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鮃魚

牙鮃魚

牙鮃在我國俗稱牙片、比目魚,是名貴的海產魚類,又是重要的海水增養殖魚類之一。味道鮮美,深受人們的喜愛。價格便宜。紅燒、蔥油、家常燜味道都非常純正!

疾病防治


沿岸許多魚類被鏈球菌感染,尤其是做牙鮃魚飼料的小雜魚感染嚴重,是牙鮃魚患此病的直接感染源。無論是細菌還是病原菌,在-20℃至-40℃下都不能凍死。所以,細菌同飼料一起進入牙鮃魚體內繁殖,便會引發鏈球菌病
發病
從病魚中分離的鏈球菌,按血清學劃分,可分為α、β、γ三種類型,其中α、β型較多。牙鮃魚鏈球菌症發病主要是鏈球菌產生的毒素所引起。鏈球菌繁殖時帶有細菌細胞分泌的外毒素和細菌內細胞分泌的內毒素。內毒素毒性很強,能使魚的主動脈宿主組織分離壞死;外毒素一次性誘發魚腸炎后,如果在各器官繁殖的鏈球菌被制菌作用破壞,內毒素就接觸宿主組織,致使其組織被破壞,病灶加大,最後導致牙鮃魚死亡。
癥狀
病魚膚色變黑,眼球突出,腮和表皮粘液增多,唇部變紅,脊鰭和腹鰭皮膚變紅,腹部積水,肝臟淤血,因腸炎引起腸道出血。如果發現魚腮蓋內出血或細白結節,即是鏈球菌症。病魚不索餌,無力地漂浮在水面,易被捕捉;將魚體翻過來后,頭上揚,嘴張開。
治療
鏈球菌病難以治癒,藥物治療效果並不明顯。其主要原因:一是鏈球菌使病魚頭部形成病灶,即使用藥也難以達到頭部;二是牙鮃魚飼料中的病原菌長期在魚發炎的腸道內繁殖;三是雖然藥物有效,但用藥方法不當,藥物達不到治療的濃度,並且因魚腸內發炎,體內pH值升高,不利藥物吸收。所以,一旦魚被診斷為鏈球菌病應立即停止投餌,這在魚的發病初期是有一定效果的。治療魚腸炎至少要停止投餌4天(7天效果更好)。見效后,減少餌量1/3,成藥物混合投喂。對鏈球菌有效的藥物提氨苄青霉素螺旋黴素、交沙黴素等。根據癥狀,用藥7天~14天即可治癒。

養殖要點


一、把好餌料質量關
以鮮餌和配合飼料相結合,鮮餌要特別注意鮮度,配餌要注意營養均衡,配餌可適當添加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
二、加強管理
1.嚴格控制投餌
不能盲目投喂,避免牙鮃魚過飽攝食,每天早晚投喂兩次,總投餌量為魚體重的2%~5%左右;
2.採取定期分苗
每20天或一個月分苗一次,及時分出大小苗,分苗過程中結合淡水浴(5分鐘~15分鐘),同時要避免碰傷,預防病蟲害感染,網箱要定期清洗。
三、重視病害防治
1.養殖池定期用含溴、氯消毒藥劑潑灑消毒;
2.做到及早發現,對症下藥,如細菌引起的胃腸性疾病可投喂添加抗生素的配餌,寄生蟲病可使用淡水浴或殺蟲藥劑清洗浸泡。
四、做好消毒處理
防止病害擴散,交叉感染。
1.病死魚要用消毒藥處理后深埋;
2.發生病害的養殖水體須經消毒后才能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