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仇英的結果 展開

仇英

明代繪畫大師

仇英(約1498-1552)字實父,號十洲,原籍江蘇太倉,后移居蘇州,明代畫家。

出身寒門,幼年失學,曾習漆工。后拜師周臣,成為畫家。

與沈周,文徵明和唐寅被後世並稱為“明四家”、“吳門四家”,亦稱“天門四傑”。尤其擅畫人物,尤長仕女,既工設色,又善水墨、白描,能運用多種筆法表現不同對象,或圓轉流美,或勁麗艷爽。偶作花鳥,亦明麗有致。代表作品有《漢宮春曉圖》《桃園仙境圖》《赤壁圖》等。

大事件

1498

出生

1498年出生於江蘇太倉一個貧寒家庭。

1517

正式開始學習繪畫

1517年由太倉來到吳縣(今蘇州),結識了文徵明。同年,受到畫家周臣的賞識,由此拜師周臣,正式開始學習繪畫,成為畫家。

正式開始學習繪畫
1552

逝世

1552年逝世。

逝世

人物生平


漆工出身

約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仇英出生於江蘇太倉一個貧寒家庭,從小酷愛繪畫。幼年失學,早年是個負責塗漆的工匠,為人彩繪(繪製裝飾畫)房屋。
正德十二年(1517年),仇英由太倉來到吳縣(今蘇州),結識了文徵明。同年,受到畫家周臣的賞識,由此拜師周臣,正式開始學習繪畫。

繪畫生涯

仙山樓閣圖
仙山樓閣圖
正德十五年(1520年),仇英與文徵明合作,創作了《摹李公麟蓮社圖》。
嘉靖十一年(1532年),仇英創作了《園居圖》,繪寫蘇州文士王獻臣在拙政園的居止活動。
嘉靖十六年(1537年),應崑山鑒藏家周鳳來的延請,仇英居住在周家,開始創作長達15米的畫作《子虛上林圖》。
嘉靖十九年(1540年)夏,仇英創作了《沙汀鴛鴦圖》《雙駿圖》。同年,仇英被嘉興收藏家項元汴請到家中客居作畫,因此得以觀摹項氏家藏宋元名畫千餘幅。他潛心觀賞,刻苦臨摹,畫藝大進。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仇英創作了《彈箜篌仕女圖》《倪瓚像》,並為周鳳來創作了《趙孟頫寫經換茶圖》。同年,仇英創作的畫作《子虛上林圖》完成。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文嘉、王榖祥、陸治等來訪仇英,仇英請他們觀賞剛畫成的《鍾馗圖》,王榖祥讚賞不已,仇英就以圖相贈,陸治為之補景。畫好后,他們帶著畫去見文徵明,文徵明為仇英寫了《草窗詩》。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仇英創作了《后赤壁賦圖》。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仇英為項元汴創作了《孝經圖》。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春,仇英在項家博雅堂創作了《臨宋元六景》冊。同年冬,在項家創作了《水仙臘梅圖軸》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仇英創作了《松陰琴阮圖》。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仇英創作了《職貢圖》。仇英可能在該年去世。

主要成就


繪畫藝術

仇英擅長畫人物、山水、花鳥、樓閣等題材,畫法蒼秀,構思巧妙,筆墨俊雅。常臨仿唐宋名家稿本,如《臨宋人畫冊》和《臨蕭照高宗中興瑞應圖》,前冊若與原作對照,幾乎難辯真假。畫法主要師承趙伯駒和南宋“院體”畫,青綠山水和人物故事畫,形象精確,工細雅秀,色彩鮮艷,含蓄蘊藉,色調淡雅清麗,融入了文人畫所崇尚的主題和筆墨情趣。
明 仇英《漢宮春曉圖》
明 仇英《漢宮春曉圖》
仇英擅人物畫,尤工仕女,重視對歷史題材的刻畫和描繪,吸收南宋馬和之及元人技法,筆力剛健,特擅臨摹,粉圖黃紙,落筆亂真。至於發翠豪金,綜丹縷素,精麗絕逸,無愧古人,尤善於用粗細不同的筆法表現不同的對象,或圓轉流暢,或頓挫勁利,既長設色,又善白描。人物造型準確,概括力強,形象秀美,線條流暢,有別於時流的板刻習氣,直趨宋人室,對後來的尤求、禹之鼎以及清宮仕女畫都有很大影響,成為時代仕女美的典範,後人評其工筆仕女,刻畫細膩,神采飛動,精麗艷逸,為明代畫壇之傑出者。傳世作品有《竹林品古》、《漢宮春曉圖》卷(配圖為此畫局部)、《供職圖》等。
仇英的山水畫師法趙伯駒、劉松年,發展南宋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的“院體畫”傳統,綜合融會前代各家之長,即保持工整精艷的古典傳統,又融入了文雅清新的趣味,形成工而不板、研而不甜的新典範,還有一種水墨畫,從李唐風格變化而來,有時作界畫樓閣,尤為細密。常作上林圖,人物、鳥獸、山林、台觀、旗輦、軍容,皆憶寫古賢名筆,斟酌而成,可渭繪事之絕境,藝林之勝事。張丑在《清河書畫舫》中對其評價說:仇英畫“山石師王維,林木師李成,人物師吳元瑜,設色師趙伯駒,資諸家之長而渾合之,種種臻妙”。

個人作品


畫作

《漢宮春曉圖》《右軍洗硯》《金谷園圖》《職貢圖》
《文姬歸漢圖》《柳塘漁艇》《桃村草堂圖》《上林圖》
《觀瀑圖》《梅石撫琴圖》《九歌圖》《秋江待渡圖》
《子虛止林二賦圖》《赤壁賦圖》《桃源仙境圖》《陸羽煎茶圖》
《孤山高士圖》《王子獻移竹圖》《郭子儀拜壽圖》《修禊圖》
《蕉陰結夏圖》《桐陰清話圖》《桃園意境圖》

家族成員

關係人物備註
女兒仇珠號杜陵內史

人物爭議


生卒年

因為無確切史料記載仇英的生卒年,所以仇英的生卒年問題一直困擾著學界,且各家說法不一,莫衷一是,主要有以下諸說:
仇英《職貢圖》卷拖尾有一段彭年的長跋,其中有云:“實父名英,吳人也。少師東村周君,畫得其法,尤擅臨摹。東村既歿,獨步江南二十年,而今不可復得矣。嘉靖壬子臘月既望。”其中最重要的一句“而今不可復得矣”,今人皆解讀為:仇英至少在壬子(1552年)臘月既望之前已經不在人世,對此均沒有異議。彭年跋前還有一段文彭代文徵明所寫之跋,署款“壬子九月既望題於玉磬山房”,跋中沒有寫到仇英是否過世。所以,各家均依此認定仇英卒年應為嘉靖壬子(1552年)九月既望(十六日)以後至臘月(十二月)既望之間。
至於仇英生年,紫都、耿靜在編著的《仇英生平與作品鑒賞》中,依據文徵明傳世的《湘君湘夫人圖》來加以推斷。圖上文徵明自題畫於正德十二年(1517年),另有王穉登題識謂:“少嘗侍文太史,談及此圖雲,使仇實父設色,兩易紙皆不滿意,乃自設之以贈王履吉先生,今更三十年始獨觀此真跡,誠然筆力扛鼎,非仇英輩所得夢見也。”如果設定正德十二年(1517年)時仇英為20歲左右的青年,那麼他大致生於弘治十一年(1498年),享年54歲。
此外,仇英《玉樓春色圖》上有一段文嘉題詩和跋語:“仇生負俊才,善得丹青理。盛年遂凋落,遺筆空山水。至今藝苑名,清風滿人耳。偶見實父此圖,不覺生感,乃題數字於上,覽者尚當寶之。萬曆戊寅(1578年)仲春,茂苑文嘉記。”書畫鑒定家徐邦達在《仇英生卒年歲考訂及其他》一文中認為,題詩中的“盛年”一般不能超過五十歲,所以仇英卒年五十。書畫鑒賞家萬君超則據董其昌《容台別集》卷四《題跋·畫旨》記載:“黃子久沈石田、文徵仲皆大耋,仇英知命、趙吳興止六十餘。”及《畫室隨筆·畫源》記載:“實父作畫時,耳不聞鼓吹闐駢之聲,如隔壁釵釧戒顧,其術亦近若矣。行年五十,方知此一派畫,殊不可習。”據此認定仇英的卒年是嘉靖壬子(1552年),行年50歲。不過萬君超也提到,因古人有將虛歲作為實歲的習俗,故50歲也可能是49歲。據此推斷生年則可能是弘治十五年(1502年)或弘治十六年(1503年)左右。另有享年51歲、53歲,55歲諸說,雖未定論,亦當相差不遠。

人物評價


歷代評價

明代畫家文徵明:①見仇實父畫,方是真畫,使吾曹皆有愧色。(繆曰藻《寓意錄》卷四著錄《仇實父后赤壁圖文衡山後赤壁賦》陳繼儒跋轉引)②實父雖師東村,而青綠界畫乃從趙伯駒胎骨中蛻出。近年來複能兼二李將軍之長,故所畫精工靈活,極盡瀟灑絢麗能事。(《《題仇實父畫》》)③精細工雅,深得松年、千里二公神髓,誠當代絕技也。(《仇實父玉洞燒丹圖》)
明代書法家王寵:仇實父工於繪事,筆不妄下。樹石師劉松年,人物師吳道子,宮室師郭忠恕,山水師李師訓。其餘唐宋名家無不摹仿,其妙以一人而兼眾長。
明代書畫家周天球:余往過檇李見實父為墨林山人小照,用白描法,儼然如生,益信仇君繪事可以超元宋而造唐人之室矣。(《白描項墨林像》跋語)
明代文學家王世貞:仇英者,號十洲,其所出微,常執事丹青,周臣異而教之。於唐宋名人畫,無所不摹寫,皆有稿本。其臨筆能奪真,米襄陽所不足道也。嘗為周六觀作上林圖,人物、鳥獸、山林、台觀、旗輦、軍容,皆臆寫古賢名筆,斟酌而成,可謂繪事之絕境,藝林之勝事也。使仇少能以已意發之,凡所揮灑何必古人?(《藝苑卮言》附錄四)
明代文學家王穉登:畫師周臣而格力不逮,特工臨摹,粉圖黃紙,落筆亂真。至於發翠豪金,絲丹縷素,精麗艷逸,無慚古人。稍或改軸翻機,不免畫蛇添足。(《吳郡丹青志》)
明代文學家李維楨:吳人仰二公(仇英、文徵明)手筆為衣食,真贗美惡之辨亦紛紛與蘭亭不殊。(《大泌山房集》卷一百三十三《書蘭亭卷后》)
明代書畫家董其昌:蓋五百年而有仇英父,在昔文太史亟相推服,太史於此一家畫,不能不遜仇氏,故非以賞譽增價也。實父作畫時,耳不聞鼓吹闐駢之聲,如隔壁釵釧戒顧,其術亦近若矣。行年五十,方知此一派畫,殊不可習。譬之禪定,積劫方成菩薩,非如董、巨、米三家,可一超直入如來也。(《畫室隨筆·畫源》)
明代書畫家李日華《味水軒日記》卷七:趙千里原本(指《阿房宮圖》)並宋曾紆書杜牧賦,項元汴收得時圖逸去,乃請仇英補之,纖麗之極。
明代書畫收藏家張丑:(《賢勞圖》卷)前後凡十三段,全法宋名家,惜其僅畫一人一家之事,故不為世所知,其品實出《中興瑞應圖》上,人物山水旗幟軍容,種種臻妙。
清代文學家張潮:其初為漆工,兼為人彩繪棟宇。后徙而業畫,工人物樓閣。(《虞初新志·戴文進傳》附)
中國近現代畫家張大千:十洲畫,人第賞其工筆者,不知其意筆實遠過之。予舊收其八尺堂軸《老嫗乞書圖》,神妙真欲令劉、李失色,何論戴文進、吳小仙輩。
上海博物館研究員單國霖:仇英可謂是一位作家與士氣兼具的多能畫家,他雖然出身非士流,但由於他在繪畫上的精深造詣,得以和沈周、文徵明、唐寅等著名文人畫家比肩雁行,被合稱為“吳門四家”,在明代畫史上佔有一席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