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沙利度胺的結果 展開

沙利度胺

藥物

沙利度胺(Thalidomide)為谷氨酸衍生物。

作用機制有:①鎮靜止痛。②免疫調節及抗炎作用。③抑制血管生成及抗腫瘤作用:一些細胞因子如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和成纖維細胞因子,均是血管生成的刺激劑,它們和特異性受體結合刺激信號轉導,引起內皮細胞的增殖。

本品能夠減少它們的分泌,從而抑制血管。腫瘤的轉移和細胞的惡變與腫瘤細胞和血管內皮細胞的粘連、血管的生成有關。本品不僅抑制血管生成,而且能減少整合素亞基的合成,這也是其抗腫瘤的機制之一。此外,還通過COX-2途徑,而非抑制血管生成的途徑來降低瘤內微血管密度,從而抗腫瘤增生。

簡介


● 通用名:沙利度胺
● 商品名:愛然、反映亭
● 英文名稱:Thalidomide

沙利度胺是什麼葯


● 沙利度胺是抗麻風病類藥物。對麻風病無治療作用,與抗麻風病葯同用以減少麻風反應,治療各型麻風反應。

沙利度胺有哪些用途


● 沙利度胺主要用於治療複發的或嚴重的紅斑結節性麻風。
● 對伴或不伴HIV感染的鵝口瘡(包括口咽部、食管和直腸)的痊癒療效達55%。
● 目前認為,對白塞病、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系統性紅斑狼瘡或狼瘡樣皮疹、壞疽性膿皮病、類風濕性關節炎、尿毒症瘙癢、艾滋病消瘦綜合征、卡氏肉瘤、小孢子菌腹瀉、潰瘍性結腸炎以及HIV陰性的難治性鳥分枝桿菌感染有改善病情的作用。
● 沙利度胺可以用於初治及難治複發多發性骨髓瘤病人(在國外大多數國家都已經批准用於初治以及難治複發骨髓瘤治療)。

沙利度胺有哪些製劑和規格


● 沙利度胺有兩種製劑和多種規格。不同廠家的製劑因製作工藝不同,其藥物效果和不良反應可能也不一樣。具體如何選擇請諮詢醫生。
● 沙利度胺膠丸劑:50毫克。
● 沙利度胺片劑:25毫克;50毫克。

用藥前須知


什麼情況下禁止使用沙利度胺

● 妊娠期、哺乳期婦女絕對禁用。

哪些情況下謹慎或者避免使用沙利度胺

● 12歲以下兒童用藥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尚未確定。
● 沙利度胺與一些藥物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如果你正在使用其他藥物,使用沙利度胺前請務必告知醫生,並諮詢醫生是否能用藥,如何用藥。
● 藥物是有不良反應的。但也不要因害怕不良反應而拒絕用藥。你可以仔細閱讀藥物說明書或者諮詢醫生,了解沙利度胺的藥物不良反應,做好一定的心理準備。

我該如何用藥


● 沙利度胺為處方葯,必須由醫生根據病情開處方拿葯,並遵醫囑用藥,包括用法、用量、用藥時間等。不得擅自按照藥物說明書自行用藥。
● 治療II型麻風反應,成人100~300毫克,分4次服用,睡前服;嚴重病例可加量至400毫克/天。一旦獲得滿意療效即應逐漸減量50毫克,每2~4周服1次。
● 一日800-1600mg,分4次服;治療完全有效患者,再持續3個月以後逐漸減量(每2周減少25%);部分有效的患者,在觀察到最大效應后還應再治療6個月。

用藥期間注意事項


● 服用後會出現嗜睡,眩暈,不建議開車,應臨睡前服用。

發生了藥物不良反應怎麼辦

● 藥物是有不良反應的。如果不良反應較大,需要就醫。醫生會根據不良反應的輕重以決定是否繼續用藥,還是換用其他藥物。如果不良反應癥狀不嚴重,適當對症處理,可以堅持用藥。

什麼情況下需要立即就醫

● 產生周圍神經病變。

沙利度胺應該如何保存

● 沙利度胺藥品應該避光保存。
● 不要將該藥物分享給與你有相同癥狀的人使用。
● 藥物要遠離小孩。

沙利度胺可能有哪些不良反應


● 沙利度胺不良反應主要包括
● 小劑量本品即有致畸作用。
● 可能發生周圍神經病,有時甚至是不可逆的。
● 有鎮靜作用、直立性低血壓、口乾、皮膚乾燥和便秘。
● 還會發生髮熱、皮疹、水腫、甲狀腺功能減退、中性粒細胞減少以及過敏反應。
● 其他不良反應包括心率減慢、嗜睡及深靜脈血栓等,可通過減量以及輔助用藥緩解。
● 其他不良反應請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

哪些藥物會與沙利度胺相互作用


● 對於接受沙利度胺與地塞米松聯合治療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深靜脈血栓和肺栓塞的風險顯著升高。需要密切注意血栓導致的癥狀和體征,合併高危血栓風險時建議給予預防性抗凝。
● 硼替佐米與沙利度胺具有協同作用。

妊娠期和哺乳期能否用沙利度胺


● 本品可導致胎兒畸形,妊娠期、哺乳期婦女絕對禁用。

如何合理使用沙利度胺


● 藥物必須合理使用,避免濫用。處方葯應該由醫生開置,非處方葯應該仔細閱讀藥物說明書。
● 沙利度胺是處方葯,必須由醫生根據你的病情開處方使用。自行用藥可能會增加你不合理使用藥物風險:浪費藥物資源,貽誤病情,產生耐葯,嚴重藥物不良反應。
● 沙利度胺需要遵照醫生處方足量、足療程應用。病情完全控制前你的癥狀可能會有所減輕,但不要輕易減量、停葯。

參考文獻


●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化學葯和生物製品.2015年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7.
● [2]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 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
● [3] 陳新謙,金有豫,湯光。新編藥物學。第1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
● [4] 余傳隆,等。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化學葯。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
● [5] https://www.drugs.com.
● [6]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型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19年版):國衛辦醫函〔2019〕89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