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刃鋒
汪刃鋒
汪刃鋒(1918-2010),著名木刻家、畫家,1918年9月生於安徽全椒,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版畫家協會副秘書長,北京畫院專業畫家。汪刃鋒是中國國早期木刻運動的創作者和推動者。主要有《高爾基像》、《嘉陵縴夫》等
汪刃鋒先生
汪刃鋒先生作品
從重慶到上海,汪刃鋒已從一個新興藝術運動的農夫變成爭取民主的戰士,這種身份的轉換,直接反映到他的一系列創作之中。汪刃鋒敏銳地看到了抗戰勝利后出現的新的社會問題,因此,他一如既往
地把視角伸向下層民眾,用藝術揭露社會的腐敗,揭露內戰對人民造成的傷害,以期“從黑暗中刻畫出期望的曙光”。《受難者》、《被遺忘的人》、《都市倒影》、《新流浪者》、《日軍投降之後》、《為了米》、《人市》等作品,把表現的對象從農民轉向市民——城市中流落街頭的窮人、難民、乞丐。這些他在上海街頭經常看到的形象,基本上是那時中國現狀的縮影。因此,茅盾這樣看待汪刃鋒的作品:“在某些國畫家的筆下,同樣的題材,也許會寫得飄飄然頗有詩意,但刃鋒給我們的,並不是這些閒情逸緻,他讓我們看見這些善良的人們是如何在重壓下掙扎”!
1948年,上海金屋書店出版了汪刃鋒的“連環敘事木刻集”《南中國的畫像》,共收錄了25幅作品。這是他繼重慶時期的連環系列作品《還鄉夢》、《受降城下》、《人民的受難》之後的又一部重要的作品。在這部史詩般的作品中,汪刃鋒用像敘事詩或者是長篇小說的方式,敘述了離開土地的人們寄寓都市的艱苦曲折,表現了他們為了生存的掙扎。汪刃鋒以自己的實踐說明:“新藝術不僅是舊社會的解剖,更應該是人類理想的指導和新世紀的讚揚。”
汪刃鋒
建國后,汪刃鋒作品表現人民和平生活的喜悅與社會建設的進程,作品《對歌路上》、《建設川江航道》等都洋溢著新時代的熱情。八十年代末期勤於國畫創作,無論山水、畫鳥、書法均取得很好名聲,成就斐然。可以說,汪刃鋒以自己的方式在一個時代中作出了藝術的努力——他以自己的話語,為時代的使命吶喊;他以自己的存在,為知識分子挺立了時代的脊樑。
汪刃鋒先生作品
汪刃鋒從事版畫創作之初正是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時,他用木刻刀做武器,振奮民族精神。抗戰勝利後到解放前,他的作品直面社會現實,通過對民眾在煉獄中絕望掙扎的生存狀態的刻畫,揭示特定歷史時期民族苦難的深刻內涵。
主要有《高爾基像》、《嘉陵縴夫》、《人民的受難》等,中國畫有《出峽圖》、《嘉陵江上》、《茶花瓦雀》、《梅鶴長春》、《鷹擊長空》、《梅鶴紫芝圖》、《秋騎》、《西藏舞》、《舊貌換新顏》、《黃山攬勝》、《雁盪雙筍》、《銀雞圖》等。出版有《木刻教程》、《刃鋒木刻集》、《汪刃鋒畫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