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曙光鎮的結果 展開

曙光鎮

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下轄鎮

曙光鎮位於梅河口市中南部。1996年,面積89平方千米,人口1.8萬人,滿族佔15%,其中非農業人口1419人。鎮政府駐六八石,轄曙光、六八石、汪家、蓮花、同勝、羅家、艾家、永富、安全、五人班、紅星、西太平、亞五八石、安樂、東太平15個行政村。

概況


曙光鎮位於梅河口市中南部,鎮政府駐六八石村,距市區5千米。梅(河口)集(安)鐵路、303國道公路過境。
曙光鎮位於吉林省梅河口市中部,距市區3公里。鎮政府駐曙光村,鎮區內共有15個村,37個自然屯,65個居民小組。全鎮有5939戶15664人(男人7970人、女人7694人)。鎮域內有站辦所22個。轄區總面積8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329公頃,其中,耕地面積3088公頃。林地面積2280公頃,水域面積256公頃。
曙光鎮開發於光緒四年,初設治為海良社。民國初期改為六八石鄉。並設有巡警局。偽滿初期為保安鎮。1947年設六八石區,1956年設六八石鄉,1958年改曙光公社,1983年改鄉,1992年改鎮。
曙光鎮支柱產業水稻種植,依託曙光農業專業合作社發展有機富硒水稻種植,打造有機富硒水稻生產基地,曙光農業專業合作社在原土地流轉面積1200畝的基礎上,新增流轉土地300畝,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60人,西太平村13戶貧困戶申請加入了曙光農業合作社,加盟土地達100畝。曙光鎮積極推進特色產業規模發展。安樂盛昌食用菌木耳種植專業合作社,建設木耳大棚30棟,可吊置菌袋360萬袋,地面平置菌袋90萬袋;利潤400萬元,帶動農戶60戶。五人班村盛利食用菌合作社建設香菇大棚50棟,種植香菇52萬棒,利潤35萬元,帶動周邊農戶110戶。蓮花村、永富村利用退耕還林地塊,採取“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種植威靈仙玉竹中草藥800畝,入社農戶達124戶。

沿革


光緒四年開發,初設治為海良社。民國初期改為六八石鄉。並設有巡警局。偽滿初期為保安鎮(後期改為……1947年設六八石區,1956年設六八石鄉,1958年改曙光公社,1983年改鄉,1992年改鎮。1996年,面積89平方千米,人口1.8萬人,滿族佔15%,
?年,代碼220581108,面積80.8平方千米,人口14861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19人。

行政區劃


曙光鎮轄曙光(駐六八石)、六八石、汪家(駐東山屯)、蓮花(駐付家溝)、同勝(駐胡家街)、羅家、艾家、永富、安全、五人班、紅星(駐杜家街)、五八石(駐西太平)、西太平、安樂、東太平15個行政村。

地理位置


鎮政府駐六八石村,距市區5千米。梅(河口)集(安)鐵路、303國道公路過境。

自然資源


曙光鎮地處磨盤湖南乾渠兩岸,是梅河口市的中心平原,頁岩土,硅澡土、煤炭等地下資源。有兩個硅澡土礦,一個煤礦。土地資源肥沃。

交通資源


國道“三0三”線、梅集鐵路貫通該鎮,鎮里有鐵路車站一個,水泥路四通八達,程式控制電話基本普及。曙光鎮是梅河口的郊區出口,距梅河口市區3公里,處於梅河口經濟開發帶的黃金地段,交通方便。

經濟發展


曙光鎮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以招商引資為切入點,發揮區位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以工業思維謀划農業發展,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使鎮財政實力增強,農民收入增加,實現了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開創了該鎮經濟工作的新局面。2002年實現社會總產值1.9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1.3億元,全口徑財政收468.5萬元,鎮財政收入450萬元,城鎮基礎設施投入1.55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3.2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