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腐
豆腐製作的小吃
紅豆腐,川陝等地區著名的傳統小吃,當地鄉村老百姓幾乎家家都會製作。
在冬天,製作紅豆腐時,先將榨乾的鮮豆腐切成小方塊,以不挨著的間距,平擺在稻桿上,放到溫暖的容器中,過些天,豆腐表面長滿了毛霉以後,取出在白酒中浸一下,在食鹽、辣椒粉中滾一圈,然後放入壇中,撒少許生薑顆粒,壇口用泥土密封好,可以用大香、草果、良姜等香料煮水冷卻后浸泡,幾周后,壇中的東西,在各種微生物的作用下,生成了酒精,乳酸,以及芳香的酯類,這就構成了紅豆腐特有的香味,因所拌辣椒粉為紅色故名紅豆腐。又因豆腐是長過霉的,部分地方也稱之為“霉豆腐”。
做得好的紅豆腐外觀色澤鮮艷,內呈乳白色。具有鬆軟、細膩、咸辣、尾味醇厚、清香爽口、餘味悠長等特點。川陝民間紅豆腐做法各不相同,其口感也略有差異。
製作材料圖片
紅豆腐並不是餐桌上的主菜,準確地說只能算是一道下飯菜,但卻是家鄉父老鄉親最愛吃的調味小菜。一日三餐,打開壇蓋,撈出三五塊紅豆腐,輕輕地嗅上一嗅,香氣撲鼻,誘人至極。挑開“紅衣”,再極其“吝嗇”地用筷尖撥下一塊豌豆般大小的潔白腐乳送進口中,哇!怎一個“香”字了得!
紅豆腐製作技藝歷史悠久,是古老的傳統手工技藝,在製作內容和工序上主要包括:
一、漿水加工
1、選菜:選擇無污染的野生水芹菜、辣菜、蓮花白、油萊苗、芹菜、白菜、紅薯秧子等植物淘洗乾淨。
2、過水:將淘洗乾淨的菜放入開水鍋中淖水,七分熟即可從鍋中取出置入陶盆、陶缸中。
3、發酵:用少量麵粉加入開水調成稀糊狀或煮過麵條的麵湯倒入陶盆中,以淹沒菜面為宜。或加入漿水老湯方可,漿水老湯越老越好,成熟時間越快。
(註:漿水菜以辣菜為最佳,漿水以透明,黃亮、香酸有一定粘度為佳。漿水菜一天上下翻動一次,使淖過水的菜由青變為褐綠色,吃起來沒有生菜味為準。)
二、豆腐製作
1、選料、選擇粒大飽滿,無霉爛,生長期在180天以上,干度水分不超過2--2.5%的優質黃豆。
2、浸泡,用軟水浸泡黃豆,浸泡時間為春季8--10小時,夏季6--7小時,秋季8--10小時,冬季12小時以上。
3、磨漿,用石磨磨漿。
4、過濾、磨出的豆漿用白布濾架搖動過濾出豆渣。
5、燒漿,過濾后的豆漿用鐵鍋燒沸至100℃--120℃。
6、點漿,待燒漿溫度下降至80℃--90℃左右,用漿水點漿,每百斤燒漿點10市斤漿水。
7、包箱壓榨,用40cm×70cm的木箱,把老粗布或純棉布鋪入木箱內,將點漿后的小豆腐裝入木箱中包裝后加蓋,用10公斤重的石頭,壓榨5--8小時。
三、紅豆腐配製
1、下料,將壓榨成形的優質豆腐,砌成尺寸3cm的正方形。
2、消毒,將豆腐方塊放入竹笆木架或木箱內用60°--70°純糧酒消毒。
3、發酵,加溫30℃--40℃,發酵10--12天。
4、拌料,把花椒、草果、大香、紅叩、白叩、黑胡椒、白鬍椒、畢卜、良姜、桂皮、香草、紫草、茴香、沙仁、草叩等近三十種辛香料粉碎成面,拌入發酵期滿的豆腐塊上。
5、晾曬或烘烤,將拌料后的豆腐塊,放在竹簿上晾曬或木架上烘烤,干度達到95%以上。
7、封閉,用稻穀草節,堆放在粗布袍裹的竹芭上(緊挨豆腐塊),用黃泥封缸口三年。
8、出廠、打開缸口,把製作好的紅豆腐成品,按1000克、800克、500克、400克、300克、125克等不同重量,裝入不同類型的壇、罐、瓶、簍、盒箱中,包裝出廠。
紅豆腐
1、文化價值。紅豆腐是民間作坊傳統技藝製作的獨具地方特色的小食品,在紅豆腐六百多年的發展中,它既是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反映,又是民俗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極高的文化價值。
2、研究價值。具有“古、土、陋、俗”四大特色,它的原生態性對研究陝南消費習俗,飲食文化具有極其重要的研究價值。
紅豆腐