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8條詞條名為奇石的結果 展開

奇石

美國記者何偉創作紀實作品

《奇石》是美國記者彼得·海斯勒創作的紀實中國三部曲番外篇,收入三部曲寫作期間,即時或零星素材創作的文章,是三部曲的前傳也是那三本書中部分人物的後續跟蹤。從廣東鼠肉餐館到安徽汽車廠,從東京黑社會到尼泊爾村莊,不拘一格。

該書文章延續何偉在三部曲里的風格,通過個人命運透視歷史,沒有說教和批判,只有冷靜的觀察以及貫穿始終的幽默。比如該書的第一篇關於在廣東吃鼠肉的經歷,讀起來也許有些噁心,但那種作者與被觀察者的自嘲很好地消解了那種可怖的場面。

有讀者認為這是一本炒冷飯的書,但何偉自己稱:即使是《紐約客》這種對作品長度較為寬容的刊物,也免不了刪減。而一部分早年寫就的故事,看來亦可以添加一些新元素。

內容簡介


《奇石》一共收錄了18篇文章,關於中國的有14篇,該版本將與英文原版和台灣繁體字版有所不同,有部分篇目的變動,在大陸版中收入了何偉所寫的兩篇關於埃及的觀察文章,以及部分在《甲骨文》中的四篇內容。
書中有關中國的14篇文章所經歷的時間基本上與《尋路中國》一致,在裡面甚至直接使用了部分《尋路中國》的片段。比如《四重奏》一文里他坐北京計程車的經歷,曾出現在《尋路中國》的開頭部分。《奇石》一篇同樣也幾乎是《尋路中國》里何偉逛古玩店的經歷。當然,大部分文章的故事還是首次出現。
《野味》寫的是廣東餐館吃鼠肉的經歷,《衚衕情緣》寫租住在北京菊兒衚衕的情景,《徒步長城》寫幾位痴迷長城的老外的故事,《骯髒的遊戲》了解美國和平隊及其志願者,《新城姑娘》寫何偉教過的中國學生艾米莉在深圳的工作與愛情,《鈾寡婦》《去西部》《多恩醫生》是何偉去美國科羅拉多州安家生活后的紀實作品,《恕我直言》是通過採訪傑克·阿德爾斯坦——研究日本有組織犯罪頂級專家,所披露的東京黑社會,《奇石》與《四重奏》寫作者在中國租車駕車的經歷,通過一起在旅遊景點購物引出的和平隊隊友麥克·高提格的人生故事。

編輯推薦


如果你不認識何偉,就請從這本《奇石》開始。
如果你已經讀過《江城》、《尋路中國》,甚至是《甲骨文》,那麼,更不應該錯過何偉的這顆“奇石”。
一個作家的筆,要如何趕上一個瞬息萬變的時代?
從2000到2012,3個國家,12個家,24個故事。
終於,在何偉的筆下,你不僅能讀到奇形怪狀的中國。
徒步長城,甲骨冰冷。從江城到新城,當年的艾米莉,已然成了大姑娘。
美國的西部,日本的黑道,尼泊爾的和平隊,埃及的清真寺。
十二年來,何偉用心記錄的,不止是中國。

作者簡介


彼得·海斯勒(Peter Hessler),中文名何偉,曾任《紐約客》駐北京記者,以及《國家地理》雜誌等媒體的撰稿人。
他成長於美國密蘇里州的哥倫比亞市,在普林斯頓主修英文和寫作,並取得牛津大學英語文學碩士學位。海斯勒曾自助旅遊歐洲三十國,畢業后更從布拉格出發,由水陸兩路橫越俄國、中國到泰國,跑完半個地球,也由此開啟了他的旅遊文學寫作之路。
海斯勒散見於各大雜誌的旅遊文學作品,數度獲得美國最佳旅遊寫作獎。他的中國紀實三部曲中,《江城》一經推出即獲得“Kiriyama環太平洋圖書獎”,《甲骨文》則榮獲《時代周刊》年度最佳亞洲圖書等殊榮。海斯勒本人亦被《華爾街日報》贊為“關注現代中國的最具思想性的西方作家之一”。

圖書目錄


前言
奇石[美國記者何偉創作紀實作品]
奇石[美國記者何偉創作紀實作品]
野味
衚衕情緣
徒步長城
骯髒的遊戲
海灘峰會
新城姑娘
永沉江底
鈾寡婦
奇石
恕我直言
當你長大
四重奏
離鄉回鄉
主隊
汽車城
中國巴比松
去西部
多恩醫生
突襲美國
橋上風景
廣場上的清真寺
甲骨文
全力衝刺
阿拉伯之夏
致謝

叢書信息


譯文紀實 (共21冊), 這套叢書還有 《少林很忙》,《正義的代價》,《再會,老北京》,《遙遠的目擊者》,《無緣社會》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