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沙石鎮的結果 展開

沙石鎮

江西省贛州市轄鎮

沙石鎮是江西贛州市章貢區轄鎮,位於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東南部,與贛州市新城區隔江相望,京九鐵路、323國道、234線省道橫穿境內。全鎮總面積138.2平方公里,鎮轄沙石、南田、吉埠、樓梯、霞峰、新圩、埠上、東風、雙橋、龍埠、龍崗、火燃、新建、石角、峰山、甘霖、五田、下茹等18個行政村和沙石居委會,236個村民小組,總戶數8659戶,總人口37790人。

沙石埠圩始建於漢朝,清康熙五年,隨著章江流域文化發展,商賈聚集,貿易頻繁,人口劇增,逐步發展成為方圓百里的大圩鎮。

歷史沿革


以駐地得名。解放前夕屬贛縣沙石區沙石鄉、隅南鄉及桃江區新興鄉部分轄地。1949年8月14日解放,區劃仍沿舊制。1950年6月設置吉埠、沙石、五爪龍、火燃、龍下、甘霖、新圩、新興等鄉,分屬沙石區、桃江區。1952年10月划小鄉后,設有吉埠、壩上、雙圳、沙石、五爪龍、火燃、龍下、甘霖、新圩、坪路、新興等鄉,分屬沙石、桃江兩區。1956年6月撤區並鄉,設有沙石、龍下、新路、新興4鄉。1957年2月復設區,沙石、龍下2鄉屬沙石區,新興鄉屬桃江區,新路鄉為直屬鄉。
1958年9月改為火箭公社沙石管理區。1959年10月設立沙石公社。1960年3月吉埠大隊划屬贛州市。1961年10月,分設沙石、龍下、新路3個公社,屬沙石區。1963年7月撤區,沙石公社改名沙石中心公社,吉埠大隊從贛州市南處公社划入。同年冬,沙石、龍下、新路3個公社合併為沙石公社。1968年沙河公社併入,1972年10月復設沙河公社。1978年元月10日沙石公社划屬贛州市。
1984年4月29日改為沙石鄉。1987年4月5日改為沙石鎮。1989年析置龍埠鄉。1997年,沙石鎮面積73平方千米,人口2.9萬,轄吉埠、樓梯、霞峰、坪路、新路、埠上、沙石、南田、新圩、香爐山、五爪龍、雙橋12個行政村及沙石、贛南水輪機廠2個居委會,鎮政府駐沙石埠,距市區9千米;龍埠鄉面積73平方千米,人口1.1萬,轄龍埠、火燃、下茹、王田、馬山、甘霖、龍下、龍崗、新建、峰山、石角11個行政村,鄉政府駐龍埠,距區政府13千米。2001年撤銷龍埠鄉併入沙石鎮。

行政區劃


統計用區劃代碼名稱
360702100001沙石居委會
360702100200 火燃村
360702100201 吉埠村
360702100202 樓梯村
360702100203 霞峰村
360702100204 埠上村
360702100205 沙石村
360702100206 南田村
360702100207 東風村
360702100208 新圩村
360702100209 雙橋村
360702100210 石角村
360702100211 龍埠村
360702100212 新建村
360702100213 龍崗村
360702100214 王田村
360702100215 下茹村
360702100216 甘霖村
360702100217 峰山村

經濟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2001年撤鄉並鎮以來,沙石鎮黨委、政府團結帶領廣大黨員和幹部群眾,認真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緊緊圍繞發展這個第一要務,解放思想、開拓進取、團結奮鬥、紮實工作,全鎮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全鎮工農業總產值大幅提升,年均增長22.8%;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大幅增加,年均增長31%;財政總收入連續多年高位增長,年均增長達28.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長24.3%。這些指標的持續快速增長,標誌著該鎮進入了歷史上發展最快最好的時期。與此同時,農民人均純收入也打破了多年來徘徊不前的局面,開始呈現出逐年大幅增長的特徵,勢頭良好。沙石鎮曾先後被列為全國100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之一,被省委宣傳部評為“中國移動——全省信息化富民創業百強鄉鎮”稱號等等。
近年來,鎮黨委、政府銳意改革,開拓進取,先後投入1300萬元改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引進110多家工業企業,其中固定資產投資達千萬元以上的有26家,引進36個經濟作物新品種已具規模,財政收入以20%以上的速度持續增長,精神文明和其他各項社會事業也得到全面進步發展。被評為“地級文明圩鎮”,獲“全省百強文化中心”稱號。
2004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3.88億元,農業總產值0.58億元,比上年增長13.72%,工業總產值3.3億元,比上年增長43.5%;財政總收入530.08萬元,比上年增長22.3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48.46萬元,比上年增長29.5%,農民人均純收入3117元。
如今,沙石人民正以時不待我的緊迫感,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速沙石融入主城區步伐,為實現自身發展的新跨越、建設一個現代化的集工業、商貿、居住為一體的衛星鎮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