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善

中國國民黨將領

彭善(1901年—2000年2月14日),中國國民黨將領,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橫店街百花村彭郁灣人,字楚珩。黃埔軍校第一期、陸軍大學將官講習班第二期畢業。素以嚴厲驍勇見稱,人稱“拚命三郎”。

1936年2月任陳誠系18軍11師師長兼第三十一旅旅長。1937年參加淞滬會戰。1939年5月晉陞為18軍中將軍長。此後又在著名的武漢會戰中兩立戰功。1940年6月初增援宜昌保衛戰。抗戰勝利后,調任國民黨武漢警備區副總司令、總司令。1947年因武漢大學“六一”慘案被“撤職查辦”。后被改任“中央訓練團”中將副教育長、中將參議等。曾一度旅居美國,晚年堅決反對“台獨”,主張祖國和平統一。

2000年2月14日病逝台北。

人物生平


1924年10月黃埔軍校畢業後任教導團排長、連長。
1925年8月出任三民軍官學校軍事訓練部部長兼第1中隊中隊長。
1926年11月返回中央軍校任職。
1928年11月升任中央軍校武漢分校第6期學員步兵第2大隊第5中隊中校隊長。
1930年3月調任教導第3師中校團附。11月教3師改編為第14師,任第42旅84團中校團附。
1931年1月代理第14師42旅84團團長。8月實任上校團長。
1932年11月升任第41旅上校副旅長。
1933年3月升任第52師155旅少將旅長。8月第155旅改稱第98師292旅,任少將旅長。
1934年1月升任第98師少將副師長。
1935年6月兼任陸軍整理處軍官訓練團營長。9月調任第67師少將副師長。
1936年6月調任第11師少將副師長。12月升任第11師中將師長。同月19日敘階陸軍少將。
1937年1月帶職入陸軍大學將官班受訓。3月畢業返部。
1939年5月26日升任第18軍中將軍長。
1940年12月調任湖北軍管區中將參謀長。
1941年11月調任湖北省保安司令部中將參謀長。
1942年7月調任鄂中挺進軍總指揮。10月2日調任湖北第4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
1943年3月22日升任第10集團軍中將副總司令兼第6戰區挺進軍總指揮。
1944年9月兼任第6戰區戰干團副教育長。
1945年10月調任武漢警備總司令部中將副總司令。
1946年6月10日升任中將總司令兼中訓團武漢分團主任。
1947年6月撤職。
1948年7月出任中央訓練團副教育長。
1950年4月1日調任“國防部”中將參議。
1959年退役後任“光復大陸設計委員會”委員。一度移居美國。

個人生活


健康狀況

2000年2月14日病逝台北。

一生功過


彭善主要功績是奮不顧身抗戰打日寇。他從排長逐級累功,參加東征討伐陳炯明和北伐戰爭等,至1936年2月任陳誠系18軍11師師長兼第三十一旅旅長。
1937年,在震驚中外的淞滬會戰中,彭善率部參加寶山、羅店、瀏河一線的防守,面對日軍3個師團的猛攻,羅店三次失守,反覆爭奪,中國軍隊損失慘重;他不顧勸阻,脫去軍大衣,腰配雙槍,手端一架德制機關槍親自上陣,帶領敢死隊勇猛衝殺,終又奪回陣地。
反覆廝殺之後,這支精銳部隊幾乎被打光了,彭善把電話打到了軍長羅卓英那裡:“軍座,11師快打完了,要是再不換防,明天你就要到戰場給我收屍啦!”
彭善是羅卓英一手提拔起來的。聽心腹愛將說得這般慘痛悲壯,羅卓英心頭略過一陣酸楚,立即把情況報告給了陳誠,陳誠用電話找到了剛率部抵達上海的51師師長王耀武。趁著黑夜敵機不便行動之機,51師摸到羅店,悄悄換下了不成建制的11師殘部。
1939年5月晉陞為18軍中將軍長。此後,又在著名的武漢會戰中兩立戰功。
1940年6月初,他率部乘輪船順長江東下增援宜昌保衛戰,與日軍激戰十多天,至6月12日宜昌淪陷,麾下第十八軍再遭重創。
抗戰勝利后,調任國民黨武漢警備區副總司令、總司令。
1947年的武漢大學“六一”慘案中,“負有不可推卸責任”。5月,以武漢大學為中心發起“反飢餓、反內戰”愛國學潮運動,6月1日凌晨3時,武漢國民黨當局調集全副美式裝備的軍、警、憲、特上千人,突然闖入武漢大學教職員和學生宿舍,在與師生發生激烈衝突時,警備司令部稽查處長鬍孝揚下令開槍,當場打死手無寸鐵的王志德、黃鳴崗、陳如豐3位同學,打傷20多人,逮捕一批進步師生。隨即,全國各大城市師生、群眾上街遊行聲討暴行。當年,各界捐資在武漢大學建“六一慘案”紀念亭。
蔣介石和國民黨政府迫於社會輿論壓力,宣布將胡孝揚等交付軍事法庭審判,彭善也被“撤職查辦”。他后被改任“中央訓練團”中將副教育長、中將參議等;曾一度旅居美國,晚年堅決反對“台獨”,主張祖國和平統一。
海峽兩岸紀念辛亥革命80周年前,台灣方面曾有意安排彭善擔任回內地參拜的代表團團長,家鄉也做了多方面準備,他自己因“內疚多多”而辭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