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0條詞條名為張克儉的結果 展開
張克儉
革命老紅軍
張克儉(1921~1975),男,漢族,河北省保定市曲陽縣人。
中共黨員,河北省無產階級革命先驅,卓越的黨員基層代表,一生中積極擁護黨的事業,勤懇付出,無私創業,為黨的科學發展,社會事業的進步,群眾夙願的實現而殫精竭慮,奮鬥終身。
張克儉,1921年出生於河北保定曲陽縣,從小就樹立了遠大志向,學習成績優異,意志堅強。
1937年6月至1938年2月期間,因國內七七事變爆發,日本開始全面侵華,民族矛盾激化而失學,但始終不忘報國夢想,在家進行自學自修。
1938年3月至1938年4月,接受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先進思想的洗禮,積極參加了曲陽縣青年抗日救國訓練班。
1938年11月至1939年3月,進入曲陽縣野北村小學友員訓練班學習鍛煉。
1939年6月,因思想和行動積極向黨靠攏,支部推薦下,在曲陽縣南東部村小學入黨。
1940年7月至1942年1月,響應抗日救國號召,參加了曲陽縣文化界抗日救國會。
1942年1月至1945年8月,抗日救國工作中表現突出,應組織需要,進入中共曲陽縣縣委,任幹事、秘書。
1945年8月至1947年4月,任曲陽縣城關區委書記期間,工作勤懇務實,受到領導和群眾的好評。
1947年5月至1947年12月,調任曲陽縣中共三分區地委組織部內任幹事。
1948年1月至1949年12月,調任曲陽縣中共一分區地委組織部,任幹事,始終盡心勤勉工作。
1950年1月至1952年5月,工作能力突出,調任河北省保定地委組織部,任科長。在此工作期間他將身心投入到解決基礎群眾困難的措施落實中去,解決了一大批群眾的實際困難,工作業績有目共睹。
1952年5月至1953年1月,調任河北省定興縣委會,任縣委書記。後於1953年2月至1956年6月,調任河北省邢台地委,任地委書記。
1958年8月至1959年4月,根據業務分工和調整,調任河北省邯鄲市行政管理局,任黨委書記。
1959年5月至1969年11月,調入學校任職,調任衡陽礦業工程學院(南華大學的前身)任院長,黨委書記。
1969年11月至1972年12月文革期間,進入湖北鍾祥二機部五七幹校,接受了群眾再教育。
1972年12月至1975年,調任衡陽二七二廠,任黨委書記。期間患病,但一直堅持工作,無私奉獻力量。
1975年,因病不治,終年54歲。
在曲陽縣參加革命運動中,保定陸軍學院把學生運動帶到了曲陽縣。當時的張克儉同志果斷、積極地參與了曲陽縣師範學院學生運動,成為中共主要負責人之——王延春的秘書(當時王延春在中共地下黨曲陽縣任第一縣委書記,建國后1966.06-文革初期任湖南省委書記)。當時的保定陸軍學院學生運動負責人——劉傑,為中共第一任保定市地委書記,解放後為二機部部長,1978年至1985年任河南省委書記、省長、省委第一書記、人大主任。1982年至1987年為中顧委委員。劉傑看到他廢寢忘食地工作,深受感動,鼓勵大家向張克儉同志學習,要堅定理想,共同努力,為黨、為革命的最終勝利揮灑青春。
在日寇入侵的特殊時期,民族危亡的關頭,張克儉和王延春積極謀划,一起成立了游擊隊,並巧妙利用曲陽獨特的地形組織游擊戰。1941年冬天,游擊隊配合八路軍對住在曲陽縣砂城村炮樓的鬼子和漢奸們進行了出其不意的襲擊。1939年9月至1944年期間,日軍9次大規模“掃蕩”曲陽,游擊隊共組織作戰27次,共斃傷日偽軍267人。中共晉察冀邊區第二次黨代會讚譽曲陽為“堅持游擊區對敵工作模範縣”。
在抗日戰爭中,曲陽組織青年抗日先鋒隊,配合部隊,開展對敵鬥爭。在動員、組織過程中張克儉同志發揮了他巨大的聯繫群眾、組織群眾的作用,和其他幹部一起共動員了七八百名青抗先和模範隊員共同組成民兵營,配合八路軍的一個獨立團進行戰鬥,破壞敵人的鐵路和通訊設施,給予敵人以沉重的打擊。
張克儉同志不僅積極地投身戰鬥,另外他領曲陽人民在十分艱苦的條件下,通過實行“三三制”等形式,加強統一戰線和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廣泛開展征糧、征款、收集槍支彈藥、救災救病等活動,動員群眾參軍參戰,開辦農民訓練班等。張克儉同志為保障抗日救國大業的實現,實現國家民主,民族獨立一直忘我奮鬥,直至外部勢力投降,人民解放。
解放后,張克儉同志在工作中尊重規律、求真務實,始終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努力做到工作實踐與時代要求、政策導向和群眾願望相統一。他一心為民、勇於擔當始終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時時處處關心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講黨性、重品行,是一位有益於社會和人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