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舫
北京市海淀區的景點
石舫,取自海晏河清之意,北京頤和園石舫,又名清晏舫,位於昆明湖的西北部,萬壽山的西麓岸邊。在園林中建石舫不僅是為證明水是活的、可坐舟,為的正是在“舟自橫”中,突出“野渡無人”的境界。
“舫”的形象與舟相類似,築於水濱,為園林中最富情趣的建築物。
古詩中說,“野渡無人舟自橫”,這真是中國文化下最妙的絕句之一。中國文化講究含蓄,什麼事情都要自己想一想,不像西方人那麼直白。在園林裡面建石舫不僅僅是為了證明我這個水是活的,是可以坐舟來游的,為的正是在“舟自橫”中,突出“野渡無人”的境界來。
從裝飾上說,石舫在園林中引入了船的形象,又無船的晃蕩不安感。中國古代哲學中把遨遊者比作不系之舟(莊子),或把大地比作船。而且中國古代君與民的關係常用舟與水的關係來比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荀子》)。
乾隆皇帝就頤和園內的石舫有一首《詠石舫》詩:“雪棹煙篷何礙凍,春風秋月不驚濤。載舟昔喻有深慎,磐石因思永奠安。”,用不沉的石舫象徵國家政治安定,寄望統治穩固。但民間流傳皇帝不服“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為了象徵國家(船)不會因人民(水)覆亡而下令興建永不沉沒的石船。著名石舫頤和園內的清宴舫。北京大學未名湖中的殘餘石舫。南京瘦西湖園林中的南漪石舫。蘇州怡園中的白石精舍(全為白石雕成)、畫舫齋。蘇州拙政園中的“香洲”。香港沙田明星海鮮舫。
石舫
北京頤和園石舫
北京頤和園石舫(如圖1)又名清晏舫,位於昆明湖的西北部,萬壽山的西麓岸邊。建於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船體乃用巨石雕成,全長36米。船上二層白色木結構樓房,都用油漆裝飾成大理石紋樣,頂部有磚雕裝飾,精巧華麗,是頤和園內著名的水上建築珍品。
舫上艙樓原為古建築形式,但在英法聯軍入侵時,舫上的中式艙樓被焚毀。光緒十九年(1893年),按慈禧意圖,將原來的中式艙樓改建成西式艙樓,窗上鑲嵌五色玻璃,是園中唯一具有西洋風格的建築。並取河清晏之義,取名清晏舫。
蘇州獅子林石舫
獅子林石舫位於獅子林水池西北,建於民國初年。舫身四面皆在水中,船首有小石板橋與池岸相通,猶如跳板。船身、樑柱、屋頂為石構,門窗、掛落、裝修為木製。前艙聳起,屋頂呈弧形曲面,中船低平,屋頂為平台,屋艙上下二屋,有樓梯相通。其製作精巧,造型逼真,細部花飾已帶有一些西洋風味。
南京總統府石舫
南京總統府西花園石舫位於南京城東長江路292號南京總統府遺址,為太平天國時期遺構。1864年7月,湘軍曾國荃部攻陷天京,放火燒了天朝宮殿,只有中心建築五間八架的“金龍殿”與西花園內的石舫,水榭等等保留了下來。
北大燕園石舫遺址
圓明園別有洞天石舫
1985-1992年間,別有洞天遺址全面整修山形河道,綠化環境,先後修復石舫基座和西山四方亭。現今遺址處還留有石舫的基座。
泗水泉林石舫
早年孔子曾在此發出“逝者如斯夫”的感嘆;
宋代朱熹也曾在此寫下“夏日尋芳泗水濱”的詩句;
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專門在此修建行宮,並九次到此居住。到2013年還留有石舫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