國電影所遭遇的政治風雲及其坎坷命運,也同樣體現在武兆堤的電影實踐中,使其成為一個無法獨立於所處時代並超越自身境界的中國電影人(《電影藝術》評)。他以自身深厚的軍旅生活積澱,以及他對中國北方普通勞動者、士兵日常生活的深切體驗,很大程度彌補了當時電影藝術家普遍存在的藝術觀念、技巧、方法上的匱乏和不足,從而使他的作品散發出一股拙樸清新、渾然天成的趣味和美感(《當代電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