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性病害
細菌性病害
細菌性病害是由細菌病菌侵染所致的病害,如軟腐病、潰瘍病、青枯病等。侵害植物的細菌都是桿狀菌,大多數具有一至數根鞭毛,可通過自然孔口(氣孔、皮孔、水孔等)和傷口侵入,借流水、雨水、昆蟲等傳播,在病殘體、種子、土壤中過冬,在高溫、高濕條件下容易發病。
細菌性病害癥狀表現為萎蔫、腐爛、穿孔等,發病後期遇潮濕天氣,在病害部位溢出細菌粘液,有明顯惡臭味,是細菌病害的特徵。
病狀:植物受細菌性病害侵染后產生的病狀有:
1.2 葉枯型:多數由黃單孢桿菌侵染引起,植物受侵染后最終導致葉片枯萎。如稻白葉枯病、黃瓜細菌性葉枯病、魔芋細菌性葉枯病等。
1.4 潰瘍型:一般由黃單孢桿菌侵染植物所致,後期病斑木栓化,邊緣隆起,中心凹陷呈潰瘍狀。如柑桔潰瘍病、菜用大豆細菌性斑疹病、番茄果實細菌性斑疹病等。
1.5 腐爛型:多數由歐文氏桿菌侵染植物后引起腐爛。如白菜細菌性軟腐病、茄科及葫蘆科作物的細菌性軟腐病、以及水稻基腐病等。
1.6 畸型:由癌腫野桿菌侵染所致,使植物的根、根頸成側根以及枝桿上造成畸形,呈瘤腫狀。如菊花根癌病等。
上述病狀類型,植物真菌性病害也有類似表現,但在病症上有截然區別。經過農業技術人員田間取樣研究發現:細菌病害的病症無霉狀物,而真菌病害則有霉狀物(菌絲、孢子等)。細菌病害的病症主要有:
1.1 斑點型和葉枯型細菌性病害的發病部位,先出現局部壞死的水漬狀半透明病斑,在所候潮濕時,從葉片的氣孔、水孔、皮孔及傷口上有大量的細菌溢出粘狀物——細菌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