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亭村

龍亭村

龍亭村位於安徽省寧國市仙霞鎮的東南部,四面環山,全村總人口4021人,34個村民組,黨員數122人,總支下設3個分支部。總面積37.9平方公里,毛竹、中藥材、元竹、外出務工收入是百姓的主要收入來源。村內道路總長70公里,其中林區道路43公里,電話普及率90%,有線電視普及率達85%,飲用水普及率達80%。我市著名景點---仙人塔就坐落於該村。

龍亭介紹


歷史永久的仙人塔,風景秀麗的新村莊,走進我市仙霞鎮龍亭村,隨處可見村莊建設的氣息:一棟棟亮麗別緻的民房拔地而起,一條條整潔平坦的鄉村水泥路延伸遠方。近年來,該村緊抓黨建工作,打造便民利民設施,全力發展村域經濟,不斷給這片土地注入新的活力。
近年來,龍亭村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新建“村村通”延伸工程6.1公里,工程涉及6個村民組。已建成的飲水工程,惠及該村1500人。

龍亭村風景


仙人塔

仙人塔
仙人塔
仙人塔,又名“當陽寶塔”,位於寧國市仙霞鎮柘亭村村南衝口之峭壁上,距市區50公里。塔身挺秀,修長如筆,亭亭玉立,猶如仙女飄渺,迷漫的山霧將其纏繞其中。
仙人塔始建於唐朝貞觀(627—649)年間,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民國《寧國縣誌》云:仙人塔“唐貞觀時建,相傳建之時,邑人鳩工庀材,甫開始,工匠乃不知不覺如有夢寐中,經七晝夜浮屠七級成焉,若有仙助,因名之曰仙人塔”。另據仙人塔不遠處慶門寺出土康熙庚申年(1680)石碑記載,“唐中宋神龍二年(706)”,“奉命於當陽山建寶塔,而置慶門寺也。考其舊寺基建古剎也,歷唐迄五代其廢已久,獨一浮圖矗立於勒岩峭壁之巔”。當地年長者告知,當時準備建造一坐寶塔,以“鎮蛟”為目的,名為“當陽寶塔”。建塔之磚是取自東鄉民居灶台之中。傳說一夜之間,東鄉一帶民居灶台都少了三塊磚。鄉民甚感驚奇,後來方知是仙人取去建當陽寶塔了。此塔乃仙人所建,因名為“仙人塔”。
仙人塔七層六面,通高約26餘米,磚木結構,每面寬2米,佔地162平方米。層層均有拱門及蹬道,由塔體內壁、外檐走廊盤旋而上,逐層攀登,直至塔頂。各層均設有花窗。每層的六角挑出飛檐,上鋪筒瓦,形制秀麗。第二層蹬道兩側,設有佛龕。現塔內中空,樓板與飛檐均毀。塔基一周層砌磨青磚,中嵌如意紋飾大方磚。塔基內地宮早年被盜,現已中空。塔剎部分,系生鐵澆鑄,高約5米,現完整保存了覆缽、仰蓮、相輪及寶瓶。塔剎上通體布滿銘文和花草、蓮花瓣紋飾。塔頂生有兩株桃樹,相傳是“飛植仙桃”,陽春三月,桃花甚茂,襯著藍天白雲,遠近視之,燦若紅霞。可惜,近年“飛植仙桃”已經自然枯死。
1987年,寧國縣城建局撥款,請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察該塔,發現塔剎有銘文3000餘字,多為捐款人姓名、款額及詩句等。經省考古研究所的勘察與測繪,認為該塔建修於南宋紹興十三年(1143),在清康熙乾隆年間曾大修過,是省內古塔中頗具研究價值的文物。像這樣多的完整銘文保存下來,在我省尚屬罕見,在全國也不多見。今塔仍巍然屹立。
1981年,仙人塔載入《中國名勝辭典》,1982年被列為寧國縣重點保護文物。1988年4月,仙人塔被列為安徽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大嶺頭瀑布

大嶺頭瀑布
大嶺頭瀑布
仙霞鎮龍亭村大嶺頭陡峭的山崖下有一條小河,河內有一奇觀,矗立河中的巨石,由於被溪水沖刷,形成一個石門,內有十平方米左右的空沙地,清涼襲人。一條飛瀑從天而降,甚是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