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甲

漢語詞語

兵甲,漢語詞語,意思是兵器和甲胄,泛指武器裝備;出自《出師表》。

詞語釋義


(1)[weapons]兵器和甲胄,泛指武器裝備。
今南言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諸葛亮《出師表》
(2)[war]指戰爭。
明言章理,兵甲愈起。——《戰國策·秦策一》

引證解釋


(1).兵器和鎧甲。泛指武器、軍備。《國語·吳語》:“唯是車馬、兵甲、卒伍既具,無以行之。”《孟子·離婁上》:“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國之災也。”明·方孝孺《艤航軒記》:“斧鉞兵甲恃之以為威。”
(2).指士兵,軍隊。《左傳·哀公十五年》:“公孫宿以其兵甲入於嬴。”《醒世恆言·隋煬帝逸游召譴》:“大興西苑,兩至遼東……兵甲常役百萬,士民窮乎山谷。”
(3).戰事;戰爭。《戰國策·秦策一》:“明言章理,兵甲愈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蠡(范蠡)對曰:‘兵甲之事,種不如蠡。’”明·高啟《蕭山尹明府吳越兩山亭》詩:“邇來此地有兵甲,風景頗似當年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