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寺
四川省眉山市法王寺
西出眉山市彭山縣縣城,一條水泥路通往距縣城約8公里的謝家鎮天廟村,這裡有一座法王寺。
法王寺原名天皇寺,因世人崇奉天皇、地皇、人皇而命名。據說,天皇、地皇、人皇合稱三皇,他們都是盤古氏開天地之後所生,都是中國上古神話時期的君主。其中,天皇氏,號天靈,他有十三個頭(一說是一姓十三人),在西域昆崙山即位,在位一萬八千年。還有一種說法說天皇氏就是伏羲。
2001年,依《法華經》經義,天皇寺更名為法王寺。“法王”是佛教對釋迦牟尼的尊稱,亦借指高僧。《法華經?譬喻品》:“我為法王,於法自在。”
據介紹,法王寺始建於明代中期,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應昭僧募資重建。嘉慶十二年(1807),寺門外建照壁,上飾仙人走獸。道光二十五年(1845),正殿再度重修至今。民國時期至 1983年,部份房舍曾作小學。1984年彭山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宗教政策落實后,法王寺成為彭山縣第一座開放寺院,恢復宗教活動。1986年公布為樂山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公布為眉山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今寺廟佔地約6944平方米,建築面積1353平方米,木結構三重四合院式群體布局,坐東向西,有前殿、廂殿、正殿、後殿及僧舍。這是古色古香的寺外照壁。
法王寺寺門古樸雄偉,氣宇軒昂。寺門牆上,左邊刻六字弘名“南無阿彌陀佛”,右邊書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彌吽”(om! man!i padme hu^m!)。
前殿名兜率宮,為單檐懸山式頂,脊飾仙鶴瑞草。兜率(dōu lǜ),又稱兜率天、兜術天,是梵語音譯,意為“知足”、“喜足”。兜率宮則是指天宮。佛教謂天分許多層,第四層叫兜率天,它的內院是彌勒菩薩的凈土,外院是天上眾生所居之處。一般地說,兜率宮就是彌勒住處,寺院里的兜率宮,則大體相當於天王殿。
法王寺正殿為木結構單檐歇山式頂,覆小青瓦,脊飾雙龍。內為抬梁式十架椽屋,前後乳袱(兩椽袱)搭牽用四柱,面闊五間22.8米,進深三間18.5米,通高9.8米。前二金柱錫鎏金青龍,平梁與四椽間用雕花羅漢支撐,乳袱與搭牽用假斗拱,其上雕刻花卉和戲劇人物,檐下倒墩刻成蓮花形,殿內原有壁畫,現被石灰塗抹。素麵台基0.8米,施如意踏道四級。正樑上題有“皇圖鞏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輝,法輪常轉”16字銘文。法王寺正殿的建築是該寺最具特色的地方。
正殿後面,中間是正在修建中的觀音殿,左邊是燃燈佛殿,右邊則是藥師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