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洪濱

香港大學經濟工商管理學院院長

蔡洪濱,1967年11月出生,斯坦福大學經濟學博士,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院長。

發起組織了留美中國金融學會並擔任首任會長,2006年擔任光華管理學院應用經濟系主任。2010年12月,當選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2011年11月,當選世界計量經濟學會(The Econometric Society)會士(Fellow)。2017年1月,因家庭原因辭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職務。7月1日起,出任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院長,任期5年。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時間院校專業學位
xx—1988武漢大學數學學士
1988—1991北京大學經濟管理系國民經濟管理專業碩士
1992—1997斯坦福大學碩士
斯坦福大學博士

工作經歷

蔡洪濱演講
蔡洪濱演講
1997-2005年任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經濟系 助理教授。
2000-2001年,任耶魯大學經濟系訪問助理教授。
2005年,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
2006年擔任光華管理學院應用經濟系主任。
2010年12月,當選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
2017年1月卸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7月1日,擔任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院長。
2009年11月起任光大銀行獨立董事。並擔任中國聯通獨立董事。
2011年,蔡洪濱當選為世界計量經濟學會的會士(Fellow)。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研究成果
長期致力於博弈論、企業理論、公司金融和新政治經濟學等領域的研究,研究興趣非常廣泛。他的研究成果在理論上有很多創新,得到了國際同行的認可。他已在國際頂尖經濟和金融學術刊物,如“美國經濟評論”(American Economic Review)、“金融經濟學期刊”(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等刊物上發表了十餘篇文章。蔡老師還為三十多家學術期刊(包括AER、JPE、QJE等世界公認的經濟學頂尖學術期刊)及美國國家科學基金、加拿大社會人文研究委員會和香港研究資助委員會作匿名審稿人。他對經濟學研究持續的投入,正體現出一名學者對追求知識的熱情和執著。
研究領域
新政治經濟學。他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政治系的學術新星Daniel Treisman合作,重點研究政府集權和分權對各級政府行為及經濟增長的影響,挑戰了該領域的流行觀點。一直以來學者們都認為,分權能夠促進下級政府之間的競爭,從而提高效率。而蔡老師及其合作者則用理論模型說明,只有當各個下級政府是均等時,分權才能帶來效率的提高;否則分權反而會造成效率的損失,加劇各地區間原有的不平衡。這一結論的含義是,競爭對地方政府會有激勵,但是有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即地方政府之間的出發點必須是平等的。
通俗地講,當兩個競爭者在賽跑時,如果起跑線是一樣的,並且兩者之間實力相差不大,競爭者才有足夠的動力來爭奪比賽的勝利;這也是制度設立者最希望看到的結果。但是,如果競爭者之間起跑線是不一樣的,例如,讓西部城市與上海一起競爭,那麼就起不到激勵作用;因為上海本身就比西部城市發達,不用努力也要比這些西部城市做得好,而西部城市再怎麼努力,短期內也很難追得上。這樣的競爭態勢就達不到預期的激勵競爭的效果。尤其在中國,由於許多地方的發展本來就不平衡,如果政府過分分權,不僅不能起到激勵的作用,還會加劇地方之間的不平等。這樣一來,發達的省市利用原有的優勢就會越來越發達,落後的地區由於沒有競爭動力就會越來越落後,即富者更富,窮者更窮,貧富差距會更大。
此外,蔡老師及其合作者還研究了分權與投資環境、中國經濟改革成功與分權的關係等。國際理論界對於蔡老師及其合作者在該領域的研究給予了積極的評價,他們“很高興地看到了更有說服力的新觀點的出現”。
研究目標
蔡洪濱老師之所以回國,主要是希望把經濟學前沿理論與中國經濟實踐相結合,努力做具有世界水平的中國學問。蔡老師認為,這是個非常高的目標,需要一大批經濟學研究者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地做。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和市場機制改革的深化,我們所面臨的經濟問題和政策選擇越來越複雜,對經濟學研究和相關政策分析的要求大大提高。蔡老師指出,由於資源稟賦、歷史文化、人口結構、經濟發展階段和制度背景等因素的影響,中國的經濟問題往往體現出顯著的特殊性,不能照搬現有理論。但是,我們也應該認識到,中國的很多社會經濟問題在許多發展中國家也有類似的情況。因此,基於我國實際情況而得出的一些新的理論成果、新的思想和新的發現,在全世界都會有其意義。由於這種共性,對中國經濟問題的研究,應能極大豐富經濟學的內容。所以,做具有世界水平的中國學問,既有很強的現實性,也越來越具有可行性。
關於做學問的心得,蔡老師給我們區分了國內外做研究的區別。在他看來,與國內不同,國外的研究是細緻的分工下非常專業化的工作。具體原因包括:
第一,國外的數據很多,並且分工很詳細,有專門的人員和機構負責收集、分析與總結數據和事實。這些基本的素材為進一步的理論研究提供了方便。國內則由於各種原因,缺少對數據和基本事實的歸納與系統總結。
第二,國外的情況比較簡單,一項政策或者一個數據的意義比較直觀,只要描述清楚,就很容易被理解;但是,中國的情況複雜許多。一項政策出台後,執行起來可能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另外,中國的數據背後有自己的故事,包括這個數據是怎麼得來的,填數據的人當時是什麼想法等等。如果對這些政策或者數據的背景不了解,而只是將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並機械地得出結論,那麼對事實的掌握就會出現偏差。
因此,蔡老師認為,在中國做研究,就必須對中國的經濟問題有自己的見解,對中國的社會、經濟和制度等深層次的方面有很好的把握和判斷。這是從國外回來的年輕學者需要向老一輩和回國比較久的學者學習的地方。例如,像厲以寧老師、張維迎老師和鄒恆甫等學者對中國經濟的發展都提出了許多獨到的見解,這就得益於他們平時大量地接觸中國社會和經濟的實際。通過到各地考察,與社會不同層面的人交流,再加上他們自身的接收能力和判斷能力,他們能感覺到和把握住哪些問題比較重要和新穎,可以繼續深入地研究下去,最後再藉助恰當的研究工具去分析,在此基礎上才不斷出現有創新性的成果。
那麼在中國要怎麼做才能創造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學問呢?蔡老師認為,我們必須立足國內,放眼世界,努力使用現代的、嚴謹的研究方法,包括理論上和實證上的方法,扎紮實實地研究中國問題。所做的研究不僅要具有國際水準,研究成果也能對中國的政策分析和公眾的討論有所幫助。
為了達到這樣的要求,蔡洪濱老師領導建立了北京大學莫里斯經濟政策研究所,集中了國內一些最出色的研究學者、國際經濟學界最出色的華人學者,以及對中國問題感興趣的國外頂級學者。蔡老師希望研究所能夠採用現代的研究方法,從實證角度深入地分析我國的經濟政策問題。他們的目標是:扎紮實實地做好中國問題的研究,一方面希望研究成果能夠在國際頂尖雜誌上得到發表,得到國際學術界的認可;另一方面希望一些基於理論和實踐的有針對性的研究,能夠對國內有關政策的制定提出有益的參考意見或者產生積極影響。

社會任職


民盟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蔡洪濱照片
蔡洪濱照片
北京大學莫里斯經濟政策研究所所長
北京大學貧困地區發展研究院副院長
發起組織留美中國金融學會並擔任首任會長
世界銀行,亞州發展銀行顧問(consultant)
光大銀行獨立董事
啟明星辰獨立董事
中國聯通獨立董事
湖畔大學校董

社會活動


蔡洪濱講話
蔡洪濱講話
曾發起組織留美中國金融學會並擔任首任會長,是 Annals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B.E. Journals in Economic Analysis and Policies 和 B.E. Journals in Theoretical Economics 雜誌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