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森

全國模範物理教師

張森(Johnson),全國模範物理教師,1994年調入江蘇省海門中學,在2003年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中,他所輔導的學生有1人進入全國冬令營並獲得全國一等獎,6人獲得省一等獎,獲得省二、三等獎的多達29人。

獲得榮譽


2007年高考,他擔任班主任的班級里,除了一個上學期手臂骨折的學生以外,其他人全部達到了本科錄取分數線。現任職於上海市市北中學

人物經歷


男生宿舍在6樓,女生宿舍也在6樓。高一新生正在軍訓,張森每天4次去學生宿舍,從1樓爬到6樓,再從6樓下到1樓,檢查完了男生樓,還要檢查女生樓。張森說:“這個時候會感覺到自己體力的不足,中間需要站在樓梯上喘口氣。”
由於早年的小兒麻痹症,張森腿腳不太方便,屬於三級殘疾。學校領導對他很關照,叫他量力而行,學生早操可以不必到場。張森卻不願做這樣的“特殊教師”,學生6點鐘早操,他5點50必定趕到學校。他說,作為一名班主任,這也是一種交往、一種教育,可以跟學生形成互動,相互了解、相互溝通、相互激勵。
天天如此,這是基本的工作流程
張森是1994年調入海門中學的,他幾乎每天都是這樣的“早行人”。中午回家吃個飯,只有半個小時,12點半又回到學校。晚飯經常在學校食堂吃,夜自修一開始就到教室里轉悠,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熄燈以後先要到學生宿捨去看一看,那些半大孩子,經常有講不完的話,需要提醒他們及時入睡。忙完這些,一般都已過了晚上10點。張森回到辦公室,還有4套作業需要批改。
教兩個班的物理,自然就有兩套作業;而他又發明了“二次批改法”,前一天練習卷中的差錯全部需要訂正,他再提供相近作業讓學生完成。這樣及時的反饋補缺,效果確實很好,但批改作業的工作量幾乎翻了一番。張森的理論是:“教師自己多干一些,學生學習的效率就會高一些。”
改完作業,經常已是半夜。騎車回家,穿過空蕩蕩的大街,爬上黑洞洞的樓道,張森已經習以為常。平常要是在12點鐘以前到家,他愛人甚至會感到驚奇:“你今天怎麼回來得這麼早?”洗洗漱漱,留給他安睡的時間不過5個小時左右。5個小時以後,新的一個工作日就又要開始了。“天天如此,這是基本的工作流程。”張森說得非常平靜。
1.70米的個子,不到100斤的體重,張森的外表相當瘦弱,但在他瘦弱的外表下,蘊藏著驚人的毅力。2002年元旦前夕,他突發高燒,連續一個星期體溫都在40°C左右。他利用上課的間隙前往醫院掛水,掛完水又回到學校上課,硬是沒有請一天假。
父親去世,他沒能見上最後一面
徠張森的心全部在學生身上,很少有時間回鄉下老家看看自己的父母。有一次,鄰近的一個泥匠跟他母親說起張森,母親的眼淚一下子掉了下來:“他一直不回來,我一直看不到他。”後來母親中風,半身不遂住在醫院,張森只有中午抽時間去看一下,平常全部託付自己的愛人照看。
張森的父親生前卧床兩年多。張森很想儘儘自己的孝心,但又丟不下學生。他對自己的哥哥說:“我實在脫不開身。父親由你多照顧一點,母親由我愛人多照顧一點;力氣你多出一點,錢我多承擔一些。”2013年“五一”他回老家呆了半天,暑假連續50多天忙著競賽輔導沒能回去,國慶節他又忙個不停。轉眼就到了2013年12月底,一個星期四的晚上,張森正在教室里輔導晚自修的學生,老家的電話來了,說父親病危,要他趕緊回去。張森說:“晚自修一結束我就走。”可是沒有等到晚自修結束,電話又來了,父親已經去世。張森立馬帶著愛人孩子趕回去,把事情安排妥當,已經是凌晨兩點。星期五第一節是張森的物理課,因為事情突然,走的時候沒有來得及跟其他老師調課。為了不影響學生的課務,他連夜趕回,第二天正常上班,只是把本來排在第三節的另外一堂課調到第二節,上完課後才趕回去繼續料理父親的喪事。父親星期天出殯,星期一,還是原來的時間,張森又像以往一樣準時來到學校。“有時候想到父親,也感到很內疚。“五一”節說好暑假回去的,卻一直沒有回去。臨終又沒能看上最後一眼。”張森的話語還是那麼平靜,卻不能不讓人動容。
讓張森感到內疚的,還有愛人和孩子。張森的愛人開始時在一家制衣廠上班,孩子上小學后她索性辭職擔當專職的家庭主婦,一心支持丈夫的工作。她說:“孩子總得有人接送,菜總得有人買,飯總得有人燒,張森是油瓶跌倒也不扶一下,只好由我把家裡的事情包下來。”孩子讀初中以後,她才重新找了一個單位。2014年張森送走了一屆高三學生,由於高考提前,暑假裡他難得有了些空閑。他愛人說:“現在可以讓我享受一下了,你去買菜。”張森在菜場轉了一圈空手而回:“要買還是我們一起去吧,現在我已經不會買菜了。”
張森的女兒今年中考。上學9年,張森沒有教過她一道題目。“今年中考離海門中學分數線差了一分。”張森的話里滿是愧疚。好在教師子女錄取海中時可以享受一定的優惠,這才減輕了張森內心深處的自責。
他把愛心全部給了自己的學生
說起張森,海門中學校長成錦平讚嘆不已。他說,“張森很少顧到自己的家庭,但他其實是一個充滿了愛心的人,只是他把愛心全部給了自己的學生,全部化作了自己對事業的追求。他從來不把自己當殘疾人來看待,而是以更大的付出,力求生活上有尊嚴,工作上有成績。張森人很瘦,但是從他的眼睛里可以看到堅強。”
“扛煤氣的時候,運動場上,我可能會想到自己的殘疾,其他時候我根本不覺得自己和別人有什麼不同。”同事們也幾乎忘掉了他的殘疾,而只記得他是物理學科的首席教師、物理教研組長。高三的時候,由張森牽頭,同組的教師每天都要碰頭,交流教學情況。學校實行同年級統一講義,編寫講義的任務張森承擔了很多。新教師進了物理組,張森的課堂對他們全程開放。
張森是一個嚴格要求的人,對自己如此,對學生也同樣。比如,學校規定作業、考試的時候不允許使用計算器,他就堅決把這一要求落到實處。但他在教育管理中同樣非常講究方法,善於選擇知情意行的不同的切入點,以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對不同的學生,他會採取不同的方法,“對有的要批評的對象,必須先說上幾句好話;對有的要表揚的學生,則要先批評幾句”。同事們評價他對學生是“愛而有格,有情有理”,學生們則說“又怕他,又愛他”。
張森的教學出了名,找他做家教的人不少,但他從來不接。自己班上的學生向他請教,他說:“我不是在辦公室,就是在教室,你們隨時都可以過來。”一些學生家長過意不去,要給他付講課費,張森堅決不收。他的說法是:“他們本來就是我的學生,教好他們是我的責任。他們願意補課是幫我的忙,這個錢怎麼能要?”2013年寒假,班上的六七個學生找他補習物理,最後一天,這些學生的家長把錢往張森家的桌子上一扔就走,可開學以後,這些錢他全部退還了。
8月,新一屆的高一學生到校軍訓,張森再次擔任班主任。這一段時間,他每天要往學生宿舍跑4次,早晨喊他們起床,中飯後督促他們午睡,午睡后指導他們搞好內勤,晚上熄燈后直到學生入睡才放心離開。“學生剛進學校,形成習慣非常重要,所以要多跑幾趟。開學以後就不用跑這麼多了。”張森說得很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