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斯·布萊爾

丹尼斯·布萊爾

丹尼斯·布萊爾(Dennis Blair),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前司令。1947年出生在緬因州。1968年畢業於美國海軍學院。他曾在美國海軍服役34年,2002年退役。他曾任中央情報局助理局長和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2002年“9·11”事件后,他曾負責美國在東南亞地區的反恐行動。 2009年1月9日,美國當選總統奧巴馬組建情報班子,提名前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丹尼斯·布萊爾為新任國家情報總監人選。

個人簡介


丹尼斯·布萊爾
丹尼斯·布萊爾
丹尼斯·布萊爾出身於美國軍人世家,祖上5輩在海軍任職。從軍34年,布萊爾以長於協同作戰、足智多謀著稱,退役時為海軍四星上將。美國2001年遭受“9.11”恐怖襲擊之後,時任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的布萊爾在轄區範圍內協調開展一系列反恐行動,成果至今為人稱道。丹尼斯·布萊爾2009年被奧巴馬總統選中擔任國家情報局局長。上任以來,布萊爾試圖從體制上改革,以解決避免恐怖襲擊事件等失誤。多專家認為,布萊爾苦尋良方,但卻沒有獲得完成這項任務的足夠權利。布萊爾於2010年5月20日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內與奧巴馬的會議期間提出辭職報告,他辭職原因是因為在職期間反恐失誤多引發能力質疑。奧巴馬已經接受了他辭呈,使布萊爾成為奧巴馬政府迄今為止離職的最高官員。

個人經歷


出身海軍世家

布萊爾出身於美國軍人世家,祖上5輩在海軍任職,退役時為海軍四星上將。美國遭受“9.11”恐怖襲擊之後,時任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的布萊爾在轄區範圍內協調開展一系列反恐行動,成果至今為人稱道。當時,布萊爾指揮不同部門共同行動,協助識別、逮捕並擊斃菲律賓反政府武裝阿布沙耶夫的多名重要成員。參與當時行動的人員來自不同機構,既有美軍海豹突擊隊成員又有美國中央情報局特工,由布萊爾一手協調組織行動。同時,布萊爾注意加強美軍與菲律賓軍方密切合作,協同開展清剿阿布沙耶夫的戰術行動。對於布萊爾即將出任的情報總監工作,這段經歷不無裨益。
2005年4月,全國情報總監辦公室在美國國會立法支持下成立,旨在改善不同情報機構各自為政的狀況。出任的情報總監職位,布萊爾擅長協調不同部門共事的特點格外重要。

情報工作

行伍出身的布萊爾也接觸過情報工作,在1995年前與中央情報局有過“親密接觸”。布萊爾在1995年擔任中央情報局助理局長,作用相當于軍方在中情局的一名聯絡官。情報機構低調、隱晦的工作方式與布萊爾直接、坦率的作風似乎不相符合。他回憶在中情局的時光說,“去參加會議時,你會以為每個人都同意了”一套特定行動過程。“但會議結束時,總會有人走過來,在走廊里對我說:‘忘了你在裡面聽到的一切’。”
1999年至2002年擔任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時,布萊爾極為重視軍隊的情報搜集、匯總工作。在他監督之下,美軍太平洋司令部位於夏威夷的聯合情報中心擴容升級,成為世界同類軍事情報機構中規模最大的一家。

“鉑金履歷”錯失官職

時任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的丹尼斯·布萊爾
布萊爾在軍方和政界的工作幾乎無可挑剔,被視作擁有可以繼續向上走的“鉑金履歷”。然而,因為主張與中國等國家加強接觸而非視其為威脅,布萊爾在2002年錯失升職機會,當年從美軍退役。
美國現任總統喬治·沃克·布希上任初期,時任國防部長唐納德·拉姆斯菲爾德聲稱,因為中國和其他潛在對手的軍事現代化,應該加強部署遠程防禦武器。五角大樓在2001年發表的《國防戰略報告》呼應上述觀點。布萊爾卻不這麼想。他在多次訪談中說,中國對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軍事基地和海軍不會構成大的軍事威脅。他認為,改善美國與中國以及其他國家關係的最好辦法是加強接觸、促進交流。
美國軍方就戰略發展激烈討論之時,正值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職務空缺。擁有“鉑金履歷”的布萊爾繼任的呼聲極高,但最終沒有入選。包括《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和路透社等多家媒體如今報道依然認為,布萊爾主張“接觸、合作”的呼聲與國防部當時主流相左,拉姆斯菲爾德在選擇聯席參謀長會議主席人選時存心忽略布萊爾不計。

退役後面對爭議

布萊爾退役之後,關於他的爭議並未停息。2009年62歲的布萊爾對此總是直言以對。
爭議之一,關於布萊爾在非贏利機構擔任的職務。退役之後,布萊爾成為美國國防分析研究所主任,同時加入了埃多公司董事會。埃多公司當時是美國國防部的承包商之一,參與國防部F-22“猛禽”隱形戰鬥機的相關項目。國防分析研究所曾發布研究結果,支持埃多公司參與國防部承包項目,布萊爾因此成為調查對象。國防部監察長認為,布萊爾任職埃多公司董事會,違反了有關利害衝突的規定。
布萊爾因此辭去國防研究所主任職務,儘管國防部監察長並未發現他試圖以此影響有關研究結果。布萊爾當時直言不諱地告訴《華盛頓郵報》:“儘管我尊重監察長,但我覺得難以理解,我根本沒參與這項研究,為何還被指責因此違反利害衝突規定?”

人物特點


除了組織管理能力超強,布萊爾勤奮敬業,有“工作狂”之稱。他曾經但任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參謀部主任,負責審查幾乎所有美軍軍事項目。由他牽頭的國防評估報告規模龐大,回顧了冷戰後美軍的任務、裝備和結構等各方面問題。
退休海軍上將斯蒂芬·彼得羅保利當時與布萊爾共事,他至今記得布萊爾洞察一切的能力。“你總會發現,他比彙報情況的人知道得多,”彼得羅保利說,“他對此不加隱瞞,講求效率。”
沉默寡言的布萊爾學識淵博,曾經獲得羅茲獎學金在英國牛津大學就讀。美國前總統比爾·柯林頓當時與他是同學。布萊爾能說流利的俄語,是公認的中國專家和亞洲事務專家。布萊爾敢於表達自己的獨到見解,從不畏懼主流觀點。

丹尼斯·布萊爾-中國通


布萊爾與中國打交道已經有很長時間了。在擔任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期間,他經歷了中國駐南聯盟使館被炸、南海撞機等一度令中美關係緊張的事件。2001年布萊爾擔任司令時,美國發生“9·11”事件,他為此專門訪問中國,推進了中美兩國的情報交流。
熟悉中國事務的布萊爾,在中美軍事關係問題上屬於“接觸派”。布萊爾在任和退役期間,多次駁斥所謂的“中國軍事威脅論”。他曾經對媒體說:“從軍事技術和戰略來說,中國與美國應該有20至30年的差距。中國軍隊眼下還不是美軍的對手,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也不會是美軍的對手。”
一次,在談到中美關係時,布萊爾曾說:“我們之間可以利用對話、聯絡等和平手段來解決一切。與13億中國人對抗,是不明智、不理智的,因為那意味著世界毀滅的來臨。”

丹尼斯·布萊爾-反恐失敗


丹尼斯·布萊爾辭職
奧巴馬政府的高級情報官員——白宮最高情報官員美國國家情報局長丹尼斯·布萊爾(Dennis Blair)於2010年5月20日向總統奧巴馬遞交了辭呈。
布萊爾由於2009年聖誕節企圖炸機案的情報搜集失誤、中情局局長(CIA)局長里昂·帕內塔(Leon Panetta)一次曾表示,7名CIA特工為保護美國免受恐怖主義襲擊在阿富汗遇難。這7名特工在阿富汗東南部Khost地區某軍事基地發生的自殺式爆炸襲擊中犧牲,加上2010年5月早些時候又發生了一起企圖以汽車炸彈攻擊紐約時代廣場的事件。這些接二連三的反恐失誤使得人們質疑國家情報局掌控關鍵情報的能力,以及使得他個人的聲望下滑。
美國參議員情報委員會發表了一份報告,指責美國間諜機構在處理聖誕節企圖炸機事件上存在至少14個失誤,而只要減少其中一個就足以阻止那名奈及利亞男子在內衣中攜帶炸彈登機。布萊爾是一名退休的海軍上將,2009年被奧巴馬總統選中擔任國家情報局局長。上任以來,布萊爾試圖從體制上改革,以解決避免恐怖襲擊事件等失誤。多專家認為,布萊爾苦尋良方,但卻沒有獲得完成這項任務的足夠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