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山鏡

戰國時期的典型銅鏡

四山鏡,盛行於戰國時期的典型銅鏡。

正面為鏡面,背面為紋飾面。鏡體呈圓形,三弦鈕,圓鈕座,外圍凹面帶一周,紋飾由地紋與主紋組合而成,地紋為羽狀紋或花葉紋,主紋為山字紋。

該鏡種以質薄器輕的形制、典雅華麗的紋飾、匠心獨遠的工藝著稱。鏡面的紋路運用了戰國時期初步發展的數學角度概念,使得山字紋飾充滿了神秘氣息。

歷史


四山鏡是戰國典型的一類銅鏡以細密的花葉紋、羽狀紋等作地紋。盛行於戰國時期,以楚鏡中最為常見。另外還
有三山、五山、六山等類型。以山字形作銅鏡的主題紋飾的含義有不同的說法:有學者認為是山字表示靜止養息之意,也有部分學者認為山字是青銅器上勾連雷紋的變形。

形狀紋飾


四山鏡直徑一般為227毫米,呈圓形。另外亦為三弦鈕,方格鈕座,刻有羽狀地紋。在地紋之上,四個山字形紋飾作右旋排列,山字形的網底與方格四邊平行。而方格中點和四角上以及與之相對應的靠鏡緣一側共伸出16條花瓣紋。方格四角外側的花瓣紋兩側有末端向下勾卷的花葉紋。至於頂端則向右側伸出一條長葉紋,綯紋帶將16條花瓣紋相連:一組將方格中點的花瓣紋與方格四角外側的花瓣紋相連;另一組將方格四角上的花瓣紋與山字紋左上方的花瓣紋相連,從而構成兩組相互交錯四葉瓣圖案,卷平緣。
根據紋飾可分為三式:
I式:地紋為細密的羽狀紋,主紋為四山。山字的下邊一橫均向鏡鈕,無論銅鏡如何放置,山字都是兩兩對稱。
II式:鏡鈕座四角或每邊中點各伸出一片桃形葉子,葉尖微微翹起,並有狹帶向上伸展,靠近邊緣處再各連結一個相同的桃形葉,這樣就將鏡背分成四等分,主紋山字均勻地分市在每—等分內。四個山字均向左旋,每一山字中間一豎頂住鏡邊,其餘兩豎之頂端,各有向里轉折的尖角。地紋為羽狀紋,填以主紋的空隙處。
III式:地紋與主紋同於上式。不同的是在方鈕座外繞一菱形格,在菱形格的四角各出一桃形葉,在每兩山之間各出一魚形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