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污垢的結果 展開

污垢

漢語詞目

拼音為wū gòu,英文:dirt。固體表面和基材內部(如織物的纖維間)存在的一種不受歡迎的沉積物,改變了原物的清潔形象。污垢可分為液體污垢與固體污垢兩類。液體污垢主要是植物油脂、脂肪酸、脂肪醇、烴類礦物油以及化妝品的液體殘留物、人體排泄的皮脂、食品色素等。塵土、煙灰微粒與有機質、鐵鏽類的金屬氧化物以及人體排泄的上皮細胞碎片及鹽類等。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污垢往往是上述兩類的混合物。

詞目解釋


身上或物體上積累的髒東西。
1. 亦作“汚垢”。 1.積在人身或物體上的髒東西。《儀禮·既夕禮》“燕養饋羞湯沐之饌”漢鄭玄註:“湯沐所以洗去污垢。”老舍《同堂》六一:“小衣服上的污垢被日光照得發亮,倒好像穿著鐵甲似的。”《十月》1981年第5期:“他覺得周身輕鬆,好像積在軀體里的塵埃和污垢都被徹里徹外地清掃乾淨了一樣。”
2. 污濁;骯髒。宋文天祥《正氣歌》序:“駢肩雜遝,腥臊污垢,時則為人氣。”郭沫若《虎符》第一幕:“服裝污垢,面目憔悴。”
3. 引申為卑鄙、醜惡。章炳麟《定復仇之是非》:“今有負氣憤事,願吾黨與彼黨俱仆,此至潔白者也;願吾黨勝而彼黨敗者,此潔與汚參半者也;於一勝一敗之餘,復求吾黨之得而彼黨之喪者,此最汚垢者也。”
4. 比喻卑鄙齷齪的人或思想。歐陽予倩《饅頭庵》第三場:“佛門豈許藏污垢,速送官衙不可留。”楊沫《》:“難道我不應該用大自然的絕美瀑布來蕩滌心頭的污垢,使它潔凈,使它美化?”
5. 比喻卑下的地位。《三國志·吳志·吳主傳》:“且布衣韋帶,相與交結,分成好合,尚汚垢不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