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洞仙源圖
玉洞仙源圖
《玉洞仙源圖》是明代畫家仇英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該畫作描繪長松參天,洞壑奔雷,雲塞幽谷,松濤掩映樓閣,一人臨流靜坐停琴,童子四人,趨走前後。該畫作勾勒精工,秀雅纖細,布局嚴謹,極有氣勢,設色沉靜。
玉洞仙源圖
款識:“仇英實父制。”
鈐印:朱文“仇氏實父”。
鑒藏印:朱文“仙客”、“卞令之鑒定印”(二次)、“式古堂書畫印”(二次)、“安”(圓印)、白文“儀周鑒賞”,另有一印不辨。
仇英長期與文人交往,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故而創作了大量以文人生活——如讀書、彈琴、賞泉、論畫等為題材的畫。
描繪遠離塵埃的人間仙境,這樣的題材和構思,在前人作品中經常出現,但仇英在《玉洞仙源圖》的突破是在幽美寧靜之中賦予更多歡悅、明快的情調,在同類隱逸題材中是頗具特色的。
山頂峰巒間,有瓊樓隱現於林中,而半山的溪流中有水閣築其上,這些地方都有人類活動,與《秋山問道圖》《高士圖》等山中的空寂有極大區別。山下是一個巨大的溶洞,有溪水從洞中潺潺流出,洞外坡石上,有一個高士面溪盤膝,停琴靜息,松柏圍繞,寧靜祥瑞,這應該是畫的主題了。但主人並不孤寂,背後有侍童或煮茶,或端盤,或陳設,溪橋上有侍童正在過橋。仇英來自民間,他讓高士隱居的山林充滿了絢麗斑斕的色彩,洋溢著濃厚的生活氣息,這其實也反映了無論平民還是文人都有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此圖具有一種健康歡樂的意趣,較少消極遁世之感。
《玉洞仙源圖》局部
圖以高遠法展示了從山腳一直到山頂的全景,然而細勁的鐵線勾出蒸騰的雲霧,將山分成三段,此手法卻似乎與荊、關、李、郭等不同,直取隋唐畫法。他用“留白”減少了畫面著色的面積,而絹的底色,正可用以調節平衡濃艷的石青、石綠色對視覺的衝擊。
著錄:清代吳榮光《辛丑銷夏記》卷五。
傳承:該畫曾經清代卞永譽、安岐遞藏,現為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2017年9月—12月,北京故宮博物院舉辦“千里江山——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玉洞仙源圖》在展覽中第二單元“元至明中期:墨色清趣”中展出。
仇英(約1498—1552),字實父,號十洲,江蘇太倉人,明代傑出畫家。仇英早年曾是個油漆工,后改學畫,師周臣。仇英善於摹古,不拘一家一派。人物、鳥獸、山水、樓觀、舟車之類,都是他常描繪的對象。他的畫題材廣泛,風格工整秀麗,深受當時地主富商的喜愛。仇英的人物畫最為精妙,尤其是仕女圖,既工設色,又善水墨、白描,能運用多種筆法表現不同對象,或婉轉舒暢,或勁麗艷爽,創歷史風俗的新格,畫風流麗纖巧,在當時反響很大,與沈周、文徵明、唐寅並稱為“明四家”。代表作有《松溪論畫圖》《漢宮春曉圖》《桃園仙境圖》《玉洞仙源圖》《春夜宴桃李園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