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允

河南省滑縣高平鎮周潭村黨支部書記

周國允徠,男,1964年出生,中共黨員,安陽市滑縣人,高級工程師,河南省滑縣高平鎮周潭村黨支部書記、北京市新世紀優秀青年突擊隊標桿隊隊長。現任北京市青年突擊隊協會副會長,北京市青聯委員,河南省第八次黨代會代表,北京河南商會副會長,安陽市第十一屆人大代表,安陽市慈善總會常任副會長,河南華都集團董事長兼黨委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人物經歷


工作經歷

2003年春天帶領150名突擊隊員,參加了北京溫泉胸外科醫院的改建和小湯山“非典”醫院的建設。開始帶領突擊隊參加了“鳥巢”、國家體育館、奧運村等多項奧運工程的建設。
現任北徠京市青年突擊隊協會副會長,北京市青聯委員,河南省第八次黨代會代表,北京河南商會副會長,安陽市第十一屆人大代表,安陽市慈善總會常任副會長,河南華都集團董事長兼黨委書記。

社會任職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主要成就


1984年進京以來,先後參與完成了亞運村9#運動員公寓、北京市人大常委會辦公樓、首都國際機場新航站樓、中華世紀壇、國家大劇院、“鳥巢”等160多項工程的結構任務,累計建築面積450多萬平方米,合格率達100%。分別有38項和43項工程被評為市級以上優秀工程和文明安全工地。北京市人大常委會辦公樓、首都機場新航站樓和中華世紀壇分別榮獲建築行業最高獎“魯班獎”。

個人作品


相關報道
時間相關報道
《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北京日報》《河南日報》、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河南電視台等多家新聞單位宣傳報道過他和他的突擊隊的先進事迹。
2001年9月黨中央頒發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綱要》把“自強、誠信"作為一項重要的道德規範來倡導。為了選擇"自強、誠信"的典型,中央電視台與北京、甘肅、內蒙古等省、市、自治區宣傳部取得聯繫,讓各地宣傳部門推薦能夠體現這方面的內涵的典型人物。因為能夠體現自強誠信的面很廣,中央電視台選擇時費了不少的功夫。最後,北京市宣傳部推薦的周國允這個民工中成長起來的典型,被納入記者的視線,大家一致認為在周國允身上最能體現時代的特點。
2002年元月6日
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節目以“誠信自強”為題,對周國允的先進事迹作了典型報道。
2002年5月《河南日報》《大河報》把周國允作為以“誠信”在外創業的河南人代表,在《大河報》上以《河南小伙靠誠信叫響京城》為題作了專題報道。
2003年元月北京電視台又把他作為以“誠信”在京創業的河南人代表做了專題報道。
2003年2月27日和10月9日中央電視台“勞動、就業”欄目以《夢想的故事》《創業》為題,對他的誠信創業作了兩次專題報道。

獲得榮譽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
1998年第二屆“中國十大傑出外來務工青年”
2002年北京市“十大傑出青年”提名獎
2003年“河南省十大傑出慈善家”
2004年“河南省勞動模範”、“河南省優秀共產黨員”
2005年“全國勞動模範”
2006年“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和“北京市優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奧運工程優秀建設者”
2007年“河南省十大道德模範”,榮獲“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

社會活動


公益活動

從建立施工隊到成立建築公司,每年都要從家鄉帶出一批富餘勞動力,帶回一筆豐厚的收入。目前,安陽華都公司現有的6700多名職工中,僅滑縣務工人員就有4500多人,每年他們可以增加純收入4000多萬元,使不少貧困農戶脫貧致富。滑縣高平鎮周譚村的李宗齋,身患腦溢血後遺症,愛人又患心臟病,為治病家裡欠下許多債務,一家四口人生活在十分簡陋的房子里,靠兩個兒子種地打工為生。周國允了解情況后,讓其兩個兒子去自己公司務工,幫助其走出了困境。務工人員毛永套的兒子得了重病,他帶頭捐款14800元,幫助毛永套走出了困境。他還默默照顧本村孤寡老人周運成,主動承擔生活費、醫療費,直到老人去世。
在抗洪搶險、“保護母親河”等公益活動中,在為慈善事業貢獻力量的行動里,在“愛心助學”、資助貧困學生時……處處可以看見他的影子。已累計捐款20餘萬元。2004年又以個人名義投資20多萬元,為群眾修建了兩條貫通村內東西南北的主幹道路,讓該村群眾徹底告別了泥濘路。周譚村小學因年久失修,被有關教育部門確定為危房,周圍幾個村的孩子只好“打游擊”或在租用民房內上學。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出資40萬元,並爭取上級支持資金17.5萬元,建設一所小學,解決了周圍幾個村700多名學生的上學難問題。2006年初又拿出1萬元資金,用於學校建設和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