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繼昌

雙峰烈士

李繼昌,字應梅,1903年出生在湘鄉縣永豐鎮和風總(今雙峰縣永豐鎮和塘街), 1926年7月,李繼昌前往廣州舅父謝英才處謀事,謝在“中山艦”任職,安排他當勤務兵,李繼昌覺得與自己志向相差太大,第二天便不辭而別,在街頭徘徊時拾得一張黃埔軍校第七期的招生廣告,前往報考,被錄取。在校時他思想激進,常議論時政。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政變后,由於發表反蔣言論,被清除出校。離開黃埔軍校后,李繼昌回家閑居。1929年春,與表兄宋健赴南京一同考入國民黨中央騎兵軍官學校,1931年畢業時被任命為排長,不久提升為騎兵4師第11連連長。盧溝橋事變后,調任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武漢分校教官。1937年12月,因“南京慘案”影響,軍校南遷湖南武岡,途經湘潭時,被陸軍200師師長杜聿明留任連長,1939年初,200師擴編為國民黨陸軍第五軍,杜聿明任軍長,李繼昌升為一師一團一營營長。

個人簡介


李繼昌,字應梅,1903年出生在湘鄉縣永豐鎮和風總(今湖南省雙峰縣永豐鎮和塘街),父親李定六,自幼習武,精於腿功、拳術,尤以“拐腳功”著稱,清末參加過賴榮甫組織的“哥老會”,1944年7月,已79歲的李定六避兵難於石牛三龜塘時,曾殺死一名日軍,鄉民無不欽佩他的英勇殺敵精神。

生平事迹


李繼昌醫案
李繼昌醫案
李繼昌自幼從父習武,臂力過人,20歲時雙臂能舉起300餘斤。 1926年7月,李繼昌前往廣州舅父謝英才處謀事,謝在“中山艦”任職,安排他當勤務兵,李繼昌覺得與自己志向相差太大,第二天便不辭而別,在街頭徘徊時拾得一張黃埔軍校第七期的招生廣告,前往報考,被錄取。在校時他思想激進,常議論時政。
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政變后,由於發表反蔣言論,被清除出校。
離開黃埔軍校后,李繼昌回家閑居。
1929年春,與表兄宋健赴南京一同考入國民黨中央騎兵軍官學校,1931年畢業時被任命為排長,不久提升為騎兵4師第11連連長。
盧溝橋事變后,調任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武漢分校教官。1937年12月,因“南京慘案”影響,軍校南遷湖南武岡,途經湘潭時,被陸軍200師師長杜聿明留任連長,1939年初,200師擴編為國民黨陸軍第五軍,杜聿明任軍長,李繼昌升為一師一團一營營長。
1939年11月中旬,日軍佔領廣西南寧和崑崙關,妄圖切斷華南交通線,第五軍奉命由湖南零陵開赴前線,收復失地,經過激戰,第五軍困敵於昆崙山上。
12月17日,震驚中外的“崑崙關大戰”發起總攻,笫一師擔任主攻師,李繼昌營為主攻師尖刀營,他率領笫一連衝殺在全營最前面,在突破第一道鐵絲網時左臂中彈負傷,突破第二道防線時左臂又中一彈,他忍痛沖至關口,端起衝鋒槍擊斃日軍10餘人,這時,一架敵機朝他俯衝掃射,李繼昌身中數彈,壯烈犧牲,年僅36歲。
李繼昌犧牲時沒有留下兒女。

人物紀念


1940年1月13日,烈士家鄉永豐民眾在關聖殿(今永豐鎮工農坪)舉行隆重的追悼大會,悼念英勇殺敵,為國捐軀的抗日英烈李繼昌,湘鄉各界政要、鄉紳及普通民眾三千多人參加了公祭,輓聯、祭幛桂滿了靈堂,有輓聯云:若論抗日奇功,先生算一個; 如此捨命救國,家鄉能幾人。一戰成仁,抗日陣中摧健將;萬方多難,鼙鼓聲里哭斯人。出殯時,烈士靈柩所到之處,永豐四總民眾家家戶戶自發燃放鞭炮,還有不少人家在家門口設香案攔柩路祭。烈士家鄉古鎮永豐沉浸於哀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