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瘟病

姜瘟病

姜瘟病又稱腐爛病或青枯病,主要危害根部及姜塊,染病姜塊初呈水漬狀、黃褐色、內部逐漸軟化腐爛,積壓有污白色汁液,味臭。

癥狀


莖部染病,呈暗紫色,內部組織變褐腐爛,葉片凋萎,葉色淡黃,邊緣捲曲,最後死亡。姜瘟病為細菌性病害,該菌在姜塊內或土壤中越冬,帶菌姜種是主要的侵染源,栽種后成為中心病株,靠地面流水、地下害蟲傳播,病菌需藉助傷口侵入。通常6月開始發病,8--9月高溫季節發病嚴重。

發病規律


姜瘟病為一種細菌性病害,該病原菌存活的溫度為5-40℃,最適25℃左右,52℃10分鐘可以致死。病菌可在種姜、土壤及含病殘體的肥料上越冬,因而可通過病姜、土壤及肥料進行傳播,成為翌年再侵染源。病菌侵染時多從近地表處的傷口及自然孔口侵人根莖,或由地上莖、葉向下侵染根莖,病姜流出的汁液可藉助水流傳播。姜瘟病流行期長,為害嚴重。

發病原因


其發病的早晚、輕重與當年的氣候及降雨量有關,一般溫度越高,潛育期及病程越短,病害蔓延越快,尤其是高溫多雨天氣,大量病菌隨水擴散,造成多次再侵染,往往在較短時間內就會引起大批植株發病.因此在發病季節,如天氣悶熱多雨,田間濕度大,發病嚴重;反之,降雨量較少,氣溫較低的年份往往發病較輕。此外,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砂質土,一般發病輕,而地勢低洼,易積水,土壤粘重或偏施氮肥的地塊發病重。

防治方法


姜瘟病
姜瘟病
1、實行水旱輪流耕作制度可以有效地控制姜瘟病在姜苗中的擴散。種植生薑的土地應該是地勢比較高,排水和澆水都比較容易的地方。
2、增加磷肥鉀肥的施肥量,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在行間覆蓋稻草或秸稈遮陰,預防姜瘟病的發生。
3、最為有效地手段是從根源上進行防控,在選擇品種的時候,依據當地的一些種植條件,選擇一些抗病能力強的品種。
4、在生薑的生長期中,在雨天過後,要及時的進行田地排水,以防水淹生薑。
5、如果發現了生病的株苗之後,要及時的將其從田中挖除,為了防止病菌在田中的擴散,要將病苗周圍半米的株苗全都挖去。在土地中撒上石灰,再用乾淨的無菌體將其穴掩埋。
6、可以及時選用藥劑對種姜進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