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腳仙茅

獨腳仙茅

獨腳仙茅,根狀莖近圓柱狀,長可達10厘米。葉線形、線狀披針形,大小變化甚大,長10-45 (-90) 厘米,寬5-25毫米,頂端長漸尖,基部漸狹成短柄或近無柄。花莖甚短,大部分藏於鞘狀葉柄基部之內;苞片披針形,具緣毛;總狀花序多少呈傘房狀,通常具4-6朵花;花黃色;雄蕊長約為花被裂片的1/2;柱頭3裂,分裂部分較花柱為長;子房狹長,頂端具長喙,被疏毛。獨腳仙茅分佈於印度、爪哇、菲律賓,我國南部亦有分佈。

簡介


獨腳仙茅,又名仙茅,為石蒜科植物仙茅的乾燥根莖。因“其葉似茅,久服身輕”而得名。
草本,高20~40cm。根狀莖近圓柱形。葉基生,線性至披針形,長15-40cm,寬0.5-2.5cm;葉柄短或近無柄。花葶長6~7cm,藏於鞘狀葉柄基部。

形狀特徵


仙茅
仙茅
根狀莖近圓柱狀,粗厚,直生,直徑約1厘米,長可達10厘米。葉線形、線狀披針形或披針形,兩面散生疏柔毛或無毛。花莖甚短,長6-7厘米,大部分藏於鞘狀葉柄基部之內,亦被毛;苞片披針形,長2.5-5厘米,具緣毛;總狀花序多少呈傘房狀,通常具4-6朵花;花黃色;花梗長約2毫米;花被裂片長圓狀披針形,長8-12毫米,寬2.5-3毫米,外輪的背面有時散生長柔毛;雄蕊長約為花被裂片的1/2,花絲長1.5-2.5毫米,花藥長2-4毫米;柱頭3裂,分裂部分較花柱為長;子房狹長,頂端具長喙,連喙長達7.5毫米(喙約佔l/3),被疏毛。漿果近紡錘狀,長1.2-1.5厘米,寬約6毫米,頂端有長喙。種子表面具縱凸紋。花果期4-9月。

生長環境


獨腳仙茅
獨腳仙茅
生於海拔1600米以下的林中、草地或荒坡上。

分佈範圍


產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南部、雲南和貴州。也分佈於東南亞各國至日本。

主要價值


性味:性溫、味微甘辛、有小毒。
功能:益腎、扶無陽、補命門腎火、壯陽不倦、利尿、開胃消食、明耳目。
本種以其葉似茅,根狀莖久服益精補髓,增添精神,故有仙茅之稱。通常用以治陽痿、遺精、腰膝冷痛或四肢麻木等症。

物種區分


仙茅
仙茅
據印度植物志記載,本種花系雜性,即花序上部為雄花,下部為兩性 花,廣州植物志與中藥志等也做同樣記載。但據我們觀察,凡屬幼嫩的花,花柱與柱頭往往很短或甚至沒有,而較老的花則柱頭常高舉於雄蕊之上,似為雌雄異熟現象而非雜性花。
本種在標本室中常與小金梅草 (Hypoxis aurea) 相混,可根據本種特殊的根狀莖和子房與花被裂片之間的長喙加以區別,小金梅草則在花被裂片下方約6-8毫米處(即子房基部)有一鑽狀苞片。

基本方法


獨腳仙茅風乾后
獨腳仙茅風乾后
主治、用量、用法:①腎虧:干用1至2兩,清水煎服,或加豬瘦肉同煎;②腰刺:干用1至2兩,豬腰一隻,清水煎服;③尿后返滴:干用1至2兩,清水煎服;④久流虛濁:干用1至2兩,豬瘦肉適量,清水煎服;⑤手足麻痹不仁:干用1至2兩,清水五碗,煎成一碗半,加酒適量,燉雞肉服食;⑥腳軟無力:干用1至2兩,雞腳4至8對,清水煎服。
(方歌)獨腳仙茅功用多,腰刺腳軟步蹉跎,久流虛濁腎虧損,麻痹不仁皆可瘥。
《中國藥用植物圖鑑》民間用治風濕、腰脊冷痛。現用“二仙湯”的主葯,用治高血壓。單療治癰疽結毒,漫腫無頭。水煎摻水酒服,或用新鮮品搗爛敷。《滇南本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