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柏
柏科圓柏屬植物
高山柏(學名:Sabina squamata (Buch.-Hamilt.) Ant.)是柏科,圓柏屬灌木,高可達3米,或匍匐狀,或為喬木,高約10餘米,樹皮褐灰色;小枝直或弧狀彎曲,下垂或伸展。葉全為刺形,三葉交叉輪生,葉片披針形或窄披針形,上面稍凹,下面拱凸具鈍縱脊,雄球花卵圓形,球果卵圓形或近球形,熟后黑色或藍黑色,稍有光澤,種子卵圓形或錐狀球形,有樹脂槽,上部常有縱脊。
分佈於中國西藏、雲南、貴州、四川、甘肅南部、陝西南部、湖北西部、安徽黃山、福建及台灣等省區。緬甸北部也有分佈。生長在海拔1600-4000米高山地帶,在上段常組成灌木叢,在下段生於冷杉類、落葉松類及棟類等針葉樹或針葉樹闊葉樹林內,或成小面積純林。
高山柏大多長得虯曲多姿、蒼老道勁,是盆景愛好者的優選樹種。
灌木,高1-3米,或成匍匐狀,或為喬木,高5-10餘米,稀高達16米或更高,胸徑可達1米;樹皮褐灰色;枝條斜伸或平展,枝皮暗褐色或微帶紫色或黃色,裂成不規則薄片脫落;小枝直或弧狀彎曲,下垂或伸展。葉全為刺形,三葉交叉輪生,披針形或窄披針形,基部下延生長,通常斜伸或平展、下延部分露出,稀近直伸、下延部分不露出,長5-10毫米,寬1-1.3毫米,直或微曲,先端具急尖或漸尖的刺狀尖頭,上面稍凹,具白粉帶,綠色中脈不明顯,或有時較明顯,下面拱凸具鈍縱脊,沿脊有細槽或下部有細槽。雄球花卵圓形,長3-4毫米,雄蕊4-7對。球果卵圓形或近球形,成熟前綠色或黃綠色,熟后黑色或藍黑色,稍有光澤,無白粉,內有種子1粒;種子卵圓形或錐狀球形,長4-8毫米,徑3-7毫米,有樹脂槽,上部常有明顯或微明顯的2-3鈍縱脊。
直立灌木, 小枝密。葉排列緊密,上下兩面被白粉,條狀披針形,長6-10毫米,先端漸尖。球果卵圓形,長約6毫米。
粉柏系栽培植物,天津、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廬山、山東、河南、江蘇等省市栽培作庭園樹或盆栽。粉柏與高山柏的區別在於葉的上下兩面均被白粉。
產於西藏、雲南、貴州、四川、甘肅南部、陝西南部、湖北西部、安徽黃山、福建及台灣等省區。常生於海拔1600-4000米高山地帶,在上段常組成灌木叢,在下段生於冷杉類、落葉松類及棟類等針葉樹或針葉樹闊葉樹林內,或成小面積純林。緬甸北部也有分佈。模式標本采自喜馬拉雅山區。
移栽:移栽時應注意的問題高山柏移栽時一般都帶不上土球,甚至連毛細根也極少,所以在採挖前應先準備好海綿等物品,挖出柏樁后要第一時間用癒合劑塗抹截根與傷口處,然後用備好的海綿包好,再用水浸泡過的塑料薄膜和編織袋紮實,短時間內帶回。最佳移栽時間,長江以北中東部一般四月下旬至六月中旬。這個季節正好是天牛蟲、小甲殼蟲等害蟲還沒到來的季節,溫度也適宜。
清洗:樹樁帶回后應立即清洗傷口,放在清水裡浸泡,時間一般以12-16小時為宜,浸泡過程中讓樹梢露出水面20厘米,用手掐之有濕潤感即可。
栽植土:最好用無菌純凈沙,在無菌沙內栽培就等於是老樁扦插樁胚生新根,而且傷口癒合所消耗的都是原來樹體內儲存的營養。
保濕:樁胚從掘起後由於主根全被鋸斷,側根亦有大部分損傷,所以作為吸收水分的根毛幾乎沒有了。因此,要長澆水保持柏樁根部濕潤才可使其長出新根。
透氣:如果土壤不通氣、根部的呼吸就無法正常進行,同時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也容易長時間滯留於根部,會對根系產生有害作用。
澆水:栽植時要澆透定根水,按一定比例施上生根劑,而且注意傷口與根系長時間浸泡水中,容易造成爛根,從而導致樁胚死去。
遮蔭:養護過程中應注意是養護過程的主要手段之一。因為柏樁已經植入盆中但由於根系損傷嚴重加之沒有一點土壤,而新根的發出還需要一段時間,即使根系能從土壤中吸收點水分,但也是有限的,與陽光照射蒸發相比微不足道,所以遮蔭是養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另外,還需要經常噴水。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一天要噴6-7次。此外,最好用草繩纏在桿上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保持高山柏主幹的濕潤狀態可控制樹樁水分的散發,有利於成活。
高山柏大多長得虯曲多姿、蒼老道勁,是盆景愛好者選擇的樹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