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口鎮
通口鎮
通口鎮位於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東南部,處於江油、北川兩縣(市)交匯地帶。
幅員面積86.94平方千米(2017年),有耕地3380畝。轄13個行政村1個社區64個村民小組,6731人(2017年) ,農業人口5194人。
鎮治通口,東距江油市中壩鎮21公里,沿鄧通公路至老縣城曲山鎮26公里,沿永通公路至新縣城永昌鎮30公里。
2019年12月,綿陽市人民政府決定:撤銷通口鎮。
通口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7595 |
男 | 3998 |
女 | 3597 |
家庭戶戶數 | 2182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6990 |
家庭戶男 | 3610 |
家庭戶女 | 3380 |
0-14歲(總) | 1793 |
0-14歲男 | 891 |
0-14歲女 | 902 |
15-64歲(總) | 5154 |
15-64歲男 | 2770 |
15-64歲女 | 2384 |
65歲及以上(總) | 648 |
65歲及以上男 | 337 |
65歲及以上女 | 311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7340 |
投入資金60萬元修建的鎮政府辦公樓於6月竣工;投入50萬元捐助款修建的永慶小學教學樓(其中邵逸夫捐資15萬元)於6月投入使用;全面完成國家投資300餘萬元在全鎮實施的農網改造“戶表工程”。投資60萬元建設光纖電視傳輸網路,與縣有線電視網路聯網,輻射11個村。
全鎮共有工業企業12家(規上企業3家),其中非煤礦山企業6家,水利發電企業1家,冶金鍛造企業1家,養殖企業4家,年實現稅收2300餘萬元。
通口鎮的產業發展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關懷幫助,已建成6500畝獼猴桃產業基地,註冊了“川禹獼”牌紅心獼猴桃商標,成立了禹羌綠寶獼猴桃農民專業合作社,並在2013年8月獲得了國家農業部頒布的“綠色食品標誌商標”的使用許可。2015年全鎮獼猴桃產果30萬斤,總收入300餘萬元,實現人均增收400餘元。
通口鎮
良好的生態環境、便利的交通、初具規模的獼猴桃基地、淳樸的民風是發展鄉村旅遊的基礎。通口鎮黨委通過積極謀划、多方努力,已成功舉辦2014、2015年度“四川—北川山地自行車賽”,通口鎮首屆獼猴桃採摘節,擴大了宣傳,提高了通口的知名度。以西羌神木寨、紅豆山莊為代表的農家接待中心已經初具規模。
通口鎮
1、努力發展特色農業,為地區經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嚴格按照綠色食品認證標準要求抓好獼猴桃產業發展工作,力爭在“十三五”規劃內實現獼猴桃產量突破60萬斤,實現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使獼猴桃產業真正成為我鎮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在尊重群眾自願的前提下,有序推進土地向獼猴桃大戶流轉。
2、結合地區實際,適度引進工業企業,對礦產資源實行保護性開採,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為培植好稅源確保稅收穩定增長,切實做好企業服務工作,為本地企業做大做強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切實按照可持續發展思路引進工礦企業,使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相得益彰。
3、打造鄉村旅遊產業,帶動地區群眾增收致富。
圍繞獼猴桃基地、北川竹海等品牌,加快我鎮鄉村旅遊推介工作;通過一年一度的山地自行車賽、獼猴桃採摘節等活動聚集人氣、商氣,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通口鎮
通口鎮
4、大力實施生態循環農業,建設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示範鄉鎮。
以建設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示範鄉鎮為契機,大力建設現代生態循環農業,按照“種養一體化”模式,建設生豬養殖分辨綜合利用工程;按照“豬-沼-果(蔬)”循環農業模式,實現糞污零排放和全消納,形成產業相互融合、物質和能量多級循環的農業產業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